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如何避免直白
写诗用意象表达,才是避免直白的唯一方式。
“一片白云藏小丫”、“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用形象表达,这才是诗词的语言。
前者用景语介绍人物,后者用比喻言愁。只有形象的语言与表达的情感相通。那些形象才是富有神韵的。否则,就是稻草人穿上了漂亮的服装,徒有其表,而无气质。缺乏美感。
写意象大致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光写形象,景中含情
如,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读就能感觉出,写景的同时也在写人物,含有人物的情感。
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支散曲就是光写形象的经典作品。
老朽的树、枯干的藤、暮色中的乌鸦、简陋的小桥、清冷的溪水、稀疏的人家、荒凉的道路、寒冷的西风、将落的太阳这些都是纯粹的自然景物。
这些景物看似直白,为何不显得直白?
原因是融进了古代远离家乡的人在秋天思乡的浓烈感情。渲染了深秋傍晚的荒凉气氛,反映了词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虽然情调低沉一些,但意境确是很美的。这些意象都带有情感色彩,是真正的景语。
当然,神韵完全体现在结句上。没有结句的点睛之笔,前面的景语就是一盆散沙,杂乱的珠粒,必须有装沙子的玉器,串联的金线,来统领,最终浑然一体,恰到好处。全篇读来,音节和谐婉转,诗中有画。
第二种,直接写思想感情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直接写思想感情。
再如: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这阕词是直接写思想感情的典型代表。但是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直接抒发出来并不显得直白,并不像老干体那样口号化,原因何在呢?那是岳飞英勇而悲壮的人生特色的感染着读者。是真情的体现,最真实的才是最感人的。而情感抒发的同时也塑造出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是警句。
第三种,既写形象又写思想感情的
如,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前六句写形象,也就是写锦瑟,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叹。
要用意象表达,自然离不开修辞手段的运用。使用修辞手法是避免直白的最有效手段。
李商隐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就是来说明作诗之法的: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飞蝶象征庄生之逸兴,啼鹃呈见望帝之沉哀,都是比兴手法,避免了直白。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
使用修辞手法是避免直白的最有效手段,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兴起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他——鸟,再言人——淑女。这是兴起。诗经里的很多诗篇都是使用赋比兴修辞方式的。
二、比喻
第一种,用一样东西或一个词作比
如秦观《千秋岁》“落红万点愁如海”用海比愁;
第二种,用词组或句子来作比
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忧端齐终南”愁绪像终南山那样高。
如贺铸《青玉案》用用三样东西来比喻闲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博喻。这种比喻既是比喻,同时又是写景,所以这个结尾,历来会被词家称道。
第三种,曲喻
曲喻比一般比喻要转个弯。
如李商隐诗“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由啼鸣转为啼哭,由啼哭转为眼泪,联想到沾湿最高处的花。把作者的悲哀写到莺身上,又是拟人手法。
三、通感
“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
如白居易《琵琶行》诗: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声音从高到底,到像泉水因冷而凝结,那样越来越低沉。低沉到好像马上要停止那样,就像枯木止而不动,但并未停止,在低沉中发出一种幽愁暗恨,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从听觉引起视觉如枯木,引起触觉如如泉水的冷涩。
四、夸张
诗人的描写有两种,一是形似描写;细写如同照镜取形,毫发毕露。
如,纳兰性德《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
词句“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一种是激昂的描写,就是夸张。夸张如照灯取影,轮廓逼真。
杜甫《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
诗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两种描写,如同作画的工笔和写意。两种写法都要注意客观形象与主观领会相结合,才是好的描写。
五、用典
以写景为主的诗词,目的是以景抒情,不适合用典,如纳兰性德的《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就没有用典。
此词写成于纳兰性德到黑龙江对俄国进行战略侦察之时。纳兰性德虽是以词留名于世,但他深得康熙帝赏识,以武职立功边疆。
以抒情为主的,所抒发的感情比较复杂的,受格律和字数限制,适于用典。
如,李商隐《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注:永巷:汉时宫中长巷,以关闭失宠贵妇或获罪宫女;舜的二妃在舜死后泪洒湘竹;晋朝羊祜死后,在岘首山上建碑,人们见碑流泪;王昭君离汉宫出嫁,在秋风时入塞到匈奴;项羽在垓下被围,听四面楚歌;灞桥在长安灞水上,为唐人送别处;珂,指贵人。
李商隐诗用典较多,此诗可谓代表之一。此诗是诗人感伤身世的血泪的结晶,此诗用典六句,没有转结的“未抵青袍送玉珂”,前面就散乱了。这些典故的运用,正可以借用来不便于说的或不容易用几句话来说出的感情,用典在这时是十分需要的。
不过,要注意,用典虽能够避免直白,但有时也会造成晦涩难懂。不要单纯为用典而用典,步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