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陈金江的随笔《栵籽豆腐》

栵籽豆腐

豆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一道极普通的家常菜。
而栵籽豆腐,吃过或听说过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要问栵籽豆腐,得从我们家的一门干亲说起。
那年我在县城读初中。当时“文革”造保两派武斗正酣,学校成了重灾区。同学们大多都怕不过,纷纷逃离回家。我也趁机开溜,早就想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菜。
晌午头过了,每天一趟的281次列车在我们家小镇停下,饥肠辘辘的我赶忙下车。出了站穿过地道口,沿麻石伴黄土铺的窄小街道,朝铁路家属区那片红瓦房一路奔去。
眼看着就到家门口了,差点撞到正端着喂猪食盆的隔壁张婶。
张婶拉住我说,你回来得正巧,你妈正在屋里同你干妹子闲聊着哩。
哪来什么干妹子?
不及多想,我跨进家门,借着午间折射进来的光线,看到一个约十二三岁的女伢子,正忙不迭地从椅子里站起身来。
身材瘦小的她,长着一张算是清秀的脸蛋,两条麻花似的小辫搭在瘦削的肩头上,其中一条小辫的末梢是用一截青草梗扎着,衣服前襟下方还打了两块小补丁。我怎么看,这丫头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土气。
从母亲的嘴里我晓得了她姓严,小名叫晶儿。
晶儿家在离小镇七八里地的娃儿山里。娃儿山属幕阜山末梢的丘陵带,处于湘鄂两地交界处。她家门前有条小河,跨过河就进入湖南境内了。娃儿山就依着河象个小娃娃躺在那儿,娃儿山由此而得名。
娃儿山里很穷。
晶儿父母种点菜地,平时隔三差五她就挑着两只腰子型篮子的菜到小镇上卖。母亲就是经常上街买菜和她相识的。
人说来也怪,像是命里注定似的,从打一碰面母亲就喜欢上了人家。而这丫头在外头见什么总是怯生生的样子,却偏偏就粘上了母亲。每回她只要到镇上卖完菜,都会跟着母亲到家里来坐。说是坐,其实进了门手就没空过,见事做事,忒勤快。母亲每次也总留她吃了午饭再走。
久而久之,隔壁同是铁路家属的张婶看出了点名堂,就笑着对母亲说,你和这丫头这么投缘,我看你干脆收了做干女儿得了。
从这开始,我也就多了个干妹子。尽管这干兄妹俩还从未谋过面。
母亲怕我在校读书寡了油,特地炒了一大碗油盐饭。晶儿也帮着端来一盘象豆腐块样,但颜色却是浅褐色的菜肴来。
我用筷子头轻轻一戳,颤颤的颇有弹性。
我用探询的眼光望向母亲。
母亲伸手指向晶儿,说这是她家自己做的栵籽豆腐。
我也顾不上多问,先挑起一块栵籽豆腐放进嘴。
嘴里首先有滑腻腻的感觉,同时有点苦涩味道,我赶紧咽了下去。再搅动舌尖,却是带着一股淡淡的说不出的独特香味。
不错,挺爽口的。
那顿饭,我吃得挺香。
晶儿动身准备走时,我忽然想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摸出钢笔,上面缠着一根猴皮筋,是我平时学习当作橡皮擦用的。我解下那根猴皮筋,递给晶儿,指了指她发辫上扎的草梗。
晶儿她很快会意地接过猴皮筋,有些羞涩地扯掉发辫上的草梗,重新用猴皮筋扎过。
这算是我给莫名其妙中得来的干妹子,赠送的一份莫名其妙的见面礼。
不久,在动荡与茫然中,我们这些未谙世事的中学生离开了校园,到农村插队落户,成了没有多少知识的“知识青年”。
矇里矇懂地,我插队被安排到晶儿家的湾子里,落户就落户在晶儿她家。
原来是母亲怕我小小年纪,到农村吃不了苦,有熟人相帮照顾,就会少吃亏。于是就找了在农村任大队支部书记的晶儿她爹,商议出这么一部唱本。
在乡下的日子既简单又无聊。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同在一个屋沿下进出,同在一张饭桌上吃饭,我与晶儿一家人,从最初的陌生、尴尬,渐渐地进入到熟悉、亲和的境况。
我记得,秋天到来的时候,晶儿带我到山上去采摘栵籽。那是一种生长在向阳坡面的低矮灌木,上面结有指头大隋圆状坚果,每颗坚果上头带有一顶小巧的圆帽。成熟了的栵籽呈黄褐色,轧开外壳,取出里边的籽,就可用来做豆腐了。
经过三轮春花秋月,我终于告别了娃儿山,告别了晶儿一家。
我被招进鄂东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当了工人。
进城后,每年请探亲假回家,母亲总要和我说晶儿的事。也就知道晶儿没少来看望她的干妈,秋天她更少不了带些栵子豆腐,因为母亲好这口。
母亲也一如既往地疼爱她这位干女儿。逢到铁路供应车来小镇车站的时候,母亲总会上去扯几尺花布,送给晶儿做身新衣裳。
光阴荏苒,我结婚生子后,忙于自己的家庭与事业,晶子和她一家也就渐渐淡出了自己的生活视野。
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秋,正是栵籽成熟时节,母亲在睡梦中不幸瘁去。丧事是晶儿家相协来办的。根据母亲生前意愿,棺椁葬在娃儿山一片苍翠竹林中。
清明节去给母亲上坟,往往想到在娃儿山的日子,和晶儿一道上山采摘栵籽,一道做栵籽豆腐的光景,心里总觉得亏欠点什么。
究竟是什么,一时也说不清道不明。
一切恍然如梦。

陈金江,实名陈江,退休宣传干部,爱好文学和写作,具有记者资历。作为老知青,年已进七望八。平时乐于垂钓,一手算过得去的电子琴,足以自娱自乐。曾有零星作品发表。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拿什么丰富我的业余生活?从此爱上手机摄影

    长按封面扫码播放高清MV幻灯 图文:风鸣雨潇潇 拍摄手机:华为荣耀6plus 关键词:手摄   人文纪实  随拍 慈母盼儿归 拎着大包小包 我欢快的走在青石板路上 就好象一切未曾变化 我还是那个在巷口 ...

  • 【今日荐读】写在六.一:返老还童有新解/马 达

    一直以为返老还童是神话 自从带上眼前的娃儿, 感觉这事儿并不在话下 近在咫尺,看得见摸得着 不信,您就听我拉个呱-- 某一天,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娃儿 如同地上钻出的一棵嫩芽 眼看着她一天天长出息 眼瞅着 ...

  • 【今日荐读】带娃儿日记/马 达

    一 今天突然发现 家门口附近的644路公交车 直通北京大学西门 不由得一阵窃喜,心里在想 娃儿长大了如考上这所大学 周末回家会很方便 晚饭时我说出这个新发现 想不到竟引起家人好一顿笑 我知道,她们肯定 ...

  • 李华铁:相亲

    相 亲 文/李华铁 过了八月十五,二哥卫东就要满25岁了.母亲对二哥的婚姻问题硬是操碎了心,凡是能搭上话茬的亲戚朋友,说到第三句保准是说"你有合适的女娃子没?帮我家卫东介绍一个哟,他下个月就 ...

  • [黄石文坛]陈金江的随笔《兰草花》

    兰草花   养兰草花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   其实,我不象有些同龄人,退休了闲来无事,爱去"沾花惹草".花鸟鱼虫,书法影画,独钟情于垂钓.我早些年给公司领导当过小小秘书,手底几个 ...

  • [黄石文坛]陈金江的随笔《秋水长天》

    人生路上,牵着时光的衣角,走进金秋九月,轻轻地将秋韵拥入怀中,奏一曲秋日的婉约:手执杯盏,将似水流年浅酌,赏生命一个微笑,让生命充满诗意,让诗意充满欢乐. 那天你从我家门前走过,似一缕金风吹熟满庭院秋 ...

  • [黄石文坛]欧阳高光的随笔《想念我的矿山高中老师》

    想念我的矿山高中老师   退休了,梦做得最多的是少年时的梦.梦见的人,多为小伙伴,父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他是乡村小学教师.在父与师面前绕膝,我缺乏尊师重教的意识.直到进入矿山高中,见了老 ...

  • [黄石文坛]马英的随笔《稳稳的幸福》

    稳稳的幸福  儿子(剑剑)去部队一个多月了,他本周六在电话中除了问候家人外,电话中的意思想我们暑假期间去云南看看.短短的电话中让我们更加牵念.   想起儿子在家的时候,我没有照顾好他,我愧疚感满满.我 ...

  • [黄石文坛]姜飞的随笔《这委屈向谁说去》(外两篇)

    这委屈向谁说去 大姐夫在奈何桥驻足片刻,最终还是没有回头.如果真有孟婆汤,我会劝他一饮而尽.放下许多放不下的人和事吧,这样,在我们竭力顾左右而言他时,就算还是逃不开那一副副闪现的音容,也不至于太悲恸. ...

  • [黄石文坛]柯浩然的随笔《在校住读的日子》

    在校住读的日子 一篇忆母校出炉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和几位同学分享,也请熊老师和移顺同学指导了一下,最后才定稿.有位同学看后电话给我,浩然,你写的还可以啊,勾起了我在学校三年美好的回忆,是不是再写点学校住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如父的姐夫》

    如父的姐夫  人海如潮,有你有我,潮来潮去,遇到不容易.正如麦家说的那样:"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着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q ...

  • [黄石文坛]余萍的随笔《普通人的日子》

    普通人的日子 退休有几年了,生活的圈子变得越来越小,每天出门见到的多是小区和公共休闲场所的管理员.保洁人员,与人聊天也只有那几个交往多年的同学和朋友.在与他们的接触和交谈中,我时而会心生悲怜,时而心情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阳春面》

    阳春面 有同事问我:阳春面为什么叫阳春面?我还真回答不上来.于是赶紧查,一查才知道,吃了多年的阳春面,其实也叫素面或光面.民间习惯称阴历10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便称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价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