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善行增彩
书法家王忠勤,笔者与他相识已近三年,因“善”结缘成了老熟人。他很健谈、幽默。他不单纯写书法,也做过不少善事。笔者几次给他说起“想写写你的事迹”,都被他谢绝,这次他总算应了下来。富有爱心的王忠勤,性格直爽、对人热情,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忠于事业,勤于学习,也有担当,自己认准的事一定去做。11月16日,笔者在王忠勤《翰墨轩》书法工作室采访了他。自费创办文化站王忠勤的《翰墨轩》面积不大,陈设简陋,除了各种书籍和文房四宝,便是他自己和一些书画同道的作品展示。室内最显眼的是一张书案,进得门去,在一张办公桌的后面,有一面照片墙也分外的引人注目:几十张照片装裱别致,名家云集,于无声处反映出主人的交游甚广。正如刘禹锡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是宾客往来,有前来交流的书画同道,有慕名而来的求字之人,也有前来拜访的媒体记者…这天我俩相谈甚欢,王忠勤的故事令人感动!王忠勤出生在甘肃庆阳市市正宁县一个小山村。他所在的村子过去基本是靠天吃饭,祖辈们以种地为生,日子十分艰辛。1987年,王忠勤高考落榜回到居住的沟泉村。这里偏僻,文化落后,他萌发自费创办文化站的想法,得到村长同意,借来4间闲置房,筹了600多元,订阅了《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多种报刊,买了800多本科技、文学方面的书籍及体育用品,建立了图书阅览室,文化馆也送来300多本读物。与此同时也开展书画、剪纸和刺绣等活动。他之后又与县农广校办起“甘肃省农村应用技术广播学校教学班”、“农民夜校扫盲班”,他既辅导农民识字,又提供科技信息,讲法律常识,短短的两年,使村里150人脱了盲。这所全县第一个个人自费创办的村级文化站,受到甘肃省文化主管部门的通报表彰。1990年2月《甘肃日报》以“赔本服务的傻小伙”为题进行了报道,同时,《陇东报》《经济参考报》等多家媒体也报道王忠勤自费创办村文化站的事迹。王忠勤除了担任村文化站站长外,还是《甘肃农民报》《军工报》《陕西工人报》《县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的通讯员,1988年12月获得了正宁县委宣传部、武装部、广播电视局三家联合颁发的新闻报道一等奖。从小钟情“书法”提起“书法”,王忠勤风趣地说,半辈子跌跌撞撞就这样过来了,当过农民,进过工厂、开过小店,经历虽很丰富,也尝尽了酸甜苦辣,从内心来讲最割舍不下的就是“书法”。记得上小学、中学时,他就得到老师赏识,手把手教他学习毛笔字,特别是郭孝廉、高成照、安养修等老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他对学习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1年,怀揣梦想的王忠勤只身一人,背着铺盖卷来到陕西咸阳一家化工厂当了工人。只要有空,他就去书店看书,在宿舍练字。那时他每月工资只有90多元,大多用在买字帖、毛笔、墨汁等。平时他把厂里的旧报纸收集起来练习书法。厂领导看他很用功,就安排他专门负责黑板报,后来让他做厂办秘书。在咸阳、西安工作多年,他始终没有忘记练帖习字,经常参加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2000年,他又带着妻儿“蜗居”在京城。一边上班,一边继续做着他的书法梦想,中国美术馆是他常去的地方,不时与北京的书法名家交流。五年后,他便回到了西安,在长安南路古玩城开起了他的书法工作室《翰墨轩》,潜心研究书法理论,和同道好友切磋书法技艺,其生活不算富裕,却乐在其中,很是知足。王忠勤书法最初从唐楷入手,进而主攻行草,追慕“二王”,兼习汉隶、甲骨、金文等,经年累月,临池不辍。他的书法一眼看上去,单纯、洁净,刚劲,透过宣纸能看到他那份平静、虔诚,不做作,不掩饰。通过30多年的学习和研究,他的书法作品逐渐形成了古拙沉稳, 劲健洒脱、笔法多样、雅俗共赏的风格,这就是王忠勤书法的魅力,也是一些人喜欢他书法的理由。功夫不怕有心人,王忠勤的书法得到认可。他很早就加入了西安市书法家协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中国林业文联书法家协会。2014年12月,第一本散发着墨香的《王忠勤书法作品集》由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赵学敏为他题写了书名。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言恭达题写“艺道”二字,鼓励他不断探索书法的奥妙。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杨再春题写“忠勤书法”四字,肯定了他的书法价值。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赵馥洁用“潇洒健劲,风格鲜明”点评他的书法。2016年3月,女作家柴瑞林发表了一篇《有益社会的高尚人生》人物通讯,专门对王忠勤进行了专访,文章中写到:“我欣赏到忠勤的草书,就有丰富的飞跃和空灵感,很有魅力,有感染力。”2017年3月11日,在王忠勤牵头组织下,陕西省书法研究中心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术活动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王忠勤并被推选为中心副主任及秘书长,聘任文化学者及书法名家赵馥洁、张铜彦、王荣生、雷珍民、雷涛、屈应超等为顾问、学术指导,该中心已多次举办书法展与学术交流活动。关注百姓诉求王忠勤对百姓的诉求非常关注,并为他们鼓与呼。1995年12月,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西北分所成立,王忠勤担任所长。1996初,该所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开展了“陕西省区域企业经济大型调研活动”,写出的调查报告受到时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刘荣惠的高度评价,他还即兴为调查所题词“开展区域企业经济调查,为中西部经济发展服务。”王忠勤曾兼任《社会经济调查通讯》陕西专刊总编、《中国改革报》《经济改革》杂志记者。他心怀苍生,悲天悯人,对普通群众怀有真切的爱意。1997年9月,王忠勤在基层调研时得知:乾县王村乡上堡子村一组村民万西静等五户19口人八年来未分到责任田,多次找领导都没有结果,生活陷入了困境。“农民没有土地,怎么去生活?”王忠勤回到所里,连夜写了调查报告,并引起陕西省政协的重视,专门就此事件编发了一期《社情民意快报》,时任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程安东及时做了批示,使万西静等19口人的责任田得到落实。“此报告能得到了省上领导的重视,我也高兴了几天,总算为农民办了一件事。”王忠勤笑着说。电视台插播广告,电视用户也是苦不堪言。1999年7月21日,中国首例用户诉电视台插播广告案进入到了法律程序,此案在全国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王忠勤就是该事件的当事人,名噪一时。最高人民法院2001《人民法院案例选》将该案收录。“尽管现在电视台乱插广告的情况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但比原来规范多了,目前电视台播放广告时打出的倒计时提示也有他的一份功劳。”王忠勤兴奋地说。王忠勤不但是一名慈善书画工作者,还是一名中国致公党的党员,积极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关注百姓民生。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他都乐意参加。“这既是组织对他的一份信任,也是作为一名致公党员肩上所应承担的责任,接到每一个任务我都会认真去完成。”王忠勤说。在慈善路上前行过去王忠勤做公益都是单打独斗。2016年,王忠勤加入到陕西省慈善协会,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慈善志愿者。2017年7月,陕西省书画家慈善志愿者联盟成立,王忠勤被推选为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他的舞台更大了,交流更广了,以书法艺术形式,传播着温暖与感动……加入慈善组织容易,但要体现在行动上并付诸实施也非易事,个人参与慈善活动,是自愿无偿的,无报酬,但王忠勤没想那么多。2016年5月,他向书法进校园爱心基金捐款3000元,用于书法文化教育。陕西省书画家志愿者联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书画活动,先后到西安图书馆、小寨东路社区、长安区双寨村、周至县起良村等地送书画下乡、春节送福字、上门写春联,深受社会各界的称赞,这些活动都是在王忠勤带领下完成的。陕西省慈善协会艺术总团成立不久,先后到韩城、渭南、榆林、神木、横山慰问演出,目前共举办5场大型演出活动,王忠勤每一场都没有拉下,并现场与同行捐赠书画作品14幅。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家王忠勤(左1)向榆林市慈善协会捐赠书法作品2019年10月23日,陕西省慈善协会艺术总团走进神木慰问演出,他现场向恒源集团和北元集团捐赠了两幅书法作品。当陕西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采访提问“您在神木现场给企业捐赠书法作品有何感想?”时,王忠勤不假思索地说“今天参加艺术团下基层慰问活动,来到神木市的北元集团,感受到这里的工人忠厚淳朴也很亲切,我们书画志愿者愿意将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献给他们。”王忠勤不但经常捐赠书法作品,还利用搜狐、网易等自媒体平台、共编发300多篇有深度的《慈善课堂》《慈善人物》《慈善书画》等各类文章,传播慈善理念。2019年9月5日,陕西省慈善协会“9.5慈善晚会”上,王忠勤书写了由刘维隆会长创作的诗歌《红叶吟》,并在现场捐赠。紧接着,9月7-9日,陕西“9.9”公益日网筹中,王忠勤个人每天网捐1000元,三天共计向慈善组织捐款3045元。人生就这样穿越纷繁,最后又重归简约,还原成一种质朴的、高级的纯粹。甚至有时候,会有一种尘归尘,土归土的超脱和义无反顾!2018年3月7日王忠勤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正式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决定百年之后将他的遗体捐献。随后,2019年4月3日他的妻子也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谨为生命,传递美意,他们夫妇的捐献行动让生命更有价值,更有力量。现为陕西省慈善协会理事、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研究员的王忠勤,在慈善路上默默奉献着,发挥着光和热。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省慈善艺术团团长孙忠信高度称赞书法家王忠勤为推动慈善书画事业的发展,他说:“王忠勤富有爱心,为人厚道,多方联络书画界爱心人士为我省慈善事业尽心尽力、增砖添瓦,是慈善公益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我的采访快要结束时,随口提到:“您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什么算?”他说:“没有什么更具体的设计和想法,我有一枚'车到山前'四个字的闲章,特别喜欢,提醒自己快乐过好每一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编辑 | 张萌审核 | 吴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