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志》选举篇记载,光绪戊戌年,京山最后一位进士为蔡中燮,于甲子登恩科进士。后由江澍恩立"进士匾,借以光宗显名。此匾由村民江涛(江家第四代)收藏传承至今。老人回忆,荷花堰进士授封有联云:然人去堰毁名在,立匾进士谓何人。
附:
在京山县新市镇荷花堰村五组一农户家发现一块清末“进士”牌匾。2011年4月24日,在京山县新市镇荷花堰村五组的江涛家见到了这块他祖父留传下来的清末“进士”牌匾。这块“进士”牌匾为木制品工艺,长约1.2米,高约50公分,仿“挺心门”的做法,中间镶有硬质木板。因年久,略显陈旧。但牌匾正面的字迹清晰可见。整个牌匾正面采用古时石膏糯米刮底灰表面涂红漆,左边上首楷体雕刻着“光绪戊戌”字样(即1898年),右边楷体落款雕刻着:“增贡,江澍恩立”字样,牌匾中央题有楷书“进士”二字。从现残存牌匾看,“进士”两字字体方正(大约在25-30公分左右),笔力遒劲。从目前所看,“进士”二字凭感觉当时在牌匾上凹陷首先雕刻后,再用类似现在水泥的原料,凸现于牌匾中央。底色为灰色,表面颜色当时应该是金黄色。牌匾中央“进士”二字现在只能观其雕刻凹陷下去的痕迹。现场肉眼所看“进士”二字凸体表面的脱落存在人为因素,很明显有不规则的多处刀划痕迹(从残留情况判断)。我们好奇地询问其故,江家的人地给我们讲述了“进士”二字脱落的原委和牌匾的来历。旧社会,由于医术落后,人们生儿育女很难养,当时,荷花、鄢河一带的人们凡小孩生病,就到江家求福,并请江家用刀在“进士”二字上刮金粉带回家给自家小孩口服。据说有些人用这种方法还挺有效。当地人们便将“进士”牌匾视为养子的救命药,小孩通过吞食牌匾金粉乞求“进士”大人保佑,治病保平安。久而久之,牌匾上的凸现字就这样一刀一刀地给刮掉了。看来“进士”二字的脱落与封建愚昧思想和医疗水平不高有关。至于“进士“牌匾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说法:此块“进士”牌匾为他家祖父遗传下来,几次拆屋建房,其他东西都毁的毁、烧的烧、丢的丢了,他们只把这个牌匾留了下来,并作为古董一直放在楼上。据他的祖父在世时讲:此“进士”牌匾在荷花堰村梨树堤湾有两块,一个“文进士”在江涛家,另一块“武进士”牌匾在他隔壁家。上世纪60年代,他曾看见过。据说“文进士”当年中进士后,没有出去做官,留在鄢河一带做了多年乡绅和私塾先生。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