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2021.4.4】|菲常旺讲座4

特别感谢子健妈妈,她不但准备了讲座,而且认真准备了讲稿,我自问真心没有她这么细致,差距啊。难怪她能带出哈佛儿子,我不行,差距就是这么一点点出来的。话不多说了,大家听听子健妈妈的分享吧。对于孩子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首先感谢菲妈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教育心得。和菲妈结识于一个留学家长群,当时觉得这位家长好专业啊。其后追随菲妈,在菲妈的留学群里潜水,跟群里的大咖家长们学了不少知识。之前孩子开始留学准备我是大白,踏入留学这条路后尽管在各种留学群里学了点知识,但也最多是小白,无论对留学知识和信息的掌握,还是对孩子的留学规划,最多一知半解,跟群里的家长们比,差得太远了。从最开始的家长群里佩服作为留学家长的菲妈懂得多,到菲妈成立菲常旺群跟随菲妈学习各种知识,时不时遇到困惑就请教菲妈,申请季菲妈更是没少在我们困惑迷惘时帮我们答疑解惑、分析形势、增强信心。其后孩子录取哈佛,可以说孩子的申请菲妈和她的群帮助良多。这次分享本来我挺怵头,因为对留学知识实在匮乏,于是菲妈建议我从家长的角度,将孩子的成长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那么我就试着跟大家聊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家长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终身工程。希望能通过分享让家长和孩子在留学过程中充满信心,缓解焦虑。这里再次感谢菲妈给我这个机会回顾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享受温馨时刻。

一、 在孩子小时候做个蹲下来跟孩子交谈的人

看过一篇文章,说到小孩子为什么在人群中总爱哭闹,而抱起来就会安抚住,原因是如果不把孩子抱起来,在孩子的视野中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急匆匆走路的腿,而大人只有蹲下去与孩子同高才能发现在孩子的视野中看到的景象是多么乏味。所以,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努力去蹲下身,以孩子的视角来体会他的感受。

1. 学龄前:

记得一本育儿书中说,对孩子的尊重要从出生开始。孩子出生一个月就可以模糊地看见眼前的事物,这时候就要把他当作大人一样交流。孩子很小的时候与他一起玩耍,让他体会与他人共同玩乐的乐趣;在他不敢跳下高台的时,我们先示范跳下来,然后鼓励他,告诉他我来接着他。让孩子知道我与他一直在一起,能感受他的害怕,这样家长的鼓励更有说服力。

随着他不断长大,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不断地肯定他、传递给他持续的关注与信任,可以帮助他不断地增加自信。在他会简单的数学计算后,让他跟着去超市一起挑选商品,告诉他购物计划,让他来比较不同品牌的质量、价格,同一品牌不同包装的价格哪个更合适,跟他一起分析是否促销的商品真的比不促销的合适,慢慢地他会养成爱计算、爱分析的习惯。

购物回来让他帮着拿物品,到家及时表扬,“是个大小伙子了,能帮妈妈干活了,有个勤快儿子真好!” 在他刚会写自己名字的时候,就让他去结账、刷信用卡,然后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他会觉得自己是大人,受到别人的尊重与重视,自己能行!

另外,寓教于乐的游戏有助于孩子的启蒙,培养孩子的原始兴趣和信心。在孩子小时候我们经常和他玩“找不同”,比较两幅图的微小差别;“图片配对”也是他爱玩的游戏,通过观察图片,记忆位置,培养孩子的观察与记忆能力。再大些,我们和他玩“算24”,通过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锻炼他的心算能力。当然,玩游戏的过程同样需要家长“蹲下身子”与孩子同乐,哄着孩子玩,不能忘了一起玩的目的是培养他的信心,而不是显示家长有多厉害。家长的反应要有意识地慢下来,让孩子觉得家长跟他水平差不多,这样才有得玩,而且在孩子玩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而真诚地送出赞美,“我怎么没想到还有这个算法呢,你咋这么厉害?!”慢慢地,他算得越来越快了,我们不用让着他了,有时候甚至算不过他了。这样不光孩子收获了心算能力,也增强了他的自信。

如果孩子搞砸了某事,怎么办?其实只要想到没有什么大不了,尽管让他再试试。记得孩子小时候一次去麦当劳,买完汉堡包和饮料,拿着托盘上楼时,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饮料撒在了楼梯上。这时候他有些害怕挨说,还有些不好意思,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搞砸了。我告诉他没事,再买两杯去,端托盘的时候手端稳,眼睛专心关注前面,就没问题。他不想去,怕再撒了。我告诉他,我相信他没问题,第二次顺利拿上楼。这件事给孩子大大的鼓励与肯定,试想如果没有第二次成功,以后他再碰到这样的事会有心理阴影,恐怕不肯伸手。

2. 小学起步阶段:

家长更需要“蹲下身来”与孩子一起成长。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说孩子要不要管?怎么管?周围也有同事说省心娃的家长说都没怎么管过孩子,以我的感受,虽然我家孩子算比较省心的,但应该说没有不需要家长管的孩子。这个“管”并非是家长认为的“管教”、扳孩子的坏习惯,如果这么消极地去理解,那么无形中将孩子和家长当成了两个对立面,孩子有压力,家长更焦虑。

个人感觉,在小学起始阶段,家长的首要任务是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去想一想,帮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对各基础学科的兴趣。杜绝诈尸式家庭教育。简单问题孩子不会,就光火得不得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这样孩子会委屈,这时候需要家长想一想,自己像孩子这么小的时候还未必有人家学得好呢!不能以三十多年的知识储备来想当然地认为一个刚会加减乘除的孩子也应该反应迅速地给出答案。

孩子的学习兴趣一部分是天生的,另一部分确实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和培养。学奥数之初,爸爸找来朋友送的奥数书,挑选一些有趣的题与孩子共同探讨。老师有一次留的拔高奥数题作业,爸爸与孩子查找资料、讨论出了三种不同的解法,全部吃透。过一周数学测验时,正好出了同类型的奥数题,全班只有他一个人做对了,老师的大力表扬更激发了他对奥数的兴趣。

3. “管”与“不管”:

“管”的含义需要家长仔细辨别。在孩子小学起步阶段家长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所谓好的学习习惯,我理解最主要的是“专心”,专心做某事,该听课专心地听课,该写作业就专心地写作业,该玩时候也要专心地玩。这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慢慢养成,不可着急,毕竟孩子只有六七岁。家长不能既要求孩子认真听讲,认真写作业,还要求孩子把课本作业本收好、别丢三落四,再要求孩子字要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作为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以孩子的视角体会孩子的感受,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的感觉,给孩子养成习惯的时间,不能一开始什么都要求他做到完美,慢慢来,而且有点进步就要肯定、表扬,因为在成人眼里轻而易举的事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也许需要他相当努力才能做到。这是由孩子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他只能集中注意力持续20分钟、手握笔的力量还很不足,写多了字就拿不稳笔,就会越写越不规矩。这些都要给孩子时间去适应,去进步,只要他能坐下来认真写,就应该表扬;只要他能坚持课上听讲就要及时表扬。总之,建议家长通过不断地表扬与肯定孩子的好的表现,帮孩子树立自信,这样孩子才能乐于去上学。

关于学习成绩,个人认为小学时候知识点不多,孩子理解能力有快有慢,有早有晚,不用太纠结于某次考试是否满分、排名是否退步了。但也不能放任不理,还是要帮助孩子找到难点,有问题随时问。成绩不理想找到原因是主要的,有进步就要表扬,让孩子树立信心,不会自我否定、自暴自弃。

偶尔碰到孩子不想上学的小情绪,分析他不乐意上学的原因,是因为跟同学闹别扭?还是因为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没关注?或者因为作业没完成好?找到原因,帮助孩子解决,他才能把上学当作快乐的事。

另外多关注孩子在学校高不高兴,都学了哪些有意思的知识,让孩子给家长讲讲。不妨做个“无知”的家长,碰到一些觉得有意思的问题可以装作不知道,让孩子给家长讲,讲得对要真诚地表扬,奉上家长的崇拜;要是讲得不明白,也不妨多问问孩子,让他跟家长一起再深入琢磨,直到搞明白为止。这时候更要大力表扬,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体会不断质疑、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乐趣,孩子会更有成就感。

总之,做个示弱的家长,孩子小时候适当装装傻,引导他去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达。对于家长不会的知识直言自己也不知道,和孩子一起查字典、查资料,将来孩子自己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办法总比问题多,孩子会越来越有信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 初中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

1. 关于课外班:

小学阶段最开始接触课外班是一门数学课。为了让孩子乐意去,征求孩子意见,同时也报了游泳班和轮滑班。让孩子觉得课外班就是玩,不单纯因为是课外班就抵触。

对于学科学习,最开始以培养兴趣为主,多接触,多引导,不抱着功利的目的去学,孩子学习的压力就小,不会因为刷题而磨灭了对学科的兴趣,家长也不会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过于焦虑。

孩子在初中阶段对于物理化学都感兴趣,为了帮助他顺利进入课外班,我和孩子爸爸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物理化学最基础的知识,在选拔考试前进行了知识点的简单讲解,比如光的三原色、光的折射、重量和质量、热的传导等。到了选拔考试,孩子说还真考了些,于是得以顺利进入想学的兴趣班。前期多引导,帮助孩子完成学科初步接触,培养并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这个过程需要家长没有太强的功利心,只是为了培养兴趣,抱着学点儿是点儿的心态,让孩子对学科先于其他孩子有了初步了解,在随后的课内学习中就不会只是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多角度地思考老师讲的内容,是否和课外班一样。我想这可能就是国外教育中倡导的批判性思维,“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 关于课内学习:

从初中学习开始,接触的不光是语数外这三门基础学科,还有史地政物化生。不少孩子早早地就放弃了不想学的学科,有不喜欢记忆内容多的历史政治的,干脆上这几门课的时候就写其他科的作业。孩子跟我说的时候我告诉他,不只为了将来的六选三课程改革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机会,更为了自己能多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玩的事,而且将来的学科要想有更深的了解,往往需要跨界的知识来支撑,现在的学者很多都是通晓数门学科的大家、杂家,学科和学科之间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孩子不一定是对我的话有更深的感触,但他确实没有从将来的学习方向对各科进行过早的取舍,而是抱着对各科的兴趣跟我们时常讨论一些问题。记得刚学政治经济学,他曾跟我讨论通货膨胀是怎么回事,价值和价格是什么关系。屡屡被他问住,第二天他去学校找老师去问。学习地理知识时,春分时和小伙伴一起在桌子上根据笔的影子测量天津的纬度,兴趣盎然。

3. 关于学习氛围及质疑:

在孩子刚上初中时我给他讲过我曾经的一段经历,中学阶段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而讨厌一门学科。为了不让孩子重蹈覆辙,提前打打预防针,我说即使这个老师某些地方讲得不好,或者某件事做得不好,那也要看到他好的一面,而且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要是能自己学明白,找到老师讲课中的bug,那才是厉害呢。本着这个想法,儿子很认真地听各科老师讲,回来跟我说,老师都讲得可好了,有不明白的我就下课找老师问。他们实验班的老师经常被这帮孩子问崩溃,诸如英语的阅读理解选择题为啥是B不是D之类的,老师在家长会上总是很无奈地说,这帮实验班的孩子总想用理科思维来解释文科的标准答案,实在是不好说服。这里真的感谢南开中学的老师们对孩子们的包容与耐心,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老师而否定孩子们的质疑。这也帮助孩子们养成了凡事爱问为什么的习惯,而且敢于质疑标准答案,得益于南开包容的师生关系与开放的学习氛围,孩子才能拥有初步的批判性思维,成为一个敢于质疑的人。

4. 关于语文学习:

语文是工具,是各科的基础。不能把语文单纯地当作一个可以放弃的学科来看待。如果语言理解能力不够,那么其他各科的理解也会成问题。一位他喜欢的语文老师曾经说,语文不像其他学科是盖高楼,以前的知识不牢靠直接影响以后的知识学习;而语文是盖平房,盖一座,收获一座。所以只要用心都能学好语文。这给了孩子学好语文的信心。课外自发学习词牌、诗歌、古文、对联,对语文有了浓厚的兴趣,找词牌和诗词的规律,分析古文字义的诸多解释中的关联,为自己对出了下联而高兴,也和同学约着做诗词,时不时给学校报刊供稿,写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想,锻炼了文笔,陶冶了情操。成为学生会主席后撰写各种活动演讲稿也兴趣盎然。以孩子喜欢的理科找规律方式来帮助他们培养兴趣,让所背的内容有趣,不单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基础上再记忆,不光是对于把语文学好会有一定帮助,也对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有帮助,这是各类知识学习的基础。

5. 关于英语学习:

在子健小时候我们秉承着英语会是将来必不可少的一门工具的理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外教英语,帮助其进入纯正的语言环境,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敢于开口说英语。孩子遇到的几位外教老师都很和蔼可亲,有的活泼有的斯文,都很爱孩子,孩子得以大方地与老外交流,对课内成绩帮助不大,但口语语感逐渐培养起来,这为后来的美本申请考试和面试打好了基础。

近些年随着各方面资源的增加,孩子们接触英语学习有越来越提前的趋势。孩子们走出国门增加见识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很多孩子的英语水平堪比母语,比当年的子健条件要优越很多。子健和他夏校及大学的一些小伙伴,有各国的孩子,也有美高的孩子,他们都能很自然地用英语无障碍交流,有语言环境、有主动沟通的欲望,英语水平就会很快提高。

总之,孩子在中小学对各种知识一点一滴的学习不是为了眼前的成绩,而是为了将来能够需要时随时能有个不错的起步,不至于从零开始。家长能意识到眼前的努力都是为了给将来做铺垫,为了给孩子的将来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路,那么就不会对于眼前的学习成绩过于焦虑。

6. 关于各方面爱好的培养与挖掘:

小学阶段课业不重,知识点不多,所以可以趁着小学阶段多让孩子接触体育文艺等各方面,孩子学得很快,游泳、轮滑、滑冰、羽毛球、乒乓球这些运动项目很快能掌握,学会了技能,也结交到有同样爱好的朋友。会玩,才能会学,课外活动与课内学习互相促进,让孩子知道还有这么多好玩的有意思的事,家长和孩子都不会只着眼于考试时一份两分的得失、排名先后的焦虑。

三、 中学阶段——关注青春期心理成长

小学是家长为孩子提供各种资源,让孩子了解各项技能,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到了中学,不再需要家长寻找资源,中学的资源已够孩子探索,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接触,发现自我,明确方向。这个阶段,家长会发现孩子已由一个需要家长蹲下身来交流的小娃娃慢慢长高到能与家长平视、不容家长忽视的青少年。家长不能还用哄小孩儿的老办法来与孩子相处了,而要真正从心理上做到与孩子“平视”。

家长们爱用“叛逆”来形容孩子中学阶段的性格特点,这个词有些让孩子反感。大人认为违背家长的意,那就是“逆”,这种想法不利于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围,久而久之,孩子不乐意与家长分享想法,甚至抵触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造成亲子关系紧张。青春期的“逆”实际上正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逐步有了自我意识,希望得到尊重、对等沟通,而不是简单的服从。

在孩子初中阶段我也听说了周围家长说自家孩子如何叛逆,甚至有家长以武力教育孩子的情况发生,心里如临大敌,找了不少鸡汤文来看。看多了就会发现,其实孩子要的不过是家长与老师的尊重,与大人平起平坐的机会,希望长辈们倾听他的声音,无论是想法还是选择。如果家长不去倾听他的想法,而将自己的想法冠以“我说的就是对的,都是为你好”这类冠冕堂皇的前提,那么孩子很难接受,相反更容易反弹。因此我感觉家长与孩子之间更像弹簧的关系,你对他压制的力量有多大,就会受到他多大的反弹力。相反,如果给与孩子足够的尊重,起码听完他的想法,然后以平等的心态与孩子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告诉他,这只是我们的建议,最终决定权在你。相信孩子会做出最好的选择,他们还年轻,即使选择的路遇到挫折,也要让他们去试错。相信孩子可以从中收获经验和教训,大不了还有家长,可以帮助他再站起来。

例如,和孩子讨论时事,碰到新闻热点多问孩子怎么回事,听他讲解,多倾听,同时给予及时的鼓励,也说说自己的看法,不以强迫接受的心态去说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也让孩子学着包容。同时,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孩子的视角更广、更不受限制,不少想法对于家长也是启发。

另外,父母要做好配合,红脸白脸都要有,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而不是十万点暴击。家长站在制高点上的说教不如不说,父母双方有一方讲道理,另一方就最好不继续帮着数落孩子,双重威压下孩子本来就压抑受挫,这下子更觉得心里苦没处说,无法排解,导致孩子以后都不跟家长说了。

中学阶段家长更需要同理心,站在孩子角度去看问题、知想法,给予他充分的尊重。现在的孩子沟通的能力比当初的咱们这些父母辈要强得多。他会告诉家长他的想法,也会告诉家长他的决定。他会明确地告诉家长:我不喜欢你们的所谓对我好的安排,即使这安排与我的想法一致,我也不喜欢。这时候不能火冒三丈觉得孩子是冒犯了家长,挑战家长权威,而应欣喜于他能明确地表达他的想法和诉求,对他的沟通予以充分肯定,才能让孩子以后能有事都与你沟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最不利的打算,然后放手让他去尝试。

四、 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学

中学是孩子养成人生观、世界观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考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中学,孩子将受益终生。

南开中学以历史悠久、出过2任总理和几任副总理而出名,同时出过很多位政治家、外交家。另外还是中国出院士最多的十所高中之一,也是榜单中唯一的北方高中。

从小学孩子就对南开中学充满憧憬,希望将来能考进南开实验班,为此我们也跟大多数孩子一样上了奥数课外班,参加各种杯赛,以获得实验班的敲门砖。在五年级获得n多各种杯赛二等奖后,六年级收获了不少一等奖,尤其是陈杯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给孩子增加不少信心,再加上其他的数学、信息学、英语、科创的各类奖项,如愿进入了南开中学六年一贯制理科实验班。

这里有学生组织的各类社团,学校办的活动丰富多彩,还有公能讲坛这类将专家学者请进来的讲座,让孩子大开眼界。

到了高中,孩子们积极组织参加各项活动,话剧节、电影节、诗社,孩子学了不少知识,有时会兴奋地跟我分享他学到的知识,记得电影节他参与了录制,回家跟我说,他现在看个电视剧都是满脑子的分镜头、灯光从哪打过来。一个微电影拍下来,连续拍片一两周都是晚上九十点钟收工。孩子们乐此不疲。去外联社组织的周邓纪念馆进行义务讲解,从一开始的些许忙乱慢慢变得游刃有余,即兴发挥、侃侃而谈。

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用孩子话说,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都有特长,不唯分数论。老师们才华横溢,讲课生动活泼。化学牛老师让孩子们组成小组,每个课题由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并由小组成员作为小老师上讲台给同学们讲解;生物乐老师用英文讲解知识,孩子们很喜欢,儿子用英文做的笔记生动有趣,更是对生物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位让学生喜爱的老师、一座适合的学校,能帮助孩子找到兴趣所在,也许能改变孩子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自己的喜好与特长,能够进入自己喜爱的学校学习是幸运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挖掘自己的兴趣,找到发展的方向。

五、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子健小时候总被老师夸很稳、靠谱、省心。在老师眼里这是标准好学生,但在我们眼里觉得他还不够“闯”,希望他更有冒险精神,敢于尝试。为此,从小我们带他参加各种活动,到了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让他独立跟着学校老师出国游学。在与国外的不断接触中确认自己是否希望将来出国留学,同时也使孩子了解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初三去美国与当地高中生上了几周课后,孩子觉得美国的教育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有更多有意思的课程,才逐渐有了留学的想法。

相比子健,身处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家长们从小培养孩子开阔的视野、更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提供更高的平台,孩子们也有更多的选择,真的很幸运。

六、 有内驱力的孩子动力无穷

在高一明确了自己走出国留学路的想法后,有人劝他走高考路线,清北十拿九稳。但他坚定地选择了留学,在我们没注意的时候,他已经将手机、电脑、ipad各种媒体的界面全换成了英文版。从网上查找留学信息,开始为留学做准备。为了锻炼口语和听力,自己找了英文电视剧、新闻、热门主播主持的热议视频等。并设定了看手机的时间提醒,学习累了想要放松一下就设置这个时间,到时提醒,立刻停止玩乐投入学习。看到他这么自律,作为家长的我们既佩服又感慨。

有人劝他走留学路线课内不用那么拼,他说不能辜负自己的努力,南开中学的学生会主席需要年级排名前三的好成绩,为此他努力学好课内知识。为了取得好的校内成绩,在高一九门全开的情况下,注重学习方法,不偏科,各科均获得不错的成绩,获得多次年级排名第一, 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分享给同校和同届的同学。天津教育报两次采访他,将他的学习方法推荐给更多的学生。在高二的学生会主席评选中子健以优异的成绩、谦和的为人赢得老师和学生们的认可,高票当选。

在我们认为他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到标化学习和考试中时,他坚持课内学习和校内活动不放弃,与同学们同乐。在因为标化考试耽误了课内学习的情况下,他自学课内知识,找同学借来笔记研究,碰到不会的知识找老师请教,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在后来的SAT2和AP各学科的学习中,他自己找资源、找参考书,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各科学习规划好,将所需时间合理分配,因为没有太多时间去上课、做题,有问题自己查找答案,做到学透,而不刷题,将效率最大化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在后来的申请中,他不断地自学新知识、了解学校、掌握文书技巧,看着他迅速成长,作为家长的我们很欣慰。用他的话说,他要做的都是他喜欢做的,不是家长想让他做的,也不是家长认为他该做的。这个动力无穷,为此他可以吃苦受累,毫无怨言。

七、 先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再做到胸有大爱

从小我们教育他与人为善,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小时候随手捡垃圾扔进垃圾桶,自觉地帮助老师收拾教具,大了能够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帮助同学补弱科;作为学生会主席帮助同学争取不论成绩好坏都有进入学生会的平等权益,学校胸怀宽广,接受了子健的建议,后期学生会吸纳了不少多才多艺的同学,学生会充满活力。这些都帮助他建立善良正直的健全人格。

在确定人生目标时,他说不想过机械的生活,而是希望做些更有意义的事。以一颗博爱的心去接纳世界,了解世界。我相信这也是美国大学希望看到的学生品质。

八、 留学申请二三事

留学申请的过程是家长陪着孩子成长的过程。过程中,碰撞、沟通、选择,面对申请的不确定性和自己能力的怀疑时不时地给孩子和家长造成困扰,焦虑、迷惘一直伴随着这个过程。回溯这个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这里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后来者少走弯路。

1. 关于英语学习基础: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跟着EF老师学习,外教的生动活泼与亲和力帮助孩子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口语和听力能力得以比课内加强。抱持着“培养兴趣、不为成绩”的心态,子健的口语非常熟练,去美国访校,碰到的人都以为子健是在美国长大的美国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口语,对后期学校面试有一定帮助。

2. 关于标化考试学习:

国内孩子善考,对于语言成绩只要下够功夫都能考个不错的成绩。因为孩子虽然语言学习一直未间断,但标化考试的准备在高一下决心走留学道路时才开始,时间有限,想课内课外兼顾、标化与活动兼顾,孩子的时间被占得满满的,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标化成绩需要好好规划。同时兼顾活动、夏校、文书等,个人感觉这个“度”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商议,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3. 关于国内学科竞赛:

孩子小学阶段学了奥数和信息学等国内竞赛知识,获得了一些奖项,到了中学又上了自己感兴趣的数、物、化等课外班,于是除了标化成绩要考,SAT2和AP也选择了比较擅长的几门课来考。对于小学和初中准备过杯赛难度的国内孩子来说不算难,这也可以进一步在招生官眼中印证申请者的学习能力。对于没打过竞赛的孩子来说,可以找一些课内学过的物化生等课进行准备,看看知识点和往届考题,感觉一下考试的难度。

4. 对于SAT2和AP课程:

听过一些建议,说SAT2和AP课程在选课时最好要文理兼顾,以证明学习能力,个人感觉因人而异,如果孩子平时对于英文原版资料阅读习惯好,尤其对于文艺类英文作品有阅读兴趣,那么可以选择文科理科同修。如果孩子理科很突出,学习文科耗费时间较多,那么可以不单纯为了证明学习能力而花费时间学习文科内容,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孩子感兴趣的其他活动上面。

子健高一高二考了五门AP,高三考了八门AP,有力学、电磁学、化学、微积分、计算机原理、生物、心理学、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美国历史,基本都是满分五分。高一高二考的也为他的申请助力不少。拿到offer后,得知哈佛不能用AP课程换学分,子健仍旧选择了完成已报名的各科考试,一个是申请中对于学校的承诺,另一个确实是他感兴趣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规划了各科学习,也丰富了拿到offer后的生活。

5. 对于国际学科竞赛:

回想起来,因为我们对国际竞赛信息的缺乏,没有多少了解,造成国际竞赛零敲碎打,没有规划,一些有影响力的竞赛甚至直到申请后才知道。这是我们走过的弯路,对于理科好的孩子来说比较吃亏。所以如果是理科好的孩子,建议家长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和网站,及时了解国际竞赛信息,在不占用孩子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及时报考,取得的成绩将有助于证明孩子的实力,有利于孩子的申请。

6. 关于夏校和访校:

夏校是国内高中孩子了解美国教育环境的一个途径,夏校的申请可以看作是美本申请的预演。同时,通过夏校可以使孩子了解什么是科研,与世界各地对同一学科感兴趣的同龄人接触,能拓展视野,同时也能增加自信。子健通过努力,申请进入到美国生物夏校,不少孩子的情况与子健类似,他们的目标校定得很高,这些孩子鼓励子健冲击顶尖名校,认为他实力足够,不要受天津往届没有被哈佛录取过的影响。这些孩子的鼓励增强了子健的信心,为自己的梦校搏一搏。这个为期六周的科学营也给孩子提供了访校的机会,子健利用每周末时间做了几次访校,加深了对感兴趣的几所美国大学的了解,同时对于原有印象也有所改观,比如原来不喜欢加州系列,到了加州发现真是很适合国人,气候宜人,生活便利,这些切身的了解有助于孩子确定选校名单。

7. 关于申请过程的陪伴:

家长对基本的留学知识有所掌握,同时也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针对选校、文书主题等都需要家长参与讨论、沟通,帮助孩子确定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越俎代庖,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并要坚定地告诉他:选择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不用后悔,只要努力就好。ED校的选择要慎重,不能为了稳而勉强接受,这样将来可能会后悔。同时,RD阶段大胆冲击梦校,这样孩子不留遗憾。也说不定就和子健一样幸运被梦校录取了呢。而且随着申请季对学校的不断研究,文书会越写越好,他自己也会有感受,扭回头来再审查主文书,进行修改。作为家长全程陪伴孩子走过了这个过程,看着他迅速成长、进步神速,很欣慰。

8. 关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作为留学家长,受语言限制,很多留学的信息不掌握,即使请了顾问,也需要家长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过程中拿主意、完成申请的还是孩子和家长,所以信息获取很重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群、关注公众号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请教有经验的过来人也能帮助迷惘中的家长和孩子走出困境。在子健留学申请的一路上多次找天津妈妈圈和菲妈这样的大咖们请教,在最后的申请季碰到文书写作上的瓶颈,也多次与她们交流,说出自己的困惑和焦虑。她们都无私热情地帮助我们分析形势,把握方向。记得在最艰难的12月份,文书写不顺利,天津妈妈圈赵姐的一番话治愈了焦虑中的孩子和我:“不要去想学校想要什么样的人,总有一所学校是适合你的,只要尽力做好当下能做到的,相信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回想一下孩子的申请经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孩子认真的面对每一项任务,无论是以前各类活动和知识的积累和利用,还是有针对性的标化考试和活动。在最后申请季,深入地研究了各个学校的资料,写出有感而发的真实而感人的文书,多方位地将真实的自己呈现在文书中。个人理解,招生官不会因为你参加了某个活动而录取你,也不会因为你没参加某个活动而不录取你。活动只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申请者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或者科研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孩子在中间做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如何能提升自我、帮助别人,这才是招生官想要看到的。招生官想要看到的是一个丰满的有思想的人,如何将真实的自己呈现给招生官,这就是申请季要做的事。这个过程中孩子全身心地投入会使他迅速成长,作为家长所能做的就是陪伴,对于学校的要求、文书的理解孩子自己会研究琢磨,家长帮不上忙。所能做的就是支持和鼓励,以及文书阶段帮助孩子挖掘自身特点,提供可选择的建议。申请季过去等待发榜的时候给孩子信心、缓解焦虑。无论申请结果如何,孩子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努力的方向,对于自己面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有个更多的自信,也迅速成长了很多,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这里要再说一下菲妈和如意妈俩人的公众号,每篇文章都是菲妈和如意妈经验的积累,最难能可贵的是,以家长的视角,不偏不向,客观真实地帮助家长们分析留学路上需要知道的各类知识,对我从大白家长变为小白很有帮助。说实话,申请季中,孩子已经很深入地掌握了留学申请各环节,对于自己的选校、文书等等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焦虑更多的是家长而不是忙碌的孩子。菲妈和如意妈的公众号帮我缓解了不少焦虑,知道得越多,焦虑就越少。所以群里的家长们提了很多关于申请的问题,在二位妈妈的公众号中都有详细的讲解。值得大家去研读。相信也能像安抚我们一样安抚到正在经历留学申请的家长们。

孩子从小到大,每个家长都付出了很多心血,作为子健的家长,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无论对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乐于探究,做一个有趣的人,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申请季过去,孩子的学习生活有了较大变化,这也只是另一个生活阶段的开始,孩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他能在没有家长的陪伴下一直保有对生活的热情,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断丰富自我人生。

最后送给群里各位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一段话,这也是为数不多的获得儿子点赞的话:“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是为他改变,而非为你所控。”

再过两天就是藤校发榜日。想起去年的藤校发榜日前那几天,焦虑忐忑又带点小期许的心情仍记忆犹新。以经历过一次申请季的过来人经历,想跟家长们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相信美国大学的招生官大部分还是有眼光的。被学校录取说明孩子打动了招生官,没被录取也不说明孩子不优秀,只不过在招生官眼里未必与学校匹配,或高或低都有可能。申请就是实力与运气并存。希望群里正在焦急等待申请结果的孩子们都能收获心仪的offer!也祝菲常旺群越办越好!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