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开始走上坡路的最大迹象
“熊,我这不马上也要30了,感觉好像陷入了人生的瓶颈。”
这条留言呢,来自一位男生。
他说,自己已经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做了4年了,业绩一直都普普通通,在领导眼里大概是“透明人”那样的角色。
“人们不是都说三十而立吗,我也想着在30岁之前再进步一点,不说走上人生巅峰吧,但最起码走点上坡路。熊哥,你那边有书能推荐给我吗?”
不瞒大家说,熊也曾有过类似感受。
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一年,两年,三年,总感觉自己在原地踏步。
这样「走平路」的生活,虽然看起来好像比较轻松,但说到底,也总归少了些进步带来的乐趣。
而在熊看来,想要打破这种状态,进击到「上坡路」,还是要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入手才行~
把握思考的关键,“能够使人更加睿智,更有创造力,还能够提高沟通能力”。
这个观点呢,就来自熊今天想要为大家分享的一本能帮助我们激发潜能的超级干货书;
书的名字就叫《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
作者茂木健一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脑科学权威专家,也是第一个受邀在TED演讲的日本人;
他擅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人们介绍复杂的思维科学,使内容专业却不枯燥,科学却不难懂。
而熊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就像是作者开的一家功能齐全的商店;
书中包含100条关键的思维秘笈,帮助我们建立清晰的思维能力,告别混乱的人生。
熊呢,就从中挑选出了6条简单易行,还能帮助我们把生活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的顶级思维,分享给大家;
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走起自己的上坡路~
比起不断“输入”,
反复“输出”更重要。
“为什么我读了很多书,却还是没有变通透?”作为一个读书号,熊常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与此类似的,还有:
看过很多画展,却还是没什么艺术细胞;
看过很多电影,却还是不懂好好生活;
听过很多相声小品,口才却还是很差……
而在作者看来啊,这都是因为我们只顾着“输入”,却忘记了还要“输出”。
所谓“输入”,就是去看、去听、去触摸,使自己感知美好的事物并收入脑内;
而“输出”,就是去实践,通过锻炼来强化学习。
“思维训练的关键,就在于反复'输出’。”
作者说,在互联网发达的现在,我们得到“输入”的机会急剧增加;
因此,我们必须要自觉地进行“输出”,才能将收获的信息和知识真正为自己所用。
所以,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去亲自尝试一下吧~
读书后,试着写写文章;逛画展后,试着拿起画笔;看电影后,试着代入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看相声后,试着在朋友面前多做表达。
只有这样亲自尝试了,我们才有“啊!原来是这样!”的惊喜感受;
也只有亲自做过了,才能把我们从外界吸收的信息,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成就~
增加时间压力,
能大幅提升效率。
面对复杂的工作不知该从何下手;
即使完成了也常常陷入反复修改的怪圈儿里;
拖拖拉拉,行动力越来越不足。
像这样工作效率低下的时刻,大家应该多多少少都有遇到过吧。
作者说,他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困境;
而这时,为了让自己“不犹豫,先试试”,他会在行动上给自己施加“时间压力”;
也就是说,通过给自己的工作设定时间限制,来增加大脑的负荷,强迫效率的提升。
作者希望我们明白,和学习不一样,工作中没有“正确答案”;
一味追求正确或完美,导致工作一拖再拖,往往会造成比出错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他建议我们,在工作中为自己设定1-2个小时的时间限制,然后集中所有精力去完成一件事吧。
之所以是“1-2个小时”,是因为若是时间过长,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甚至被迫中断;
把时间控制在1-2小时之内,既使时间充足又有紧迫感,也不至于使自己过度疲惫。
或许读到这里,大家会觉得这个方法有些过于苛刻,会增加自己的烦恼和压力;
但其实不是噢,就像作者说的:
“按时完成任务时产生的喜悦能够锻炼大脑回路。”
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的成就感,一定能让我们干劲儿十足~
保持乐观,
行动力才会更强。
下面这样的感受,大家应该都经历过吧。
心态消极的时候,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什么都不想做,只想把头蒙进被子里;
郁郁寡欢,感觉任何事都没有希望。
的确,在消极的时候,我们的行动力简直就是低成了负值。
所以,也就有了作者所说的,保持乐观,行动力才会更强;
“保持乐观的心态是一件好事儿,因为乐观情绪会转化为一种内在动力,敦促自己积极行动起来。”
不过,在很多时候,乐观并不是一件想做到就能做到的事情;
因此在书中,作者也为我们提供了两种保持乐观的方法。
-1-
给生活加个标点。
就像任何文章都要有标点符号,我们读起来才不会觉得费劲儿一样;
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标点符号”来点缀,以让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停顿一下。
比如,感觉压力大、疲惫的时候,起身去趟洗手间、听首歌,或者去窗边伸个懒腰;
做些工作之外的事物,轻轻松松就可以给大脑画一个休止符,切换为轻松乐观的状态。
-2-
给消极情绪起个名字。
当情绪变消极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一味地逃避它。
作者建议我们,要勇敢地直面内心的情绪,觉察到情绪,并在心中叫出它的名字:
“焦虑,我看到你了!”
“恐惧,我不会让你影响我的。”
“紧张,我一定会克服你!”
这时,我们便能将情绪和我们自身分离开来,并能够试着思考应该如何去应对情绪;
自然而然,我们就能重新恢复冷静,逐渐重新乐观起来。
比努力更重要的,
是做事的专注力。
相信大家也遇到过这样一些情况吧:
在努力写方案时,突然接到客户的邮件、微信;
在努力学习时,被突然弹出的新闻弹窗吸引……
这些情况常常会打断我们原本的思维,让我们难以再次集中注意力。
所以作者认为,在做具体的事务时,其实努力比专注力更加重要。
同时他也告诉我们,专注力其实就像一块肌肉,可以通过充分的锻炼得到提升;
在书中,他就为我们提供了锻炼做事专注力的小方法,熊在下面分享给大家~
-1-
做些简单的动作唤醒专注力。
当我们集中精力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总会遇到专注力下降的瓶颈;
感觉无论如何也进行不下去了,大脑一片空白。
这时,不妨就去给自己倒杯咖啡,在位置上活动活动肩颈,或者整理一下自己的办公桌吧;
而其中的重点,就像作者提醒我们的,要在做这些简单的动作的同时,继续保持思考。
这些无意识的动作,可以激活我们大脑中的一连串回路,创造提高专注力的契机;
说不定在哪一个瞬间,脑海里就突然来了灵感呢。
-2-
偶尔断网,使头脑更加清醒。
作者说,当他感觉内心浮躁的时候,常常出去旅游;
在旅途中,他会全程关闭手机,静下心来好好享受几天断网的生活。
他认为,当远离了外界的纷扰,我们的头脑就会保持异常的清醒。
或许想要像作者一样断网好几天,对我们打工人来说有很大的难度;
但熊觉得,我们仍旧可以在处理需要集中精力的工作时,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电脑也调成熄屏状态。
只有学会在合适的时间过滤多余的信息,才能将专注力集中在手头的工作上。
把闲聊当成一种能力。
“有时间在这闲聊,还不如回去工作。”
“明明还有很多事要做,聊天不是浪费时间吗!”
忙碌于工作、生活、家务、学习的我们,应该也常常有这样的念头吧。
只顾着赶紧把手头的工作完成,却常常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长此以往,我们整个人都会散发出一种疲态。
作者希望我们明白,爱好闲聊,其实是大脑健康的证据。
在闲聊时,我们的话题并不围绕某一具体的方面进行;
而是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就聊到哪里。
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放松紧张疲惫的神经,还有助于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就像作者说的,如果一个人认为闲聊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么他的大脑就会处于一个健康、年轻的状态。
要知道,这份任务做完了又会有下一份任务,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
既然如此,不妨也花些时间去闲聊,去享受、感悟生活吧~
让头脑换个思路,再重新回到工作中时,也能更清醒,更有条理呢。
坚持阅读。
作者说,他自己从小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
而且他坚信,正是迄今为止那些他读过的书,成功地塑造了今天的自己。
在书中,他甚至这样形容:
“读书能让我们从眼前的世界瞬间移动到另一个世界,这就像是映射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书中读到自己,寻找自己生活的答案。”
因此他建议我们,要坚持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
俄国作家鲁巴金曾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熊也觉得,读书或许是一种很慢的成长方式,但只要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实现睿智和通透噢。
“要有信心打败生活里,
一个又一个的小怪兽。”
走上坡路的时候
大家一定很辛苦吧
熊愿意做大家
上坡路路旁的充电站
每晚在熊这里把电量充到满格
再元气满满地出发吧~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