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坡 | 我的听觉盛宴

我的听觉盛宴
文|李清坡
“北宋仁宗坐汴梁,君正臣贤民安康。可恨西夏来入侵,致使中原冒火光!”
中午饭时或晚上临睡时,调整好收音机的频率波段,那沙哑的极具磁性的标志性声音会如约而至。此刻,我的听觉盛宴正式开始。半小时餐毕,余香绕耳袅袅不绝,长久沉浸在故事的声色剧烈和跌宕起伏之中回味悠长不能自拔。
“三月里天气,万物复苏。晴川八百里,绿树成行,风景如画。顺着大道来一人,这个人真是与众不同:此人身高八尺左右,溜肩膀,两条大仙鹤腿。面如紫羊肝,小眼睛鹰勾儿鼻子棱角嘴。最显眼最特殊的是长着两道刷白刷白的白眼眉。大片儿牙,黑牙根。眼角搭拉着,嘴角翘翘着,要不注意呀,活脱脱一个吊死鬼。此人头戴软摊儿六棱抽口软丝锦,顶粱头倒插三尖紫鹄叶,并插英雄球,紏紏乱颤,颤颤巍巍。周身穿青遍体挂皂,左肋下佩戴一把金丝大环刀,真是百步的威风,万丈的煞气……”
是的,这是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白眉大侠》开书的段子,是对“书胆”白眉徐良的外貌描述也叫“刻脸”。每当听起,我就会痴迷其中拔不出耳根。传神的刻脸,生动的神态,动作,心理描述,气势恢宏的打斗,轰轰烈烈的爱情,斗智斗勇的妙招……尽在说书人一张嘴。醒木一拍,折扇轻摇,谈古论今,洋洋洒洒。道不尽人世酸甜苦辣,说不完朝代兴衰更替。给人的是精神小品更是智慧的启迪,这盛宴我一爱就是几十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上初中,一个晚上在家摆弄收音机,忽然一段“故事”讲来,绘声绘色,中间夹杂着口技表演,让我耳目一新。金戈铁马的嘶杀,刀光剑影的火拼,拍案叫绝的谋略,一下子吸引了我。此后我才慢慢知道我说的讲“故事”其实就是说“评书”。平时并不太在意的这台“百泉”牌收音机一下子成了我的好伙伴,一有空就摆弄收音机,希望能听到评书。查找的次数多了才知道,电台播放评书是有固定时间的,一般在中午十二点半,晚上六点到八点半这个时间段可能有重播。
我最先听到的是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由于当时在学校流行一套连环画《岳飞传》,所以能根据画书的内容再听评书演播。画书上图文对照结合评书声音描绘,感觉非常过瘾,每一节过目之后再收听,内容几乎全记录在心里了。
那时村民们文化生活极度贫乏,除了偶尔能看场电影或听一场跑江湖的说唱外,就是靠一台小小的半导体收音机了。收音机也不是家家都有,我们村组里超不过十台。中午吃饭时,人们端着饭碗散坐在大树周围的地上边吃边听,有时能围坐三十多人男女都有。开书前人们谈论听来的奇闻趣事,开书之后除了能听到吃饭的琐碎声外几乎一片安静,如果谁吃饭声音大或偶尔说闲话是要遭众愤的,如果是小孩直接就被轰走了,牵连大人也会被嗔怪几句。
《岳飞传》着实让娱乐一片空白的人们过把瘾,之后《杨家将》又粉墨登场,热度不减。我常想,这书说完还有书吗?一个深夜,我又摆弄收音机胡乱搜台,谁知道竟发现了“新大陆”,电台正播放单田芳的《隋唐演义》。起初老觉得这人声音嘶哑缺乏清脆感,听多了之后我发现这样极具识别性的沙哑声音磁力无限。单田芳的评书表演非常稳健,语速适中,语言生动鲜活,我一下子成了铁杆“单粉”。我把自己的“夜静捕获”说给同学和村民,大家纷纷搜索收听,见了我都面含微笑,仿佛我替大家学雷锋做了大好事一样。
《隋唐演义》之后,似乎单田芳的评书一发不可收拾。《明英烈》、《三侠五义》、《七杰小五义》,《三侠剑》,《百年风云》……数不完道不尽。这位评书大家经历了不平凡的十余年灰暗生活之后,他的评书事业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期和表演的鼎盛期,各电台的评书联播几乎被单田芳独自“霸占”。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
中午上学最后一堂课,我常常心里像长草一样,唯一念叨的是:“老师老师别拖堂,哪怕给你磕个头!”等十二点放学就会飞快地回家守在收音机旁,静等十二点半评书开讲。我那唯恐落下一句的神态,唯恐耽搁一分钟的焦急,着实让父母多了些看法。父母认为我痴迷于评书肯定不会专心学习,功课一定会受影响。他们试图阻止我听评书,我就拿在学校的作文本给他们看,当看到文后老师充满赞誉的评语后这才稍稍放下心来。父母不忘嘱咐我,不影响语文,影响了数理化总也不是好事吧。的确,热爱评书对学习语文是有帮助的,评书中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心理的独特勾勒,场面的生动描述都会对我的写作带来启迪。听评书成了我初中生活的常态,时间久了心里就踏实安静了许多,不到时间电台不开播,心里急躁有何用呢?一改当初的火急火燎,似要生吞收音机或钻进收音机里的状态,变安静了许多,父母自然少了些干涉。渐渐地在我的影响下父母也爱上了评书。
在学校里利用课余我常常给同学们讲些听来的段子,虽然表述谈不上生动,但就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就很吸引人。有段时间电台播放评书《水浒》,我突发奇想,自习课上在大家的怂恿下,由评书中人物编了个笑话:高俅高太尉出道前叫啥名字?叫高二呀!对,叫高二,所以他前后名字结合起来就是“二球”的来历。班里同学笑得前仰后合,也该我倒霉,被物理老师隔窗抓了个正着。老师只看到大家笑却不知为何笑。从我极不自然的表情判断出来后,把我请到了办公室。他恩威并施让我倒出实情,很显然老师对同学们的狂笑感到好奇,希望揭开谜底。我被批一言不发,最后老师叫来笑的同学,才算澄清事实,惹得平常一脸严肃的物理老师也开怀大笑。
评书不仅仅是笑的艺术,更给人以丰厚的文史积淀,也给人带来生活启迪。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起伏跌宕,人物的命运悲欢,家国的兴衰盛亡都给人带来听书后的慨叹与思考。听书,在安享艺术盛宴的同时又净心清脑,可谓一举多得。
又一位评书艺术大师走进千家万户,袁阔成先生携名著《三国演义》占据了评书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位“三国通”把复杂的三国人物,复杂的三国情节,复杂的三国场面演绎到了极致。“炉火纯青说《三国》”,我几度反复收听这部浩瀚大作,每次都有新体会。袁阔成的评书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追求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把《三国》真的说活了,无人能有底气追平或超越,我想这也许就是袁阔成说了《三国》再也没有人敢说《三国》的真正原因吧
“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
可见,袁阔成已经成了当代评书艺术的重要“符号”。
1991年我在家乡教书,每月工资少得可怜,几度狠心想买一部好的收音机却未能如愿。这年我所教的毕业班在中考中地理科目获全镇第一名,上级破天荒地奖给我三十元钱。攥着这三十元钱,我犹豫了半天,最后一狠心又添了十几元买了一部上海产“马蹄牌”闹钟自翻日历收音机,望着这个“洋玩意儿”我激动得反复摆弄,昼夜不舍。经常收听单田芳的《曾国藩》,《童林传》,《白眉大侠》,袁阔成的《水泊梁山》,《封神演义》,《肖飞买药》等等。长期对评书爱好进而产生了依赖,“宁舍一顿饭,不舍一段书。”我又发奇想,提起笔给单田芳写了一封信,由于不知道地址,我在信封上写的是“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单田芳收”,这封信可能是地址不详,所以就石沉大海了。
做为一个评书迷,我饱含感情地述说对评书的热爱,对听觉盛宴的期待,对艺术家的崇拜,但是也许单田芳先生根本就没有看到这封信。

2018年9月11日,惊悉单田芳先生逝世。秋雨打湿了我的头发,更浇透了我的心。悲伤中我在网上留言:

重温经典,

徜徉在单派评书的浩瀚海洋;

回眸往昔,

品鉴那沙哑书人的语言魅力。

凡有井水处,

皆听单田芳。

先生驾鹤去,

折扇谁来摇?

如今,我们听评书完全可以不依赖收音机,在网上可随点随听方便快捷,手机上还可下载海量评书,任你畅游过足书瘾。但我仍怀念那些静静守候甚至耳朵贴着收音机收听评书的日子。过去“文化饥渴”评书乃为精品盛宴,现在书瘾依旧,评书乃为润心珍馐。
日子如白驹过隙,匆匆走过,有评书相伴,我的盛宴也在继续。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李清坡,河南邓州市人,网名“墨如水”。一个知天命的耕耘者。喜欢看书思索、喜欢发声评论、喜欢写字涂鸦。宁静的夜晚,掀一页散发墨香的文章,咀嚼每一页书的甘甜,流淌在心间的滋润和着与书中智者的絮语,然后握书而梦。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李清坡  |  真相

李清坡  |  桂花,桂花

李清坡  |  父亲的脊背

李清坡  |  称呼(小说)

李清坡  |  想起疯老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