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期 || 罗志英:《颜真卿:忠义贯千秋》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美丽赏析:

台湾将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祭姪文稿》借日本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特展引发與论一片哗然,缘于这是一个老英雄、一代书法宗师在那样一个空前的盛世崩塌时刻,把半生的血泪留在了一张纸上,不但凝聚了作者国仇家恨,承载了一个让普通中国人见之落泪的情怀,更展现了中华文明一段銘心刻骨的悲壯历史......

文:罗志英

编辑:轩    诚

七十七的老汉,以十八郡盟主的身份、合兵二十万——抗击叛乱——中外历史上仅见吧!

他不仅是一位忠君爱国、万死不辞的贤臣名士,更是一位享誉千载的书法家——他就是颜真卿!

颜真卿是西安人——在西安碑林,有一座唐颜真卿为他父亲颜惟贞树立的《颜氏家庙之碑》,详细叙述颜氏先世和家族仕官经历以及他们的道德、学问等内容,从春秋战国至有唐一代共2700多年,共20代的历史,它不但是一部颜氏族谱,在很多方面对历史研究也很有价值。

此碑是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碑额是当时有名的篆书大师李阳冰书写——世称二绝,因此“好古之士,重如珠璧”。写此碑时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时了,其书法造诣已达到炉火纯清的地步——可以说这座碑是颜真卿代表作,丰美健壮、气韵纯厚,历来为学书者的范本。

《颜氏家庙之碑》局部

对于此碑历来评述甚多,但对此碑原来所立的地址——颜氏家庙,究竟在何处少有涉及。此碑原立唐长安城敦化坊(今曲江池北岸),唐末朱全忠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对唐长安城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驻守长安的匡国军节度使韩建,因唐城大不易防守,因而加以缩建,颜氏家庙被划在新城外,由是《颜氏家庙之碑》被委弃于郊野。到了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都院孔目李延袭是一位文物爱好者,他经过多方努力,请求侍御史师顽、知永兴军府事李准,将此碑荤人城内,置于府学(今西安碑林所在地)。关于搬迁的的经过,在《颜氏家庙之碑》正面的空白处,有宋代书法家梦英写的一段题跋,记载了此事。

至于家庙的位置、规模、布局等,在家庙碑的碑阴圭形碑额部分颜真卿自己有一段题记,过去好像很少有人注意过,而且重视和研究的也不多,这段题记很有意思,好像颜真卿有意留给后人作为研究借鉴的,抄录如下:

“高祖记室君,国初居此宅,貌州君、舍人君侍焉,堂今置庙地。高祖姚殷夫人居十字街西北壁第一宅,秘书监君、礼部侍郎君侍焉。貌州君居后堂,华州君敖中堂生焉,今充神厨。少保君堂,今充亚斋堂,厅屋充亚献斋终室。”

这段记载说明颜氏家庙的建立是由颜氏的住宅改建的,而且这个住宅,从颜之推(舍人君)起,经过颜思鲁(记室君)、颜勤礼(貌州君)、颜师古(秘书监)、颜昭甫(华州君)颜元孙(秘书少监君)、颜惟贞(少保君),直至颜朗疑、颜真卿等几代人都曾居住在这里。这座住宅在什么地方呢?可惜碑文没有说明。

清徐松著《唐两京城坊考》

清徐松著《唐两京城坊考》载:“敦化坊西门之北,秘书监颜师古宅。”同坊居住的还有太常少卿欧阳询、著作郎沈越宾。颜师古是南朝旧族,欧阳询和沈越宾又是江左士人,所以时人称此坊为“吴儿坊”——敦化坊在曲江池东北,南为芙蓉园,北为立政坊,西靠修政坊,东靠外郭城墙,紧临唐长安城南曲江池、芙蓉园风景区。

在非正常死亡的中国古代文人当中,颜真卿算是高寿的了。

由于他的耿直,安史之乱后的数任权相都不容他,杨国忠、元载、杨炎,最后把他推向死地的人叫卢杞。这是一个面貌和心地一样丑恶的人。

卢杞当政后,比他的几位前任更不喜欢颜真卿。朝中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而且耿直不阿的老臣,任何一个玩弄权术、专断独行的当政者都会觉得如骨鲠在喉。卢杞多次派人去向颜真卿询问愿意到哪个方镇任职,似乎是想委以封疆大吏的重任,其实是想把他排挤出京师。

“天下第二行书”《祭姪文稿》局部

颜真卿怎么能不明白?他直接去见卢杞,说:“真卿以褊性,为小人所憎,窜逐非一,今已羸老,幸相公庇之。”好像是感激,其实是明志:我被小人陷害不止一次,现在虽然老了,可也不怕!他还责备卢杞说:“当年安史之乱时,你父亲卢奕中丞的首级被传送到平原郡时,满面都是血迹,我不敢用衣服去擦拭,亲自用舌头去舐,以表示我对他的尊敬。你就这样狠心容不得我吗!”卢杞听了,表面上对颜真卿矍然下拜,但内心恨之入骨,总想伺机报复。

这时淮西李希烈兵叛,攻陷汝州,朝野惊恐,“东都士民震骇,窜匿山谷”。卢杞抓住时机,向德宗上奏:“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看来卢杞也并非一个草包,他对李希烈的了解还是相当深入和准确的。这一番话无疑增添了德宗的不安和恐慌。计将安出?卢杞早巳胸有成竹:“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新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这一番话无疑给了无计可施的德宗一丝大大的希望。

何人能担此重任?卢杞当然早有人选:“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恐怕还很难见到卢丞相对哪位臣僚有如此高度的赞美称颂,德宗为自己有如此镇定自若、运筹推幄的丞相感到高兴,也庆幸朝中竟有颜真卿这样足当大任的老臣,他当即准奏。

“天下第二行书”《祭姪文稿》局部

命令一下,“举朝失色”。只有一个人笑得很开心,那就是卢杞。他只用几句漂亮话就把不讨他喜欢的颜真卿送上了不归路。

颜真卿当然知道卢杞的用心和此行的危险,但这位年迈的老臣还是慨然前行,他只是淡淡地撂出他的理由:“君命能违背么?”

颜真卿见到李希烈,宣读圣旨。被李希烈的手下持刀包围,并且破口大骂,恨不得把他吃下去,颜真卿声色丝毫不为所动。看来这位70多岁的老人真的做到了“从心所欲”,心内没有怕死的念头,行动举止当然没有恐惧慌乱的表现。

李希烈也并非是只有匹夫之勇的人,他的打算还是很长远的。看到颜真卿临危不惧,李希烈也暗自佩服,他以身护住颜真卿,斥退众人。

李希烈的目的是想逼迫颜真卿,让他上疏为自己辩白,颜真卿不答应。李希烈派李元平去劝说颜真卿——李元平原来是汝州别驾,“薄有才艺,性疏傲,敢大言,好论兵”,在李希烈遣将袭陷汝州时,他做了叛军的俘虏,“见希烈恐惧,便液污地。”敢说大话但没大本事的李元平被吓得至少是尿了裤子,真够给唐王朝争气的!肯定是马上投降,任李希烈驱使。他来劝降颜真卿,真不知该如何开口,告诉这位老臣,李希烈得罪不得,不才被吓得尿裤子吗?

颜真卿虽然年迈,却不像李元平那样缺少骨气和定力,他直接斥责道:“你受国家的委任,却不以死报效朝廷,可惜我手中无刀,有刀就把你宰了,你还来劝说我吗?”

李希烈见软办法不行,就想用死使颜真卿屈服。他让兵士在院里挖好了一个大坑,然后把颜真卿带到坑前,威胁说“颜大人,你到底答应不答应?你再不答应就把你活埋掉!” “别耍花招了,给我一把剑,我马上就死在你的面前!”颜真卿毫不畏惧地答道。

李希烈见颜真卿不屈服,只好又把他关了起来。李希烈不死心,过了些天,又叫人架起一堆干柴,点起熊熊烈火,然后把颜真卿带到火堆前。一个叛将对他说:“再不归顺李元帅,就活活烧死你!”颜真卿轻蔑地看了看那个叛贼,一句话也不说,纵身向火堆扑去。叛将不敢真把颜真卿烧死,连忙上前把他拉了回来。

李希烈不能使颜真卿屈服,又不肯放他回去,就下了毒手。公元785年的一天,他派人把颜真卿“缢死“:用绳子勒死——就这样,颜真卿这位杰出的书法家和政治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英勇就义了——但他不但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也留下了高尚的人格。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长安县)颜氏祖茔。唐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并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有其人其书,中国书法得以开创了新的一页: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首举行书新体,一扫钟、张旧观,成为中国书坛屈指可数的革命者,其后数百年无有能出其右者。直至盛唐颜真卿的崛起,以篆籀入行草,一改二王以来书法重简静雅宜的主格,而入雄浑豪放、苍茫浓郁的境界——融古意于新体之中,出奇巧于拙实之内,才形成了继二王之后的书坛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颜真卿的《争座位贴》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合称“双璧”,足见颜书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颜真卿的书法受家庭和外祖家殷氏的影响,同时得到张旭的指导,他又广泛地向历代书法名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汲取营养,经过融会贯通,创造了出类拔萃、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成为代表有唐一代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

颜真卿的《争座位贴》局部

楷书发展到唐代可以说达到顶峰阶段,其成就以颜真卿为代表。稍晚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亦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后世并称为颜柳。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堂正;柳公权的书法则偏重骨力劲健,所以又有“颜筋柳骨”的称谓。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这都是颜真卿从政之余的余事啊!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是颜真卿的“劝学”诗,短短二十八字便明白如话,晓谕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人生易老、必须抢时间学习、不断奋进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