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家的菜窖

老家的菜窖

每到冬季,我都会想起老家的菜窖,那个用来储存蔬菜的窖,在我的记忆里,印象非常深刻,让我无法忘怀。

我的老家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北方的冬天,寒冷且漫长,小时候,正是国家贫困的时候,物质缺乏,人们的生活也很艰苦。为了保证过冬生活,每年都要提早做一些储存。粮食的存储比较简单,随意的屋子里,或用缸、或用袋都可以存放,而蔬菜就要细致些,为了保鲜、防冻,只能用挖菜窖(其实就是在地下挖一个深坑)的方法来储存。因此,每到冬季来临时,村里家家都要挖菜窖。挖菜窖的时间,一般是在秋末冬初,取暖之前。田里的蔬菜收获以后,需要晾晒一段时间,晒出多余的水分,然后再入窖保存。菜窖的地址,一般都选在自家院内,主要是为了方便存取。菜窖的大小依据每个家庭的人口,以及储存蔬菜的数量而定,一般长两、三米,宽一米五到两米左右,深度则在两米以上,既能够方便人在里面活动,又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挖菜窖其实很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一件力气活。每年家里的菜窖都是由父亲和哥哥们做。赶上不忙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挖。别看窖的体积不大,可活计确不少。俗话说,死方变活方,一方顶三方。就是说,挖一个菜窖,从地下转移到地上的土,需要窖体积的三倍才行,而地下的土,就是靠铁锹,一锹一锹往上扔,如果不经常干活,没有一些力气,干不了一会,便会手臂酸痛。可见,挖窖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一般情况,一两天时间,一个菜窖便能挖好。挖好以后,便是覆盖封堵,首先要在窖的上方横放几根粗的原木,能够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然后,再将上面放上捆好的玉米秸,有的还要在窖顶预留一个通风口(也有不留的)。之后,再将挖出的土覆盖在玉米秸上,覆盖的厚度要二、三十公分,能起到足够保暖作用。这样,一个菜窖就挖好了。

为了方便上下窖,一般要在窖口放上一个梯子。如果简单一些,也可将窖口设置在窖的折角处,然后在窖的两边挖几组坎,像是镫子一样,用于上下时蹬踩,或者在窖内事先放一个凳子。

菜窖挖好后,可以随时将需要储存的菜放在窖里。家里菜窖存储最多的是白菜,其次是土豆、萝卜和红薯,几乎每年如是。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也存放一些苹果、梨之类的水果,以备过年食用。菜窖虽然简单,但作用却很大,应该说,一个菜窖,基本承载了一家人冬季蔬菜所需。

下窖掏菜,是我经常做的事。菜窖里的菜,父母总是摆放的非常整齐。在地面上垫起一块木板腾空,然后在木板上一层一层把菜摆放好,每一层之间还要垫上几根秸秆,便于通风,存储最多的是白菜,有时摆放一排,有时是前后两排,整整齐齐。萝卜多放在窖的一角,用土培上,防止水分流失;土豆和红薯要分开放,据说两者犯相。菜窖的温度基本都在5、6度左右,而且湿度适中,存储效果非常好。如果通风好,并且经常整理,蔬菜可以一直保存到来年的夏季而不坏。到了春节的时候,家里也会买一些差样的细菜,像芹菜,黄瓜、豆角之类,但是,数量都很少,一次用不完,也都会放在窖里储存。

菜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冬天最寒冷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外面滴水成冰,寒气逼人,可是菜窖的窖口处,确不停地往外冒白色的雾气,像是烟一样云雾缭绕,而且,窖口边结满了厚厚的洁白的霜,非常神奇,非常美丽。这一现象直到我上学以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是一种凝华现象。窖里的热气往上串,遇到强冷空气,便瞬间凝固,由气体转为固体。那种现象如梦如幻,充满了神秘色彩。

这种土法的菜窖,都是一年挖一年用,来年开春时候,将菜窖拆掉,继续在地上种菜,秋季的时候再重新挖,年年如是。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村里人逐渐富裕了。在我十几岁时,公社(原来的称呼,现在是镇)修建了砖厂,生产了大量红砖,这为村民修房建屋提供了方便。村里人富了以后,便陆续翻盖了新房,进而也对菜窖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土窖改成了砖窖。就是在挖好菜窖后,在窖的四周用砖和水泥垒起来,窖的顶部用水泥和砖做成拱形的顶,这样,便形成了固定的砖窖,一劳永逸了。

我家的砖窖是一九七九年修建的,这个时间我记得非常准确。因为在建造的那年,二哥还特意在窖口处用水泥标记了年份,“一九七九”几个字,非常醒目。用砖和水泥砌的窖,的确方便了很多,也省去了很多重复劳动,再不用每年重复挖窖,受更多的累了。

水泥沏的窖,进步了很多,也方便了很多。但在我的心里,还是对土窖的印象更深些,留恋土窖的原始和质朴,感觉那个土窖似乎更亲切些。至于保存的效果,两者应该没有什么更大的差异。

如今,村里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加之每个家庭人口也不像原来那么多了,一家也就是三、五口人。蔬菜也是充足,四季不断,菜窖的作用少了很多,变得有些清闲了。

父母过世后,家里的老宅由三哥居住,三嫂和侄子常在外打工,只有年节才回到家里。三哥一个人的生活也是简单,几乎用不着菜窖。只是过年的时候,才有少量的蔬菜存放,平时消费,很多都是现吃现买。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对于过去的事情多有留恋,诸如,那个菜窖。而留恋更多的,则是孩提时那份温情,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每逢年节,热热闹闹聚在一起,虽然物质生活不怎么富有,但精神上确很快乐。可惜的是,岁月更迭,物是人非,那种生活只能残留在记忆深处,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范景来,现居北京,本科学历,爱好文学,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感,享受生活乐趣。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

  • 贮秋菜

    贮秋菜 东北的秋天一到,泛黄的树叶纷纷落下,天气渐凉了. 早晚凉气袭人,中午又是很热的天,收拾完秋,老百姓便开始贮存秋菜,准备过冬了. 在东北,贮存秋菜已延续了很多年,其实无非都是为了冬天有新鲜蔬菜吃 ...

  • 【广东】方紫萱《这儿真美》指导老师:关敏华

    这儿真美 东华小学三年级 方紫萱 春天,我的老家真美啊!特别是水里的鲤鱼,它们都嘟着小嘴巴,好像在问我要食物. 夏天,我和我妈去海边洗衣服,发现了黑羊.黄牛.奶牛--它们有的在喝水,有的侧着脑袋看自己 ...

  • 苏北乡村的菜窖

    文:朱迅翎 图:来自网络 记忆里,每年的立冬之后,父母就开始为收进家里的一些蔬菜和农品忙里了,他们通常给各种不同的品种分类,然后也按照不同的方式存储,存储的地方,我们老家叫菜窖. 挖地窖存储蔬菜的方式 ...

  • 储满故事的菜窖

    作者:郑旭东 晚秋的风,轻盈地弹奏着<步步高>乐曲,穿过树林,迈进农家小院,撒下一片片金色的铜钱,小燕子久久地徘徊在缕缕炊烟屋檐下,恋恋不舍向主人娇恬地叫了几声,腿上带着老太太栓的红布条向 ...

  • 白菜记

    北方人爱吃大白菜,我也爱吃白菜,爱吃白菜的人可能都会注意过,靠近菜心儿的部分,吃到嘴里鲜嫩而甘甜.因为那是白菜心儿里孕育着生机,也是得益于老妈的真传,有时候把白菜心儿连着菜根儿生在水里,让菜心儿能绽放 ...

  • 【山西】史光荣丨散文/老家的土炕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老家的土炕 史光荣 小时候,我一直生活在亳清河畔的老家亳城村,住的是窑洞,睡的是土炕.     在低矮灰暗的窑洞里,土炕就是聚焦点,是整个窑洞的心脏,不仅是家里最大的物件,也是家 ...

  • 散文 ‖ 老家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散文福地杂志(纸刊)的选稿基地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老家 天津 任志民 我的老家坐落在山西的最南边,如彩色的飘带一样,可望不可及.那是一 ...

  • 散文||老家的晒场

    老家的晒场 老家附近,有一处占地约五百平米的晒场.从我记事起的八十年代,它已存在:在那个年代,它是非常重要的场地.撩拨起晒场上的那些记忆,总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那些往事近在咫尺,又飘游于天涯 ...

  • 散文||老家的池塘

    老家的池塘 老家的池塘在村子的西头.池塘有几亩地大,是全村抗旱保粮的救命塘,村里一百多亩地,全靠它来灌溉和放水插秧.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池塘里的水很清澈,是全村人洗菜.洗衣服.洗澡的老地方:也是村里的 ...

  • 散文||老家的菜园

    老家的菜园 有菜园的老家,是老公的娘家.一直精心伺弄菜园的那对老人,自然是我今生有缘相处的另一对爹妈. 菜园依偎着老家小院,有一亩田地,不算太大的空间里,让勤劳的公婆跟随四季种下了各种各样的绿. 还记 ...

  • 散文||老家的奶奶

    老家的奶奶 奶奶身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小脚,堪称"三寸金莲",在她那个年代应该算是个美女了.爷爷却正好相反,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他们生活在响水县六套乡,一起生育了5个子女.奶奶 ...

  • 散文|| 老家的馄饨

    老家的馄饨 刘岩磊||山东 胶县比较常见的早餐,无非三样:羊汤,油条,馄饨.但是我幼时嘴挑,嫌油条太油,羊汤太膻.吃的最多者,便是馄饨了.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懂得馄饨汤里加多少醋和辣子好吃.所以要说吃 ...

  • 乡土散文:菜窖

    记忆中的菜窖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小时候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菜窖是北方农村用来储存 ...

  • 散文【心中的老家】作者李如喜||主播黎敏

    散文<心中的老家> 作者/李如喜  我的老家,是四川广元的一个小山村,它历经苍桑,古朴而雄浑.是我心中永远清鸣的一首歌谣.       错落有致的院子,蜿蜒坎坷的小土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