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与边界
我很难想象,在人民日报官评发布,到退圈声明出炉之间的这三个小时,邱晨度过了怎样的人生。是惶恐?是极度焦虑?还是最后的顿悟?
特意去翻了翻她的年纪,我设计好的语言思路是,看到她是20出头的年轻人,虽然犯了错,但也刚刚到了能够承担自己错误的岁数。可愕然的是,她和我几乎同龄,是不折不扣的80后,即使不当言论发表于几年前,但至少已不属于“少不经事”的范畴。
是非曲直自有公断,事件本身并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我想把我因此而想到的两个话题延展,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看到的问题,分别分享给小朋友和大朋友们。
“介绍一档你喜欢的节目”“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主持人/记者”
这是每年的播音艺考中都会重复出现的考官提问。经历了这次的小风波,不知道艺考同学们再次面对这个考题时,会不会谨慎选择《奇葩说》这档网综作为自己的答案呢?
后面这道题需要规避的人物,连着这几年我都在不同的课堂上提示过,其实规则很简单:那些消失在公众视线中的人,就不适合再提起了。而今年疫情的缘故,又让一些考生联系起了之前非典的新闻报道,希望以当时的某些新闻人/记者为例,来阐述观点。这依旧是不合适的。
以上两个题目我给出回答建议的初衷,都是在于规避风险。明明有那么多立场清晰、内容明确的答案选项,为什么一定要去触碰有争议的人物、节目呢,毕竟你根本无从得知考官自身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最后想跟大朋友们谈起的,是要明了谨言慎行。
思想可以无边界,但你的文字、语言并非如此。甚至你在你认为本属于自我范畴的一亩三分地里,所去表述的内容,也是有着边界的。比如你的朋友圈、微博,或是你的外网社交账号等等。
这是你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传媒人/新闻人,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专业素养。不要去挑战互联网的记忆能力,它的记性强大到让你害怕。
因此,三思而后言。一旦说了,就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