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故事 | 客户摇号靠后,我还是让他们选到了满意的房

城建规划、板块稀缺、户型方正……这些我们业内眼中的价值亮点、销售卖点,有时候客户并不这么看。
在售楼处里待久了,看过了形形色色的买房人,就会发现,其实大多数人在买房选择上远没有想的那么多条框。无非是能接受的通勤路程,日常的生活半径,还有符合心理预期的价位。

被访人丨季子正年少

写作者丨孙小乖

 01. 

2018年5月,我是一个刚刚踏入地产行业的青涩小伙。项目位于杭州,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项目,一切都陌生又新奇。
听团队里有经验的老人说,像这样的甲甲乙项目(两个甲方+一个代理),在联代案场里是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不过,对于我一个新人来说,也无关痛痒,甲甲乙、三联代等慢慢再了解吧。
初次进入项目,对我来说更像一场深入实战的大课。每天白天到周边的小区、超市和外展点,拿着项目单页寻找路人挨个宣传。晚上培训理解行业、项目、背说辞,这也让我迅速了解了这个行业和项目的方方面面。
在9月底,我们搬入售楼处,这时有了渠道的支持,每天的工作变成了拿着话单call客。平均分配下来,每人有1000组。我给自己偷偷做了张表格,打过电话加了微信的客户,就在后面打上一个勾。还重新整理过话单,多次call客户。
经过几轮的call客,我积累到了自己的第一批客户。 一天之内打完了三张话单,正反面加起来足足600组客户。
一夜之间,我成了案场里出名的“电话狂魔”。

团队的一万组话单打完后,看到统计结果,连我自己也被吓了一跳,我竟然打了2000多组,比其他人整整高出了一倍。
因为前期储备了大量的客户。11月底第一次项目开盘,我就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比第一名仅仅少了一套。12月的两次加推后,项目正式进入了续销期。

 02. 

经过大半年,我自己对购房者买房需求的看法也有转变。
原先初入行时,我觉得我所在的项目产品好、交通上又有“地铁TOD”概念,这么多卖点,怎会愁没有购房者买。
慢慢才发现,项目自身的产品品质和地理优势固然重要,但仅仅凭这些并不是让购房者买单的理由。
其实大多数人在买房的选择上无非是能接受的通勤路程,日常的生活半径,还有符合心理预期的价位。
从那时起,我懵懵懂懂地明白了:“置业顾问不光是卖房子,而是给客户最专业的置业建议”。
当然,我也偷师了不少。售楼处的自然接访量不够,我就更专心去维系老客户的关系。
一天,我接到一位来看房的王先生。可是聊过几句之后我发现,这位他很可能不会买我们的房子。
王先生工作在钱江新城,被我们项目的“地铁TOD”概念所吸引,觉得项目的交通方便。
但是,他在看房的过程也流露出犹豫。
从项目到钱江新城,即便不出小区就坐上地铁,也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
我们的项目明明是个交通方便的楼盘,但对他的上班通勤却极不方便。
一番挣扎后,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每天上班来回三四个小时,时间长了一定会觉得辛苦的。于是,我给他推荐了兄弟项目,也是我们公司代理的,在东站那边新开的一个楼盘,同样是地铁上盖的房子。对他来说交通更为方便。
他听了我的话显然愣了愣,不无感慨。他说,小伙子,我看了这么多房子,别人都是着急让我付钱,只有你是真正从我的角度给我建议。
三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售楼处,还带着一位自己的朋友。
原来,我介绍的那个房子他已经买了。他还带了个朋友来,家就住在我们楼盘附近,最近想换套大的。
几乎没花多少时间,这位朋友就爽快的买下一套房子。

 03. 

对于许多二次置业的人来说,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区域。即使明知有未来可期的规划建设红利,有时候还不如“我要住在父母附近”来得更为现实。
“别急!来看房的客户,想要啥样的房子他们心里明白着呢。”这话是我师傅后来告诉我的。
还记得时间临近2019年3月30日,转眼到了又一次开盘前夕。摇号结果出来的那天,27%的中签率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沮丧。
我重新整理思路调整策略。
我一边给客户打电话邀约他们开盘时一定到场,一边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楼栋分析上去,把每栋楼、每户的户型优缺点,每套房的总价等等,逐个和客户分析。

事实也证明,我的努力最后没有白费。
另外由于我们的住宅楼前是一栋依托地铁而建的低层商业建筑,对各楼层采光几乎都没有影响。同时在前方形成一层隔挡,把大量噪音阻绝在外,确保了住宅区的安静。
这意味着很多购房中常见的劣势条件在我们的项目上是不成立的,而这些也是购房者在选房中足以影响决策的因素。
这个发现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开盘那天,我的客户来了19组,这几乎是我前期储备的全部客户数。一共一百六十多套房源,他们中的大部分却排在200号开外。
选房开始后,大家按着次序依次选房,因为排在前面的其他人中了签却没选到中意的楼层和房型,陆续离开了,而我的客户还在焦急等待着他们的选房机会。
由于前期,我深入了解每一组客户的需求和抗性,帮助他们分析各个楼层和房源的优劣势。
最终,19组客户中有16组成交,最不稳定的几组客户全部转化。
虽然,他们中大多数购买的都是项目较难去化的楼层和房型,但是相对来说,他们还是买到了符合自己心里低的总价的房源,楼层的劣势也在他们的接受范围内。

开盘结束后,和客户们闲聊,他们也提到,很难有十全十美的房子,想要价格便宜的,地段可能就不是很好,想要配套设施完善,房龄相对来说就会大点,反正利弊得失自己要衡量清楚。

想要啥样的房子,能力能买什么房子心里明白着呢。

不出意外的是,我成为了项目销冠。有人问我,成为销冠的秘诀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我似乎只是比别人多做了“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多了解客户“一点点”。
这份宝贵的经历,让我完成了从一个地产菜鸟到销冠的蜕变。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