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大鼎级文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
让我们细数下那些承载中华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吧
1.后母戊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美誉。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jǐng)的庙号
2.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等级:御物
价值:传世孤品
年代:唐
质地:镶嵌乐器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
收藏地: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我听方锦龙弹过一回,完全就是人间乐器中的奇迹,它不光可以当琵琶弹,还能当吉他,三弦琴,甚至冬不拉。而且这个乐器极度华丽,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被它发挥到了极致,世界上现存的能表现大唐盛世繁华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这件了。这件乐器是日本圣武天皇的收藏,他死后,生前用过的宝物都被藏在了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一千多年无人惊扰,仓库里面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奇珍异宝,光是极品乐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这件是其中的第一名品,是日本皇家收藏的最珍贵的宝物。
3.曜变天目茶碗
等级:国宝
价值:传世孤品
年代:南宋
质地:陶瓷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
收藏地:东京静嘉堂文库
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其实就单品而论,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我曾经见过这个宝贝,当时它被单独陈列,底座不断旋转,在一片漆黑中,一个个光圈闪耀着妖异的光芒,而且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看着就让人敬畏莫名,完全不像是人间烧出来的瓷器。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这种曜变天目碗据说有两只,流传到日本之后,立马就都成了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宝物,其中一只被织田信长所得,毁于本能寺之变,剩下一只是德川家康传下来的秘宝,后来被三代将军家光赐给了春日局(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这些人的来头,都是日本史上最出名的人物了)。这个碗在明治年间被三菱总裁岩崎小弥太所得,但是他说,这是天下的名器,不是我配用的,所以一生都没用它喝过茶。
4.汉倭奴国王金印
等级:国宝
价值:日本朝贡史上的最珍贵实物
年代: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
质地:黄金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东汉)
收藏地:福冈市博物馆
《后汉书 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中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这枚金印后来不知所踪,直到1784年,才在九州的福冈,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金印印面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2.2厘米,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清晰的说明了倭国是汉朝的附属,是中日外交史上最珍贵的文物。
5.王羲之《丧乱贴》
等级:御物
价值:最接近书圣原本的摹本
年代:唐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代)
收藏地:宫内厅
唐模本《丧乱帖》,这可是被认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迹的唐模本了,相传是鉴真大师东渡时候带到日本的。要不是它与《二谢
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根本就会被当成是书圣唯一的传世真迹。此贴为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笔法精妙,字体
跌宕起伏,完全表达了书圣写字时“追惟酷甚”的心境,是晋唐书法中的极品,完全可以和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和
故宫的秘宝《神龙兰亭序》并驾齐驱,价值无可估量。
6.曾候乙青铜尊盘
祭祀时就摆放到曾国国王的宝座前。与编钟相比,虽然体积较小,但它的地位却丝毫不亚于编钟。尊盘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的叫做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下面是一个大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尊盘合为一器,尊上铸有28条龙,盘上铸有56条龙,共84条。在尊上还饰有32条蟠螭,盘上饰有48条蟠螭。玲珑剔透的蟠螭和镂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整件器物精美绝伦。尊盘上的龙和蟠螭象征着大大小小的诸侯,这套青铜尊盘一直从先君传到曾侯乙的手中,成为曾国的传国之宝。
7.四羊方尊
商朝晚期青铜礼器, 祭祀用品。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8.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件中国玉器的稀世之宝,这就是翠玉白菜。翠玉白菜被陈列在台北故宫三楼展厅的入口处,每天,都会有不少游客在这里驻足观看。
翠玉白菜,高9.1厘米,宽5.07厘米,长18.7厘米,是一块难得的翡翠美玉。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一整块半白半绿的翠玉、运用玉料自然的色泽分布雕刻而成。绿处雕作菜叶,白处雕作菜帮,在绿色最浓之处还攀爬着两只小憩的螽斯虫,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
9.“金缕玉衣”于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
由徐州博物馆花费两年多的时间修复完成。是目前国内出土的金缕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这件金缕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国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过2000多年,推断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玉片最多,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
用1576克金丝连缀起424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拼合得天衣无缝,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河北满城汉墓也出土一件金缕玉衣,但是玉质没有这个好。可能是岫岩玉,这是和田玉。
10.慈禧夜明珠
慈禧太后死后葬于清东陵裕陵,随葬有大量的珍宝,包括闻名中外的夜明珠在内。慈禧死后,夜明珠含于其口中,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寝陵被军阀孙殿英指挥的军队所盗。
据蒋卜力《慈禧陵墓被盗案》一书载:'第五十一号夜明珠,重四两二钱七分(合今133.4375克)值一千零八十万两。”
11.秦始皇陵铜车马
1980年,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的一个陪葬坑里,出土了两乘大型陪葬铜车马,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制作年代至晚在陵墓兴建时期,即公元前210年之前。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秦代工匠成功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并将其完美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为复杂、形体最为庞大的古代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冠”。
12“传国玉玺”
又称“传国玺”、“传国宝”,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