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的邻里关系
“千年的庄乡,万年的邻居”,“远亲不如近邻”,是茌平民间耳熟能详的俗语,说明邻里关系对同一村落的人们居住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邻里关系是日常人际关系,社会风俗和禁忌的集中反映。在民间自然形成的一些习俗和禁忌中,往往是约定俗成或以规约的形式促进邻里和睦相处为目的的,许多习俗、规约以迷信的面貌出现,实际上大多含有礼法的内核。
在乡村,房屋的建造是邻里相助来完成的。盖房时,帮工不用户主特意去请,都是乡邻自愿参加,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能做的事;男人们打夯、搬坯、上梁、压房,做些重活、粗活;妇女负责烧水、择菜、做饭、做些轻活、细活;孩子们跑跑腿、打打下手。在农村,盖房是一辈子的大事,几乎每家都为此筹备多年,甚至为此负债。有时,帮忙的庄乡邻居怕给主家增加负担,帮完工干完活后,悄悄回到自己家吃饭。对他们来说,邻里相帮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邻里相帮,还表现在红白喜事上,不管谁家有事,邻里都会前去帮忙。其实人多了,并没有多少活干,乡间邻居为的是尽上心意,帮个人场,主家乐得落个帮忙的人多,有个好人缘。红白喜事所用桌椅板凳,杯盘碗碟,车马牲畜,也都由帮忙的出面去借,家家都乐意“用着啥拿啥”。俗谚说:“谁家不盖房搭屋,谁家没红白喜事啊?”,“谁也有用着谁的时候”。
旧时搬家,多是庄乡邻居来帮忙,将主人送到新居,安排好后,还要作为邻居给主人温锅。如搬新址,主人还要拜访左邻右舍,邀请邻居“来家坐坐”,表示友好,以便日后和睦相处。新邻居也会主动来帮忙,并买些酒肉礼品和日用杂品给新住户温锅,主动赠送或借予新住户一时不凑手的用具。新居上常用“择居仁里和为贵,善与人同德为邻”的对联,表达增进邻里感情,邻里之间友好往来的美好愿望。
农家有串门的习俗。大门、屋门一年四季都是敞开的,邻里之间这家出,那家进,象进出自己的家一样随便。一把旱烟,一碗白水,就可以拉上半天呱。妇女们则常相约聚于一家,纺线、绣花、纳鞋底或做些手工副业。有些新鲜果蔬或改样的饭食,也会先送予邻居尝尝。吃饭时常常端着饭碗在大门口、井台、碾盘、大树下吃,邻里之间一边吃,一边拉家常。夏收秋种农忙季节,邻里之间互相照应,互相帮助蔚成风气。农具互用、牲口搿犋、人手相帮都是很平常的事儿。在日常生活中,家中有事托于邻居,甚至把孩子和屋门上的钥匙托于邻居的情况司空见惯,比比皆是。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前后相邻的各家,建房高度要大体一致,后面的可谓稍高于前面的。但前面的绝不能高于后邻,否则会压了他人的吉祥、风水和运气,人家的大罪小灾倒霉都要归罪于此,而招致邻里纠纷,甚至结下仇怨。盖房有“七寸檐、八寸梢”之说,意为屋后檐下要留出七寸,东西两头要留出八寸。出檐、留滴水,忌讳超出自己的宅基地,遮盖或滴水到邻家的房上、院中。后屋檐切忌“狗牙砖”,否则认为是“咬着后家了”。胡同的一面要形成直线或弧线,不能形成直角折线,那样,会认为是“锯齿”,对另一面人家不利。另一面居住的人家也会群起反对。房山墙忌正冲邻家大门,否则,出檐的“梢头”会被认为是“以箭射人”。修流水的阳沟或下水道,不能通过别人的宅院,认为会把别人家的财冲走。建大门时,如与邻家相对,忌讳正冲,更忌讳门矮、门小,人们认为二门相对,双方不吉;而门矮门小者更受害。说是高门对矮门是“压人一头”;大门对小门是“大口吃小口”。若实在不能避开,需各自在门内垒影壁墙,以挡辟邪物的侵袭。这或许是出于保护双方隐私而逐渐形成的俗信。大门也不能与邻家房脊的兽头正冲,民间认为这样不吉利,如无法避开,就要设法破解。这些以迷信形式出现的禁忌,目的都是为了提示、约束邻里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而每遇这类事时,主家也都先从不影响四邻考虑,生怕影响了邻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