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清明
QING
MING
时节

编者按: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除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外,尚有清明与重阳。千百年来,这些节日已被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清明最初的原意是来自于自然的现象,但最后加了中国人文的东西,它就变成了展现我们国家传统价值观的节日。在老百姓心中,清明是一个祭奠先人,踏青扫墓的日子。

2015年的清明期间,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大家说清明》邀请熊召政老师深度解读清明文化,老师以家国情怀、慎终追远的高度为我们阐述了一个不一样的人文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到清明,让我们在熊老师的启发下,一起来话清明。

清明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五节气,彼时太阳到达黄经15 度。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清明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按《岁时百问》 所言: “万物生长此时, 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知在古人的认知中,清明时节是为阳气最盛,最为洁净时刻,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以探亲、扫墓为主要活动,祭祀对象则有人文始祖(黄帝、姓氏之祖、行业之祖),先逝的帝王将相、国家有功之臣,家庭的先逝祖宗,亦有其他类型的纪念对象。

清明之源

勾稽史料可知,清明之意蕴承继、发展自寒食节中的“郊祭”;其节俗镕钧自上巳、寒食二节之节俗。因三节相近,经历史的涵泳与人文的成化,最终归并于清明。

郑辕诗《清明日赐百僚新火》中有“上巳接寒食”“改火清明后”两句,可知上巳、寒食、清明三节相连;由郑玄所注《周礼》中“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可知,汉代三月上旬即有上巳节,其后,魏晋正式确立三月初三为上巳节期;寒食节则称“禁烟节”“百五节”,所谓“百五”,即为立冬后的第一百零五日,一般在四月初;寒食禁火,最初是以一月为限,后东汉周举出任并州刺史,强制推行三日火禁,火禁毕,则接着是清明改分新火,是以清明与寒食相接。

《逸周书·时训》 有“ 清明之日,桐始华”的清明物候记录 ,早在公元前 104 年,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便正式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名称,清明作为农事节气被民众广为接受,其作为节日,则是历经唐代寒食改火的节俗逐步被重视、寒食节郊祭的转接的转捩过程。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最早,其以禁用烟火与吃寒食为节俗标志,其来源有“先秦改火”演变说与“介子推”纪念说及“山戎说”三种,然此三种推论目前并未得到史学界的证明,但可以确定的是,寒食禁火,清明改火,反映的古以有之火灵崇拜,以新火换旧火以攘除灾异,驱逐疾疫的做法广为群众接受,唐代时作为寒食节的附庸的清明节“改新火”被逐渐被官方重视。清明节赐新火之记载始见于唐人文书,盛于中唐,唐代,皇帝时有“赐新火”予臣工的活动。清明日,宫廷中要钻燧取得新火,据《撵下岁时记》载:“至清明,尚食内同宫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绢三匹,金碗一口。”白居易《清明谢赐火状》,谢观《清明日恩赐酉官新火赋》等诗作,可以看出,至于唐代,清明节气被赋予以新火接续旧火的文化意涵,此外唐代将清明纳入休沐制度之中,史载“(开元)二十四(736)年二月十一日救:'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官方于仪式与制度的两重层面确立并丰富清明节日旧火舍去,新火纳吉,清明节因此有了吐故纳新的希冀。

翻阅史料,唐以前祭祀并不十分常见,据杜佑《通典》卷五十二之言:“三代以前无墓祭,至秦始起寝殿于墓侧。” 然按唐代诏敕,初唐寒食节上墓习俗已经蔚然成象。高宗永徽二年有司上书,言请高宗复太宗李世民祭祀高祖李渊之旧制,于清明寒食时“上食如献陵',其后龙朔二年四月十五日诏中则有载:“如闻父母初亡,临丧嫁娶。积习日久,遂以为常……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桢,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由此则寒食禁断娱乐活动的条陈中可望见,早在唐初,寒食上墓已成习俗,人们在寒食节时不仅上墓祭奠先人,而且借机大肆宴饮游玩,癫饮以醉,节日的宴饮娱乐风气正酣。

寒食祭祀先祖,已成为根植于心柢的情感开关,不论是王建《寒食行》中所言:“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中的临水遥祭抑或是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中:“近世礼重拜扫,今己阙者四年矣。每遇寒食,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想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墓;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的道野追思,一到寒食,不论身处何处,其魂思缠绕,黯然销魂者,唯祀而已。

时至北宋,苏轼《寒食帖》中即有“哪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的描述,可见北宋时期仍旧多在寒食祭祀先祖,直至南北宋之交祭祀扫墓的节俗方移至清明。据吴自牧《梦粱录》载:“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至日,亦有车马诣赤山诸攒,并诸宫妃王子坟堂,行享祀礼。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

清明之意

▲2015年清明,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大家说清明》

大家都读过《兰亭序》,那一天很多的文化人、艺术家们,在兰亭这个地方,他们开始过一个曲水流觞的春天的节日,要把春天的水拿出来,来给自己沐浴。为什么?春天的水充满了生机,带给我们新、快乐,所以它在那一天,那个时候的古人说话不叫扫墓,叫展墓。这个“展”字比“扫”字显得轻松,显得更有抒情的味道。

展墓之日是为清明也,踏青之日是为清明也,这一天我们要踏青、要修葺,是为了把我们自身的烦恼,自身在头一年留下的不愉快的东西,通过这一天用春水来沐浴自己,来消逝掉。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虽然清明一直以来都是赏春踏青的好时节,但国人赋予清明节的第一要义,不是赏春而是扫墓。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惟有中国汉民族设立一个节日祭奠先人。

五千年来的农耕文化随时代迁延流转,极大的充盈素染着我们的精神与感官世界。清明从最初来自于自然的现象,到后来加了中国人文的东西,它就变成了展现我们国家传统价值观的节日。

中国古代的价值观就是仁义礼智信。说到做人的准则就是两个字:忠、孝。清明全部来展示国人的孝。这一天万物生辉,让我们的祖先,长眠于地下的人,我们去告诉他们春天来了,让他们一起知道我们又迎接了一个新的桃红柳绿的春天。所以这种孝同时也含着忠。这一天大家都会去给我们的列宗列祖的先贤们扫墓,所以中国人过节日,到最后过的是文化。

历代诗人,为清明扫墓,留下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如: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

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廓,

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

三位诗人,或在顺世,或在乱世,但到了清明这一天,都不忘祭扫先人墓庐。大凡缅怀与追思,都会令人忧伤。所以,每临清明,国人的情绪都不免惆怅满怀。杜牧先生的清明诗,大约是这种情绪最传神的表现。他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慎终追远是我们民族的思维基因,也凝铸成我们的历史意识。慎终追远,敦亲睦族,是为对生命秩序的忠肯,对生身之家的至孝。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留下清明这一天给忧伤、给怀思、给故去的亲人与先贤。

注:文中部分文字引自熊召政先生作品《闲话清明》。

(0)

相关推荐

  • 清明里,至纯至善的人性灵光

    淮北的早春.仲春是一个棉衣.单衣轮番上阵的季节,季春才是它最美的时候.可以去相山,看那满眼的峰峦叠翠:可以去南湖,亲近那一池的暖水柔波:可以去黄里,触摸那成簇连片的灼灼桃花:可以去临涣,体验那雾气结顶 ...

  • 【行走在乾县】人情风俗录系列文章之节日风俗----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从传统的24节气来讲,它是指春分后十五天(冬至后的第104天)的一个节气.24节气的阳历时间并不十分固定,每年都有所变化,前后会相差两三天.比如,清明节大致在是阳历每年的4月4日至6 ...

  • 【传统文化】清明节的三大“热搜”:食俗、祭祖、踏青

        [编者按]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人们通过扫墓,向死者供献祭品,以表达对死者的缅怀与祭奠,所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这是因 ...

  • 民俗博览:邳州人如何过清明节(作者 王如坤)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之一,按阳历讲,它在每年的4月5日左右.宋陈元青<岁时广记>引<三统历>云:"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它象征着万木凋零的寒冬已 ...

  • 慎终追远话清明 任蒙

    . 慎终追远话清明   作者:任蒙 (作者:任蒙,系散文家,著有<诗廊漫步>等)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2日 13版) .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扫墓敬祖.表达自己敦亲睦 ...

  • 从常德六大变化漫谈清明节习俗及孝文化

    作者:毛先金 清明节,这个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传统节日,是由农事节气演变而发展形成的.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会发现,清明其实既是悲伤的日子,又是 ...

  • 义门裘氏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全国裘氏聚首永康举行冬至祭祖仪式

    饮水思源弘祖德,承前启后扬家风.己亥年冬至日,参加2019年总会年会的宗亲代表和尚裘村的裘氏宗亲齐聚裘氏宗祠举行祭祖仪式,弘扬先祖之美德,追思先人之伟绩,共话同宗之情谊,共谋家族兴旺发达之大业,重温裘 ...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论语·学而>: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什么是"慎终追远"呢?古今大师们又是如何注解的呢?孔安国是这样注解的: "慎终者,丧 ...

  • 岁时节日|清明:天地清明 慎终追远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四,在公历4月4-6日之间交节,既是春季的第5个节气,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 ...

  • 缅怀先祖聚族人,慎终追远话清明

    缅怀先祖聚族人,慎终追远话清明 ------大足喻氏清明祭祖大会活动纪实 2021年重庆市大足区喻氏清明祭祖大会于4月4日上午在大足区弥陀镇水沟湾喻家老院子隆重举行,这次活动是庚子年因突发新冠疫情中断 ...

  • 清明节 | 慎终追远话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扫墓敬祖.表达自己敦亲睦族的情感追求的全民节日.瞭望中华大地,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千山万岭一起点燃蜡烛香火,以古老的方式向祖宗致敬,向先人致哀.多少个世纪,多少 ...

  • 【佳节有新知丨微视】慎终追远话清明

    【佳节有新知丨微视】慎终追远话清明

  • 慎终追远又清明

    年年复相似,今又清明.清明的 主题永远只有一个,就是祭祀.祭祖先,祭先烈,寄亡故的亲人和朋友.清明前几日去了紫阳县焕姑镇大连村,到了十年前罗春明同志牺牲的地方.为英雄作诗二首,书法家刘重阳挥笔书之. ...

  • 慎终追远话清明

    湖北麻城杜牧广场<问酒>雕塑,取意自杜牧<清明>一诗. 清人扫墓祭祖图 资料图片 苏轼<寒食帖>,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扫墓敬祖.表达自 ...

  • 梨花风起正清明,慎终追远思故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清明忽焉将至,只叫人怅然若失. 清明是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一年24个节气,唯有清明既是节气还是节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到:"三月节,物至此时,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