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棣称帝后的大屠杀(上)
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后,曾多次击败朱棣的盛庸深感无力回天,于是率余部投降。朱棣奉命盛庸驻守淮安,看住还死守在山东的昔日战友铁铉。接着朱棣派兵北上复攻济南,铁铉死守不肯投降,但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朱棣又设伏兵计擒铁铉,铁铉终于在淮南被俘,被押送到京师,盛怒的朱棣命令将他凌迟处决,年仅 36 岁。铁铉遇害后,其父母被发配到海南,他长子充军,次子做了官奴,后来被虐待而死。三十五岁的妻子杨氏和仅四岁的女儿也被籍没为奴,沦为乐户发配到当时的官营妓院,当时建文一朝的诸臣妻女们有很多都落到这个下场。
关于铁铉之死,史上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铁铉见朱棣时,骂不绝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顾,终不可得。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入他口中,问他滋味如何。铁铉厉声说: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好吃?盛怒中的朱棣让人架起油锅,把铁铉炸了。朱棣怒道:活着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头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监急忙把铁铉的骨架用铁棒夹着令其转身,没成想此时油锅里一声爆响,热油从锅里飞溅出来,直烫得太监们嗷嗷乱叫,铁铉的骨架硬是没有转身。
当然这些估计都是后人杜撰的,一方面是要表现朱棣的残暴,另一方面是要表现铁铉的忠义以及铮铮铁骨。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边有一个铁公祠,是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了纪念铁铉而建的长方形祠堂。
铁铉被抓住凌迟后,朱棣给盛庸下了一道谕旨说:“以前山东未定,所以才命你镇守淮安。现在铁铉被俘,诸郡全部平定。朕念山东久为兵乱所困,疲于转输之劳。你应当抚兵养民,这样才符合我的心意。”盛庸接到朱棣的敕书,仔细琢磨了好久,明白了朱棣的意思,于是递上辞呈,告老还乡,朱棣龙颜大悦,马上予以批准。
可是不久,千户王钦给朱棣上奏,奏折中列举了盛庸自建文朝对朱棣所犯下的一堆罪行,并要求朱棣予以治罪,朱棣没有接受王钦的上奏,但是却进升王钦为指挥同知,都御使陈瑛见状也趁机弹劾盛庸心存怨恨,图谋不轨。盛庸听说王钦和陈瑛弹劾自己的内容后,想起老同事铁铉等人的遭遇后,意识到朱棣并没有完全放过自己,只有自我了断才是真正的出路,于是自杀而死。
我们再说说两位辅政大臣黄子澄与齐泰。黄子澄与齐泰是在南京沦陷前被召回南京,之前朱允炆为了平息众怒,把他俩贬到地方。南京危在旦夕之时,黄子澄和齐泰还未回到南京,南京已经沦陷,黄子澄已经知道建文帝失踪,就派人秘密寻找,自己也密谋和朱棣抗争,可由于内奸告密,黄子澄被捕。齐泰逃到了外郡图谋兴复建文帝的基业,后被燕军擒拿送到皇宫。齐泰的堂兄弟齐敬宗等人都被连坐诛杀,他的叔父齐时永、齐阳彦等发配边疆。只有齐泰仅六岁的儿子免死发配。朱棣亲自审问黄子澄,黄子澄抗辩不屈,磔(zhé)死,族诛。磔死,即是凌迟处死。族诛,据说是诛九族,也有人说是诛十族。当时家属被杀65人,异姓致死者54人,外亲400余人皆充军。黄子澄死后葬在昆山市的马鞍山,在昆山亭林园里可见到黄子澄的墓碑,上面镌刻着“明黄节悫(què)公子澄墓”8个大字,但他的坟墓已无从寻找。
南京城破之前,黄子澄的妻子许氏与儿子黄圭、黄玉、黄润、黄泽从老家来到苏州府,决心与黄子澄共赴国难。苏州知府姚善见局势难以挽回,有意要为忠臣义士留下血脉,就改变了他们的姓名、户籍与身份,以便能逃脱即将到来的大屠杀。黄圭改名为田立微,户籍改在苏州府昆山县,身份是位道士;二儿子黄玉改名为田彦修,身份是昆山县一农村的里正;三儿子黄润改名为田彦温;四儿子黄泽还是少年,也是改名换姓。4人均学会了昆山方言,忠臣之后终于逃脱了朱棣的大屠杀。
吏部侍郎练子宁,曾察觉到李景隆有通敌之嫌,遂奏请治以死罪,可是朱允炆不听。练子宁愤激叩首,大声呼道:“坏陛下事者,必此贼也!臣作为执法官吏,不能为朝廷除去卖国奸臣,死有余罪。既然陛下赦免李景隆,必不赦免臣之罪,请先将为臣杀死,以谢天下。”练子宁当朝痛哭不止,以死相谏,朱允炆马上宣布退朝,听不进忠臣之言。
建文三年(1401),燕王大军逼近都城,大臣萧用道、周是修上书议论国事,指斥当权者误国,反而受到辱骂。练子宁正义词严地说:“国家已到了如此之地步,还不能容纳仗义执言的忠臣吗?”当权者这才羞愧的停止了互相攻击。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攻破南京,遂将练子宁绑缚上朝。练子宁大义凛然,痛斥燕王篡权谋位,大逆不道。朱棣恼羞成怒,命人将练子宁的舌头割去。朱棣说:“我欲效周公辅成王。”练子宁闻言,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于是朱棣大怒,命磔尸(就是凌迟),并诛杀练氏族人151人,被放戍边的亲属371人,练子宁的家乡四百八十户人家惨遭横祸,无一幸免,仅幼孙练珍被侍婢救出,藏匿于民间,练氏才幸免被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