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怎样“温柔而坚定”
年轻,不要选择安逸的活着。
世界上最可贵的两个词,
一个叫“认真”,
一个叫“坚持”,
认真的人改变了自己,
坚持的人改变了命运。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
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很多家长多多少少会见过这样的场景:
五六岁的小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某件玩具,家长不给买,孩子在地上打滚,不买不肯走;
大一点的孩子盯着家长要手机,不给就不吃饭,乱发脾气扔东西;
孩子的坏习惯,家长说了也不听,听了也不改……
家长从过来人的角度,他知道如何做是对的,知道应该怎样,可在孩子眼里,他们觉得也没啥大不了,不就是买个东西嘛,不就是玩会儿手机嘛,已经9012年了,孩子们心中无大事,所有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都云淡风轻,而且他们对于想要的东西也都似唾手可得,“等我长大了……”已经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所以,在明知该怎么做,明知怎么做最好,另一方面又想做个尊重孩子意见的好家长,他们矛盾了,为难了。
也许有的人说,你怎么知道家长就一定是对的,你怎么知道孩子的想法就不对,你有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家长所谓的“为你好”就真的是为孩子好了吗?
我来举几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初中高中的孩子学业负担很重,作业很多,而现在很多学校的作业并不是通过作业本来写的,都是每天一沓各科目的试卷、习题纸,一个星期就能大大小小的好几十张,这些试卷和资料是谁整理的呢?
小孩子的书桌上、床上、沙发上到处都是玩具,大孩子的房间到处都是书,这些又该由谁来整理呢?
家长代劳的有多少?孩子自己收拾的有多少?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能力,难道不应该从让自己的房间保持整洁开始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是否能将房间保持整洁与学业负担重无关,与孩子有没有时间无关,这仅仅是一个习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习惯。
如果从一开始,家长就能“温柔而坚定”地要求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有很多事情就不会如顽疾一样难以克服了,有很多障碍也正是因为家长一时心软一时懒,而形成的。
你一时心软了,替他做了,他把这些当做理所应当,他认为反正父母会帮他做;
你一时懒了,说教他半天,还不如自己动手做了省事,他更乐得轻松。
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理能力差,就再正常不过了。
试卷和作业再多,每天不过是几张纸,每天收拾花不了多长时间,不要等到堆成山的时候再去整理,正如每天学习的知识再多,每天复习比学习上出现窟窿再去补洞容易得多,是一个道理。
希希一年级的时候,做计算题,自己做错的题自己看不出来,我也曾经用了两个小时让她去好好检查,相当于重做了三遍,她终于把错题都查出来了,自那以后,她学会了检查,小学阶段的试卷不用烦神,因为小学考试的时间足够,只要检查了都是高分,当然要求一遍就做对是更高的境界了;
后来她长大后,我也曾经为了纠正她一个坏习惯,花了两个多小时,她起初是极度不愿意,我说不可以,今天不管怎么样,你把该做的给做了。她找了很多理由来推托,我都有理有据地驳回去,自始至终我没有骂她,更没有打她,我只是表达了我坚定的意见,最终她做了应该做的事,我想,在这方面,她已经改掉这个坏习惯了,至少当着我的面,她不会再这么做了。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哪些是需要大度不计较的,哪些是关乎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必须做到的:
比如三字经中“父母命,不可违”,孝顺是必须的,可以讨论,可以争取,但不可以把犟嘴当成习惯,打骂父母更是大逆不道;
比如坐着的时候不要抖腿,站着的时候不要缩肩塌腰,走路的时候不要摇摇晃晃;
比如一日三清,面容清书包清房间清;
比如吃饭不要吧唧嘴,吃菜时不要翻来翻去,挑挑拣拣,在饭桌上说话要小声,不要唾沫横飞,自己碗里的饭要吃光,不要总是留一点;
等等。
温柔而坚定:
就是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并坚持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温情脉脉,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可以跟孩子讲道理,与他们平等沟通,可以给孩子充足的自由,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失败,并作出自己的选择。
让孩子成才又成人,这才是父母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写给天下父母们,也写给自己,共勉!
(一口气写完的,有感而发,欢迎指正!)
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欢迎关注“希希成长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