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市场被垄断,11家中国公司组建联盟,国产EDA按下快进键
在半导体行业,光刻机并非唯一的核心设备。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布线以及验证等流程的EDA,同样是芯片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
而且,EDA还是芯片IC设计行业,最上游、壁垒最高的部分,在业内被称之为“芯片之母”。
虽然全球EDA市场规模不足百亿美元,净利润率低于15%,却能撬动500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链。
很遗憾,在这个关键设备的制造上,中国也长期处于被垄断的困局。
全球EDA市场寡头垄断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EDA市场规模约为5.4亿,仅占全球市场的5.3%。
放眼全球EDA市场,美国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局势,三大巨头Synopsys、Cadence和MentorGraphics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份额。
在中国,EDA三巨头同样掌握着绝对的主导权。旗下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反观国产EDA软件的产销占比还不足10%。
不过,5G时代的到来以及数字化产业向我国倾斜的趋势,为国产EDA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纵观整个国内市场,国产EDA产业已经从慢走转变为慢跑状态。
国产EDA按下快进键
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有助于提升产业集成度,壮大国产EDA的综合实力。
近期,广州地区11家企业响应工信部的号召,宣布组成“软件联盟”,加快在国产EDA、CAD软件上的突破。
数据显示,我国本土EDA研发人员数量只有500左右,而且分散在不同的公司。在国内原本就人才短缺的情况下,这样的形势无疑拖慢了国产EDA的攻关进度。
如今EDA“软件联盟”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国内EDA软件人才的凝聚力。
另外,收购也是一种变相的合作,例如2019年概伦电子则收购博达微,便起到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的作用。
产学研协同发展,从教育层面培养专业人才,从源头解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与高校、研究院的联手,也是合作的一种方式。而且,这还是目前国内整个半导体产业备受推崇的主流方式。
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南京集成电路大学,西湖高等研究院等都是先行者。
企业、高校努力的同时,政府从政策方面鼎力支持。
对国内芯片领域有所了解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在许多中国芯片企业的投资者名单中,都有着国家大基金的身影。
例如在2020年4月,概伦电子获得的数亿元A轮融资,包括9月国微集团旗下思尔芯获得的数亿元融资。
背后投方中就包括大基金下设的芯鑫融资租赁、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机构。
受政策支持的影响,不少在海外的中国人才也都选择回国创业。
2020年3月,EDA巨头Synopsys中国区副总经理王礼宾,辞职后创建了芯华章。
曾另一巨头Cadence担任过重要职位的刘志宏、代文亮和李严峰,目前也是概伦电子,芯禾科技以及博达微的创始人。
推动产业链和产品本土化的同时,也要坚持对外开放,吸收海外先进技术和经验。
早在1994年,清华大学接受了Synopsys捐赠的20套Design Compiler软件,随后还与该公司成立了“清华大学——新思科技高层次电子设计中心”,为推动中国EDA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018年和2019年,Synopsys又成立了芯思原和全芯智造两家合资公司。虽然这巩固了Synopsys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但却能够助力本土企业实现自主研。
正如Synopsys中国董事长葛群表示,这些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芯片产业经验不足、技术落后、人才短缺的痛点。
写在最后
“造不如买”思潮的盛行,令国产EDA陷入了长达十三年的沉寂。面对这个研发周期长、利润低的产业,缺乏长期资金、人才和产业链支持的中国EDA企业其实仍然举步维艰。
对此,也有芯片下游厂商负责人认为:未来十年内三巨头依然占据市场主流,国产EDA技术无法完成替代。
可即使前路漫漫,国产EDA必须要有。
站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的风口上,在各种有利条件的支持下,笔者相信,国产EDA会打通内外循环,摆脱被卡脖子的局面。
文/谛林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