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读一本书 · 境地两难:日本死刑中的法理与情义之争

我和你都是无期徒刑,永远没有假释

你相信法律能让坏人都受到公正的审判吗?如果不能,你会为了向坏人痛快的复仇而陪葬掉自己的整个人生吗?高野和明的这本《消失的13级台阶》,就用了一个给陈年冤案翻案的悬疑故事,探讨了法律与人性之间的矛盾。

这本书曾荣获日本推理小说至高荣誉“江户川乱步奖”,豆瓣评分高达8.8。小说主要讲了3个死刑犯的故事,旨在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去讨论日本的死刑制度及执行程序,引发读者对死刑的思考。相比不少推理小说借由新案引出旧案的套路,《消失的13级台阶》另辟蹊径,选择直接从一桩抢劫杀人的旧案入手,试图对这桩已然官宣的死刑案进行限时翻案,其困难程度可见一斑。

这个案件年代久远基本没有人证物证,而且死刑犯也因为车祸,恰好丧失了案发前后几个小时的记忆,唯一的线索就是犯人还记得自己“曾走在台阶上”。两位男主为了找出真相,几度追寻和调查,在即将柳暗花明之际,居然在凶器上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线索,就在他们以为找到凶手之后,却又立马陷入了一场更大的阴谋里,他们这才发现,这起案件远远不像他们认为的那样简单。最后的多重反转更是让人看到头皮发麻,后背直冒冷汗。当然这本书最精彩的不是他的情节,而是对于死刑问题的思考。

《消失的13级台阶》在日语原著中为《13階段》,为什么这么命名呢?小说中不止一次解释:它所代表的,是最原始案发现场中的实物,也是树原亮消失记忆中的真相,更是小说主要讨论“死刑”执行前的13道程序。

自死刑判决确定之日起,法务省内部将再次慎重判断:被告人是否上诉、是否请求再审、是否有特赦、是否处于怀孕中或精神失常中、是否有冤情等等,整个过程最长会持续六个月。这个判断需要经过13道不同的程序,并由负责人签字确认,最后由最高司法长官——法务大臣亲笔签字,然后在5天内执行死刑。由于每个人的签字,都意味着他们是间接杀人的帮凶,所以法务大臣一般不会轻易签字,甚至有的法务大臣在任期间,不会处决任何一个死刑犯。但也有雷厉风行的,在任期间签字处决了13个犯人。

故事里有很多关于法律和人性公平与正义的思考,比如书中一段灵魂拷问,法律是公正的是平等的,无论是有地位的人还是没地位的人,无论是聪明的人还是不聪明的人,无论是有钱的人还是没钱的人,只要他是坏人,只要他犯了罪都能受到公正的审判吗?

最后的结局令人战栗,每一个人的灵魂后面都藏着悲伤与执着,有的人就算浑身伤痕累累也不放弃自己的人生梦想,有的人历经千帆终于解下心灵的包袱轻装前进,也有的人是一束光,照亮未来的光,虽然微弱却始终闪亮。

罗翔老师对待死刑的态度是:死刑,是对被害者的尊重,也是对犯罪人本人的尊重。作者在书写这部小说时引用了很多书籍和互联网资料。关于刑罚,关于真相,关于社会现存的问题,都在这部小说中引发读者思考。

《消失的13级台阶》

作者:(日)高野和明

(0)

相关推荐

  • 注射死刑注射的是毒药吗?

    注射死刑有着它的优势:一是操作简单.主要按下机器按钮,电脑就会主动完成整个注射行刑的过程.二是安全.执行后要求死刑犯的心脏永远停止,不可以出现其再度恢复心跳的情况,因为这样会给死刑犯带来巨大的痛苦,让 ...

  • 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尸体最后都去哪了?🤔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写在最后] 死刑犯还在被囚禁时,除了众所周知的"劳改",还要拼命背书:行为规范.入监誓词.改造训词.....直到最后行刑才彻底"解放&q ...

  • 中国最高智商死刑犯,枪决当天,逆天改命!

    刀下留人!能在被执行死刑当天逆天改命的,只此一人! 三进三出!面对警察的通缉追捕,如电视剧<越狱>一样神出鬼没.能在80年代考上全国前五大学的他,到底因为何种原因,不惜铤而走险,多次制造款 ...

  • 读书札记2020年12月

    读书札记2020年12月 人渺小又无谓的一生中,神不可能时刻在场,我选择用写作弥补它的缺席.拿起笔,我是我自已的神,我给我自己指一条生路,放下笔,我仍是尘埃,是野草,是炮灰,是所有的微不足道的子集,于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博尔赫斯式诡辩的中国实践,一场生死较量中的大坚韧与大智慧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西湖边一栋大宅裘庄门前,赫然立着一个木牌子"军事重地闲人莫入".这傍山面湖的大院落,铺设豪华,但也经历数次动荡,换了几波主人.在时局动荡时期,又被征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孤岛的英雄,人群中孤独的患者

    真相在记事本中流转,救赎在人心中传递 一个普通的笔记本,记载了一位老人心底的秘密,在不同的人之间传递,居然产生了不曾想到的蝴蝶效应.收到这个笔记本的每个人都得到了救赎,最终展开了新的人生旅程,这个记载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忠于自己的欲望有没有错?

    白色体系下的黑暗 说起文学小说的巅峰,你会想到哪些?<百年孤独><人间失格>还是<活着>?如果说起医学小说的巅峰,或许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白色巨塔>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成长,就是与自己的一场博弈

    对友谊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万能的 卡夫卡曾说好书会像是刀子插入你的心脏,<追风筝的人>就是这样一本书,故事里的主人公因为对朋友的背叛而深深自责,但后来终于在直面内心的脆弱和自私中获得了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释放始于接受

    拥抱不完美的自己,相信未来的可能 之前看到比尔盖茨推荐书单里面有一本<拥抱可能>,作者埃格尔博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而她逃出来之后,利用在集中营的经验成为了一名治疗师.这是一本身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当你能对苦难开玩笑时,说明一切都过去了

    彼时此刻,人间烟火. 人的一生要怎样度过?相信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答案,但幸福.轻松.快乐都会是每个人的追求.这看似最简单的要求,做起来却也是最难的要求的.现代人又有几个人能活的轻松愉快呢?工作压的喘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防御性悲观主义,才是落地的乐观主义

    打破墨菲定律,心态决定运势 1949年,空军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对自己的一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没想到这句话经过传播扩散后,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知更鸟是什么鸟?

    幸好,有些人还清醒着 据说,奥巴马给自己的女儿公开的送过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杀死一只知更鸟>.知更鸟又名反舌鸟,它不做任何坏事,只为人们歌唱.在这本书中,知更鸟指的是善良正义,但却被罪恶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如何逃离“贫穷陷阱”

    真实的苟且需要理解 中国古代有个晋惠帝.有一年发生饥荒,许多百姓活活饿死.晋惠帝听完奏报,便问:"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天下无人不说晋惠帝荒唐.然而读完<贫穷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