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2018年各省高职教育资源对比,“双高”之后地区差距会更大吗?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70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专科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在这一年,我们又迎来了职业教育的“黄金时代”。国家密集出台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乃"应景之作",这将改变我国职业教育和数千所职业院校的发展轨迹,成为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新纪元。
而在这些政策中,多次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探索试点,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的省份”予以倾斜: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从2019年起,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探索实施试点工作,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

4月18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指出“在高职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国家统一要求且逐年增长的前提下,'双高计划’遴选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双高计划”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大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

……

那么,各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如何?谁有机会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探路者与先行者?近日,聚焦职教(ID:zjteachers)对2019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的省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进行了汇总分析,对各省高职院校数量、在校生人数、专业数量、师资保障、经费保障、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情况等进行了数据统计,以此大致了解各省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

注:以下统计数据均以公开发布的省级《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为准。

高职院校数量及在校生人数

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教育,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决定了本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结构、速度和质量,反过来,本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也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本地区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

目前来看,省级政府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提供者,经济强省和人口大省举办高职院校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省份

根据《质量年报》数据,截止到2018年12月,江苏高职高专院校共计89所,蝉联全国第一;广东高职高专院校88所,位居全国第二;河南高职高专院校84所,位居全国第三位。青海省、及西藏自治区高职院校不足10所,且均为公办院校。

与2017年相比,四川省新增院校数最多,2018年新增院校10所;其次是河南,2018年新增院校5所。

在校生人数方面,广东省则以759085的数字位列第一名;山东省紧随其后,拥有高职学生726880人;河南省为第三名,高职在校生679144人。

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并非一成不变,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或“瘦身”,或新增,这既能使学科建设更加科学,也有利于培养出契合社会需求与时代发展的人才。2018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全面覆盖19个大类,其中,云南省高职院校开设了1080个专业,位居全国第一;河南省开设761个,位居第二;天津市开设743个,位居第三。

师资保障与经费保障

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职教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明确要求,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关键,而加大经费投入是保障源头。

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的师资合格生师比为18︰1。绝大多数省份符合要求,尤其北京市、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生师比小于12。但、青海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高职院校生师比仍大于18,拥有较大的教师缺口。

在双师比方面,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要求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从省级《质量报告》来看,全国23个省已达到要求。浙江省更是达到82.04%,位居第一;江苏省双师比为78.2%,位居第二;吉林省为74.17%,位居第三。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国务院关于落实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的报告》指出,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近年来,作为高职院校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政府每年下发给高职院校的生均财政拨款一直在持续增加。然而,各地高职生均拨款制度推进步伐不一、水平高低不齐,高职生均拨款达标情况差异较大。

2018年,北京生均拨款为68902元,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居全国榜首;内蒙古生均拨款25120元,位居全国第二;海南生均拨款19693元,位居全国第三。值得注意的,仍有6个地区生均拨款低于12000元。

技能大赛与教学能力比赛

技能大赛是评价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参加技能大赛是突破自我、自我实现的一种手段。长期以来,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起到了以大赛促进教学改革、以大赛促进教师培养和成长、以大赛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职业素养和技能的重要促进作用。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常规赛项于5月6日至6月30日在天津主赛区和北京、山西、内蒙古等22个分赛区成功举行,共有来自全国37个地区的14907名选手参加了中、高职组74个项目的比赛。山东省摘得355项荣誉,位居第一;江苏省获取351项荣誉,位居第二;广东省摘得347项荣誉,位居第三。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现场决赛于2018年11月24日—26日在济南举办。比赛共收到来自地方36个参赛队和军事职业组的1305件参赛作品。最终,安徽省摘得19项荣誉,位居第一;江苏省、山东省及河北省均获取18项荣誉,位居第二。

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间,我国职业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实现了从“相对落后”到“规模第一”、从“量的发展”到“质的飞跃”的转换,向着未来多层次、宽领域、多元化方向发展。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仍存在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巨大差异,认识到与国家、社会、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更高的期盼相比,职业教育还需要加快高质量发展。2019年,我们奋斗正当时,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各省、各直辖市、各地区必得下大力气,深抓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发展模式、发展质量,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对接市场,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以更大规模地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梓涵

排版:王梓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