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家的菜窖
老家的菜窖
每到冬季,我都会想起老家的菜窖,那个用来储存蔬菜的窖,在我的记忆里,印象非常深刻,让我无法忘怀。
我的老家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北方的冬天,寒冷且漫长,小时候,正是国家贫困的时候,物质缺乏,人们的生活也很艰苦。为了保证过冬生活,每年都要提早做一些储存。粮食的存储比较简单,随意的屋子里,或用缸、或用袋都可以存放,而蔬菜就要细致些,为了保鲜、防冻,只能用挖菜窖(其实就是在地下挖一个深坑)的方法来储存。因此,每到冬季来临时,村里家家都要挖菜窖。挖菜窖的时间,一般是在秋末冬初,取暖之前。田里的蔬菜收获以后,需要晾晒一段时间,晒出多余的水分,然后再入窖保存。菜窖的地址,一般都选在自家院内,主要是为了方便存取。菜窖的大小依据每个家庭的人口,以及储存蔬菜的数量而定,一般长两、三米,宽一米五到两米左右,深度则在两米以上,既能够方便人在里面活动,又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挖菜窖其实很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一件力气活。每年家里的菜窖都是由父亲和哥哥们做。赶上不忙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挖。别看窖的体积不大,可活计确不少。俗话说,死方变活方,一方顶三方。就是说,挖一个菜窖,从地下转移到地上的土,需要窖体积的三倍才行,而地下的土,就是靠铁锹,一锹一锹往上扔,如果不经常干活,没有一些力气,干不了一会,便会手臂酸痛。可见,挖窖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一般情况,一两天时间,一个菜窖便能挖好。挖好以后,便是覆盖封堵,首先要在窖的上方横放几根粗的原木,能够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然后,再将上面放上捆好的玉米秸,有的还要在窖顶预留一个通风口(也有不留的)。之后,再将挖出的土覆盖在玉米秸上,覆盖的厚度要二、三十公分,能起到足够保暖作用。这样,一个菜窖就挖好了。
为了方便上下窖,一般要在窖口放上一个梯子。如果简单一些,也可将窖口设置在窖的折角处,然后在窖的两边挖几组坎,像是镫子一样,用于上下时蹬踩,或者在窖内事先放一个凳子。
菜窖挖好后,可以随时将需要储存的菜放在窖里。家里菜窖存储最多的是白菜,其次是土豆、萝卜和红薯,几乎每年如是。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也存放一些苹果、梨之类的水果,以备过年食用。菜窖虽然简单,但作用却很大,应该说,一个菜窖,基本承载了一家人冬季蔬菜所需。
下窖掏菜,是我经常做的事。菜窖里的菜,父母总是摆放的非常整齐。在地面上垫起一块木板腾空,然后在木板上一层一层把菜摆放好,每一层之间还要垫上几根秸秆,便于通风,存储最多的是白菜,有时摆放一排,有时是前后两排,整整齐齐。萝卜多放在窖的一角,用土培上,防止水分流失;土豆和红薯要分开放,据说两者犯相。菜窖的温度基本都在5、6度左右,而且湿度适中,存储效果非常好。如果通风好,并且经常整理,蔬菜可以一直保存到来年的夏季而不坏。到了春节的时候,家里也会买一些差样的细菜,像芹菜,黄瓜、豆角之类,但是,数量都很少,一次用不完,也都会放在窖里储存。
菜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冬天最寒冷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外面滴水成冰,寒气逼人,可是菜窖的窖口处,确不停地往外冒白色的雾气,像是烟一样云雾缭绕,而且,窖口边结满了厚厚的洁白的霜,非常神奇,非常美丽。这一现象直到我上学以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是一种凝华现象。窖里的热气往上串,遇到强冷空气,便瞬间凝固,由气体转为固体。那种现象如梦如幻,充满了神秘色彩。
这种土法的菜窖,都是一年挖一年用,来年开春时候,将菜窖拆掉,继续在地上种菜,秋季的时候再重新挖,年年如是。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村里人逐渐富裕了。在我十几岁时,公社(原来的称呼,现在是镇)修建了砖厂,生产了大量红砖,这为村民修房建屋提供了方便。村里人富了以后,便陆续翻盖了新房,进而也对菜窖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土窖改成了砖窖。就是在挖好菜窖后,在窖的四周用砖和水泥垒起来,窖的顶部用水泥和砖做成拱形的顶,这样,便形成了固定的砖窖,一劳永逸了。
我家的砖窖是一九七九年修建的,这个时间我记得非常准确。因为在建造的那年,二哥还特意在窖口处用水泥标记了年份,“一九七九”几个字,非常醒目。用砖和水泥砌的窖,的确方便了很多,也省去了很多重复劳动,再不用每年重复挖窖,受更多的累了。
水泥沏的窖,进步了很多,也方便了很多。但在我的心里,还是对土窖的印象更深些,留恋土窖的原始和质朴,感觉那个土窖似乎更亲切些。至于保存的效果,两者应该没有什么更大的差异。
如今,村里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加之每个家庭人口也不像原来那么多了,一家也就是三、五口人。蔬菜也是充足,四季不断,菜窖的作用少了很多,变得有些清闲了。
父母过世后,家里的老宅由三哥居住,三嫂和侄子常在外打工,只有年节才回到家里。三哥一个人的生活也是简单,几乎用不着菜窖。只是过年的时候,才有少量的蔬菜存放,平时消费,很多都是现吃现买。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对于过去的事情多有留恋,诸如,那个菜窖。而留恋更多的,则是孩提时那份温情,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每逢年节,热热闹闹聚在一起,虽然物质生活不怎么富有,但精神上确很快乐。可惜的是,岁月更迭,物是人非,那种生活只能残留在记忆深处,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范景来,现居北京,本科学历,爱好文学,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感,享受生活乐趣。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