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岗下的凭吊
文|王育潮
诸葛先师,今天是农历8月28日——您的祭日,我一路跌跌撞撞从城东来到城西,穿过满城萦绕的桂花香,穿过纵横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来到这片高岗地,来祭奠您——走进高岗,天色尚早。岗内,鸟声断续,行人寥寥。嫩阳初照的武侯祠显得肃穆而宁静。卧龙潭里,轻风拂过,鳞浪层层,呢喃了一水酽酽的缱绻。水上,小鸟振翅翻空过;水中,游鱼吹泡腾细浪;水畔,柳丝如剪花似染。离开卧龙潭,我在各景点间徘徊,诸葛草庐古穆简约,小虹桥好似柳叶弯眉,井旁隐隐绰绰伫立着一个白衣胜雪的智者,吱吱呀呀的汲水声不绝于耳……
诸葛井旁长出了一棵古树,它斜倚了千年,似要伸出手去,把您挽留,却不能够。徘徊在婆娑的树影下,像走在前世,远处那叫不出名字的花树,一枝如画,也不知道它为谁而盛开,是为了一路赶来、思贤怀古的我吗?还是为了那个羽扇纶巾、气宇轩昂,去了巴山蜀水,再也没能回来的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行走在岗内,吟诵着诗篇,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不是一般的高岗,那么多的达官显贵、文人骚客都曾来过,对它推崇备至。名相百里奚来过,他看到这里老柏森森,清荣峻茂,遂席地而坐,吟风弄月;白乐天也来过,留下了“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的诗句。李白这恃才傲物的诗仙,一杯酒下肚便嘚瑟,仰天大笑出门去,说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这德行,自然当不了官,于是只如闲云野鹤般,放荡不羁云游四方。来来去去间,在卧龙岗的逗留,岂止一次?他还写下了“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的诗句,至今让人读来唏嘘不已;宋朝那位义薄云天、武功盖世的儒将岳飞也来了。他来的那天,岗上古藤错节,烟雨如织。他在岗内徘徊复徘徊,久久舍不得离去。晚上,室外雨打芭蕉,室内一灯如豆,他悬腕挥毫写下了力透纸背的“出师二表”……后世又有无数人来过这里,留声留名留墨宝……渐渐的,这道文化高岗便名扬四海了。
诸葛先师,您也曾在此躬耕十载,如锥处囊中,待时而飞。晓耕翻露草,带月荷锄归。夜里,院内月移花影,鹧鸪嘹呖。您坐于斗室,眼观天下势,心忧苍生志,或纵笔如飞,或吟诗诵经,,却苦于“蓬门未识”,大雪封路行人不至。十载春秋虚度,终于一朝得见天子。那年,在刘备三顾之下,先师一出草庐既手握千军,用兵如奇,追随君王数载,日后一鸣惊人,身后垂照千古。现今,南阳打响了“诸葛躬耕地”这张金名片,以卧龙岗、武侯祠、汉画馆及其周边1平方公里区域为建设重点,以“一人一岗一馆一祠”为规划核心,以“显岗”“渗绿”“智城”为理念,系统恢复卧龙岗生态原貌,全面提升武侯祠和汉画馆两大景点,建设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一体的躬耕纪念地,安放诸葛先师的在天之灵、身后之事;安慰诸葛后人的惋惜之情,失祖之伤;安置后人的追缅之心,敬仰之志。怎料,早有人仗着自说自话的“天时”和“地利”,煞费苦心,另划一片高地,搭几个茅庵,挖一眼井……于是,诸葛先师的故里摇身一变,成了别人家的后院。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竟然发生这等怪事,真是不可思议。南阳人自然义愤填膺,绝不答应,便引经据典、据理力争。于是一场“诸葛躬耕地”的论战绵延了数百年。从古开始,到如今也不能休止。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在《陋室铭》中撰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也一针见血地指明:诸葛亮居住过的草庐,毋庸置疑,就是南阳的草庐。一九五八年,毛泽东主席来河南接见南阳县委书记魏兆铭时曾说过,诸葛亮出生于山东琅琊,避难于隆中,躬耕于南阳,拜相于与成都,死于五丈原。已故河南籍著名作家二月河,在他的《访古寻踪卧龙岗》序里说:躬耕地之争由来已久,为固本浚源,我多种场合时机为卧龙岗张目。那年的“教科书事件”,我羁旅东南,闻讯义愤填膺,急煞怒煞,迅即撰文《把诸葛亮让给谁?》声援,以求拨云见日以正视听。我建议别有用心者和罔顾事实者以及不明真相者,都不妨读读这篇文章,听听二月河先生是怎么说的。散文大家周同宾在其作品《南阳诸葛庐》里也说道:刘备“凡三往乃见”时的草庐在南阳。其实,谁的言论都比不得卧龙先生的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段话里头所含的逻辑就是,诸葛先师的躬耕地即三顾地,三顾地既草庐,草庐既在南阳。
荒唐的是,如今总有人无视这个逻辑关系,硬要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暴发户可须臾之间养成,腰间缠满万贯即可,而书香世家的底蕴,却是辗转多少年的积淀,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东施效颦,略施脂粉可瞬间养成,而名门闺秀的丰姿必经年累月渐次习得,非一时抱佛脚可伪造。翻开历史典籍,我们就能找寻到其中证据。黄权为诸葛亮在南阳修建祭祀祠。拐河出土的东晋官宦大儒 顾和浴手敬书的《诸葛武侯躬耕歌》碑刻,详细记述了诸葛亮当年在南阳躬耕的生活细节。晋李兴撰《祭文》在南阳祭祀诸葛亮。《诸葛武侯集》引注《诸葛氏谱》称:”亮为弟均,娶南阳林氏女为妇,期年,生子名望。“有力的证明了诸葛亮兄弟躬耕于南阳的事实。隋开皇“断石幢”称孔明居南阳躬耕……一桩一桩证据都有力地证明了诸葛先师的真正躬耕地。遗憾的是,今年秋季,全国将统一使用的九年级语文教科书(教育部统编教材)中《出师表》和《三顾茅庐》部分表述违背基本史实,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再次被强行划入湖北襄阳隆中!闻之,我啼笑皆非,难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诸葛孔明的笔误?难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刘禹锡跨越了时代与诸葛先生串通好的阴谋?或许,有意无意的,历史已如手里的泥巴可随意捏造?我仿佛又听见了二月河先生振聋发聩的呐喊《把诸葛亮让给谁?》真相岂是做做公关,改改地名就能轻易掩埋的?诸葛先师,今天是您的祭日,我再次来到这片高岗地,抚摸着您曾躬耕十载的这片高地,内心无比沉重。那年,您驻军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水对阵。农历8月28日这一天,已是多日茶饭不思的您,站在狼烟四起的北伐前线身疲力竭,再也支持不住,口吐鲜血,倒了下去,“出师未捷身先死”。无论那时的人,还是后来人,古人今人,称赞您的人一伙贬损您的人,都知道您心有不甘、死不瞑目呀!面对您的猝然离世,,您的死敌——司马懿,他本应该仰天长笑,却完全不合逻辑地瞬间老泪纵横、扼腕叹息!他被人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指着您的阵营,放声大嚎!诸葛先师,您就是这样的传奇,一位令对手也肃然起敬、由衷感叹的人!面对您的遗像,我深深地三鞠躬,心中默默地朝您留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遗产三鞠躬! 南阳政府和旅游主管单位以及南阳千千万万的人民都在为维护您的故居而努力着,奋斗着。苍天为证,历史为见,南阳人一定会传承好这份遗产,不忘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让它薪火相传,绵延不断……
作者简介:王育潮,河南草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南阳文化》杂志主编、《躬耕》杂志运营统筹、《南都晨报》生活版主编、卧龙区作协副秘书长、南阳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在《青海湖》《躬耕》《牡丹》《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都晨报》《天中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5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