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招股书,了解你熟悉的小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小米架构简介

本次上市主体为小米集团,于2010年1月注册在开曼群岛,为投资控股公司,其业务主要来源于旗下附属公司,附属公司主要在大陆,此外在印度、香港等地均有附属公司。

股权架构方面采取了同股不同权的双重架构,将股票分为A类和B类,对于A类每股可投10票,B类每股一票,A类权益人为雷军和林斌。雷军持股31.4%,通过双重股权架构,表决权比例超过50%,如此,就可以将公司表决权牢牢掌控在创始人手中。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新制定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总结》正式生效,放开对同股不同权的限制,迎接小米集团的到来。

二、小米的业务

小米将自己定位为以手机、智能硬件和LOT(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说人话,就是卖智能手机、其他智能生活消费品以及将这些智能产品通过高科技实现互联的公司。下面看一下收入构成:

再看一下地域:

通过前述两表,一目了然,小米公司对单一业务(智能手机)、单一地域(中国大陆)高度依赖,而作为大陆消费者的我,深刻感觉身边用小米手机的人不多,主要还是华为、苹果,要想保持高速增长或者不萎缩,还是有点难度。

然而也不能悲观,至少手机业务海外市场(主要是印度)增幅也很可观,而且其他消费品的增长速度快于手机,这是我们能感受到的,小米WIFI、平衡车、净化器等都是性价比很好的产品,身边的人都觉得要找性价比高的产品,选小米就够了,小米其他智能消费品的认可度较高,还将持续高速增长。

从业务结构来看,小米的智能生态系统这盘大棋才刚刚起步,单靠手机业务支撑是远远不行的,需要实现生态链内业务整体上升,直至齐头并进,达到平衡,才能打造成功。此外,小米应当加大海外市场开拓,摆脱对大陆市场的依赖,至少在大陆,智能手机的竞争,小米的优势并没有那么明显。

三、为何在此时上市

在招股书风险提示里大概也能看出个一二:

招股书提到公司的风险之一为“智能手机占收入比较大,未来如果智能手机销量减少或价格下跌、用户喜好转变或智能手机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可能重大不利影响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

说的很实在,这些问题未来都可能存在,2017年这么好的势头未来不一定有,所以这应该是选择此时上市的原因之一。

四、小米的现金流

经营现金流。2017年度应收账款周转率(用应收账款减预收账款后的净额计算)为98次,回款速度良好,相比而言,应付账款周转率(用应付账款减预付账款后的净额)为5.61次,说明供应商给的付款期远长于小米给客户的赊销期。这也间接说明,小米在贸易现金流中处于较为强势地位。

投融资现金流。投资主要是闲置资金的短期投资,2017年度主要融资渠道是借款,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主要是在2015年及以前发行。

五、小米的利润

(1)各业务毛利率分析:

可见,小米智能手机及生活消费品的毛利率在8%左右,确实不高,大众也能感受到它的性价比。那么,自2015至2017年智能手机毛利率逐年大幅上升,原因是什么,价格因素吗?我们看一下均价如下:

2017年较2016年均价基本持平,比较合理的解释之一便是规模效应,销售手机数量增加,那么分摊到的成本也就下降。

互联网服务主要是在线广告收入、在线游戏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务,毛利率较高,虽说金额也不小,但与巨头比起来这不算什么。

(2)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看过小米财报的都知道,2017年度巨亏439亿,主要是由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减少利润541亿。再来看资产负债表,发现负债总额是资产总额的2.42倍,净资产为负数1272亿,主要原因还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计入了非流动负债,金额为1614.5亿。

那么这个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是小米的若干轮优先股融资,IFRS下,对于①有赎回义务且是否赎回不由企业控制;②未来结算时,用于转换的普通股股数不固定,满足前述条件的金融工具,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而非权益工具,因此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列报为非流动负债。上市后所有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自动转换成普通股后,便不会产生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后,资产负债率也会大幅下降。

六、了解雷军

最后了解一下创始人,八年将小米做成现在的收入千亿规模,并且品牌家喻户晓,生态链里的产品涉及面极广,用户深度认可其性价比,这样的创始人应该了解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