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03 在湖州,苏轼写了两条微博:字数越少,事情越大

乌苏03 在湖州,苏轼写了两条微博:字数越少,事情越大
熙宁四年(1071)二月,当时还在京城做官的苏轼给神宗皇帝写了一封很长的工作汇报(上神宗皇帝书),文章中除了直陈新法弊病之外,还用了很大篇幅对帝国的台谏制度提出不同看法。
所谓台谏,包括台与谏两种官职功能,其功用大概相当于现代中国的中纪委。宋代是中国古代所有朝代中台谏权力最大的时代,允许御史们风闻言事,也就是可以捕风捉影地给皇帝打小报告,就算告错了人事,也不会负责任。
锁谏图  清 罗聘
苏轼对于这一恶风非常不以为然,于是对皇帝说:这些台谏官并不都是贤臣君子,说的话并不都是对的,朝廷给他们这么大的权力是没有道理的。长此以往,奸臣的萌芽就在这些人之中滋生。
(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也。夫奸臣之始,以台谏折之而有余……)
以这样的话抨击手握朝廷官员工作考评大权的人,本已冒险,可苏轼还要继续作更犀利的攻击,他打了个比喻:
养猫是为了抓老鼠,没有老鼠的话,为什么要养闲猫?
养狗是为了防奸贼,可是没有奸贼,为什么要养不会叫的狗?
苏轼把台谏台比做家畜,认为一个政治清明的政府,没有必要豢养如此多的猫狗。
(然而养猫所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所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畜不吠之狗。)
这篇锋芒毕露的莽撞文章立即激怒了王安石和御史台的官员们,在官僚体系中,得罪谁,都不应该得罪台谏官。
是年秋,苏轼受到台谏官的攻击与报复,无奈自请出京,去了杭州。
那一年,苏轼34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