社团活动,不能只是高大上

去学校给孩子开家长会,有幸参观了学校的社团活动基地,感受颇深。

学校的社团很多,室外的有篮球社团、足球社团、羽毛球社团、田径社团,场地一律都是塑胶跑道、绿色草坪,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迷人。室内的装修精美,设施齐备:舞蹈室四面墙壁是四个硕大的镜子,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自己挺拔的身姿;地面铺着豪华的红地毯,更能衬托出孩子们的婀娜多姿。音乐室摆放着的迷人的钢琴,桌椅板凳也是整齐崭新。书法室中,大小不一的毛笔悬挂在小巧玲珑的笔架上,一得阁墨汁静静的守候在汉白玉墨盒的旁边,潇洒飘逸的大字被装裱一新站立墙头。绘画室中,丰富多彩的颜料摆放有序,五彩斑斓的作品争奇斗艳。机器人室,形状神态各异的机器人或躺或卧或走或坐或工作或停歇。手工作坊室,孩子们制作的小茅屋、磨盘等静静的待在庞大的机器旁边,好像随时待命的士兵和将领……

我数了数,室内一共有11个功能不同的社团,每个社团承载的人数最多不到30人;室外的体育场倒是可以容纳更多静止的学生,但也仅仅能够接纳200人正常的体育运动。满打满算,能够享受这些优质服务和资源的也就是600人左右。而孩子所在的学校是24轨制,每个班大约55名学生,72个班级大约4000名学生。据学校工作人员介绍,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是社团活动时间,约有1/7的人有资格进入高大上的场地,其他6/7的同学只能望洋兴叹,坐在教室里自习。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自己小学和初中的时光。

那个时候还是农民集资建校,国家对教育尚未进行大规模投资。除了能够遮风挡雨的几间土房,需要投资一些砖头和水泥的也就是校园正中的几块乒乓球台。上课前、放学后、课间十分钟,校园里到处是熙熙攘攘的孩子们,打乒乓球属于奢侈的运动,没有几个人可以买到光板的球拍,只有几个家庭条件稍微好点儿的才能享受这项活动。踢毽子属于大众运动,有的是用废纸剪成宽窄不一的纸条用绳子系住,有的是用花花绿绿的布头缝在一起装上玉米或沙子,有几个出众的是能拽上几根公鸡的羽毛,用针缝在碎布包着的铁皮上;场地也极其简单,随便用脚就能踢出“甲”字形的方格来。弹弹球也最能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每个同学几乎都有一两个玻璃球,大家随意的找一个角落,用手指挖一个小坑,口头描述一条路线,你死我活的比赛就拉开了帷幕。当然,跳皮筋、对打四角、鞭打陀螺,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也使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体能得以增强。

最难忘的恐怕就是校园里的小菜园了。

春天,老师带领大家松土、施肥、播种、浇水。老师一边用铁锹䦆头给大家做示范,一边叮嘱个子大点儿的学生去茅坑里掏粪,并且告诉大家种子的名称、播种间隔、注意事项。以后的日子里,观察植物的生长就成了所有同学的乐趣,哪些种子发芽了,哪些植物长高了,哪些幼苗开花了,哪些花儿结瓜了,哪些果子成熟了……同学们一边跟着老师种蔬菜,一边了解生物的结构,一边感受着光合作用,一边享受着劳动成果,可谓一年四季在田地里劳动,在劳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那时的小菜园一年四季生长的蔬菜品种也能达到好几十种,远远超过了现在校园里单一的草坪。

虽然那时还没有“社团活动”这个时尚的名词,但我觉得它的实际作用已经远远超越了现在耗费巨资的“高大上”工程。因为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娱乐,还可以全员参与,不受空间的限制。

再看现在的社团活动,除过活动时间之外大多都是铁将军把门,学生到达场地后也要循规蹈矩,时间一到必定马上解散,因为还得考虑学生路途上的安全。

当然,从活动效果上看现在的社团活动会更胜一筹,因为有专业的老师,有特制的教具,分类也更加精细,辅导也更加完善。但是,毕竟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艺术细胞,有科研兴趣的也只是少数,学校在满足这些特殊需要的同时,能否开辟一些廉价的活动场所:比如小小的试验田,原始的黄土地,可以制作城堡、随意构建重复利用的沙子……

我相信,校园少了一片绿化并不影响美观;我坚信,校园多了一片原始就让孩子多了一些野性。我深深的希望,社团活动不仅有“高大上”的场所为国家培养尖端人才;也能有普通的、可以随便出入的场所来满足所有学生的愿望和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