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易咏春老师倾力出资,吴静男老师全力打造,一本关于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与人间烟火的杂志就这么诞生了。正如它的前身《西赣文化》也是我喜欢的,喜欢的就是它的平凡人讲身边事。这些文字里的人生百态、世故人情值得记录吗?对他者会产生影响吗?正如蒙田所说,“每个人自身都含有人类处境的全部形态。”单从这一点讲,簌簌落下的每一颗“松子”都值得记录和尊重。因为这些文字里的“我”,就是我们、你们和他们。而另一个层面,时代总是匆匆易老,愿我们比这个时代老得慢一些,也愿我们这座小城的历史因了这些文字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因为这些文字就是让我们不断“推陈出新”或者“保鲜”的最好方法。我记得自己曾写过一段读评《巨流河》的文字:壮怀激烈写不尽人生开合。譬如偌大一个城市,地标性的建筑不过是那么几幢。譬如历史的长河,留下名姓的不过是那么几个。那不是归途。我们的归途,我们的不可割舍,是夜色中的一抹氤氲,是编织了无数喜乐哀愁的绵延不断的日子,是壮怀激烈下、“巨流河”里的人世间。江河万古,人生如新。能追忆者,始为生命之真。向那些用文字记录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烟火气息的人致敬!也向每一个真诚生活的人致敬!——逸舟
风是一种背景,是一种气候,当然也是一种熏陶,《赣西风》杂志的前身可以往上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汤光瑢、易其尊、熊痕戈、李木子主持的《宜春市文史资料》(五辑),其中汤光瑢先生用多个化名在上面发表了近20篇文章,为宜春民国的历史留下了最珍贵的资料,这就是一种见证,可以说他们为以后的《西赣文化》与《赣西风》塑造了一种品格。然后《西赣文化》存续了近十年,然后易咏春先生独立出资编辑出版《赣西风》,可以说这本杂志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种形式,作为后学唯有向诸位先生致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一刘义
《赣西风》如一股春风沐浴着喜欢宜春和生活宜春的人们,使宜春人尤其老宜春人有了说话的地方,有了了解宜春的地方。《赣西风》是宜春人的刊物,是宜春人的精神家园。——今天
一座美丽的小城有这样一本纯公益的杂志(书),它讲述着宜春的人文历史及平凡人的普通生活,它……
沧海桑田后宜春普通人的记忆“赣西风”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