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99):一次奇怪的亲征,两场盛大的宴会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99)
领导最重要是面子,面子归根到底又来自业绩。业绩好时,信心十足;业绩不好时,难免焦虑。李世民贞观十九年(645年)亲征高句丽失利,底下人虽然不说,对他的威望多少是种打击。挽回面子,他有三种选择:一是整肃内部以立威;二是创造新的业绩以弥补;三是没干好的继续干,直到干成为止。
没想到李世民说:小孩子才选择,给我三条同时上!
第一整顿内部。贞观二十年正月,李世民人还没回长安,便下令开展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干部大考核。'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二人以六条巡察四方,刺史、县令以下多所贬黜。’以最高法院院长领衔(来者不善,有问题直接就判),派二十二名钦差赴各地巡视。巡视的结果,大批地方官员受到处理。李世民返京后,又亲自主持复审,'上亲临决,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以下除免者数百千人。’复查的结果:提拔二十人、杀头七人、其他撤职判刑的有千把人。实际上,这个名单里杀头的应该是九个人——刘洎和张亮两名宰相被杀,又何尝不源于李世民的焦虑呢?
第二是开辟新战场。李世民从高句丽撤军,天气变冷是主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担心后方不稳。唐朝当时的国土,东到渤海,西到天山,战线太长。出发前他给北方的薜延陀打预防针:“我父子两个现在去打高句丽,你要有本事入侵,尽管来试试。”('今我父子东征高句丽,汝能为寇,宜亟来!’)薜延陀一来前面刚吃了李世勣的大亏,二来可汗薜夷男此时年老体衰,办事比较保守,说:“我哪敢有这想法,要不派点兵给皇上作帮手?”李世民心想:你不捣乱就谢天谢地了,派人等于往我身边安插探子,就没答应。后面情况发生了变化:九月七日,唐军正在攻打安市时薜夷男病故,儿子多弥可汗继位。这多弥可汗年轻气盛,刚当上领导办事冲动,'以上出征未还,引兵寇河南(指黄河内蒙段以南、河套一带)。’趁李世民带精锐部队外出,南下入侵一直打到陕北。还好留守部队比较给力,打了一个伏击战把他赶跑了。估计没打痛,很快又卷土重来。这时唐军主力已从东北撤军,李道宗、薜万彻等人,没来得及喘口气又再上前线,'薜延陀至塞下,知有备,不敢进。’见唐军大部队返回,没敢再深入。
但李世民不干了:他亲征高句丽不顺,正在火头上。你这时来找事,便决心从薜延陀身上扳回面子。
贞观二十年,唐朝发动了对薜延陀的全面进攻。比较特殊的是,李世民这次来了个'半亲征’。
战役六月份打响,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打了个把月,到六月底结束。唐军兵分五路,大举北上。不得不说,李世民运气相当不错。东突厥和薜延陀,唐初两个威胁最大的敌人都在关键时刻起了内乱。薜延陀新上任的多弥可汗凶狠残暴、治国无方,一上任就把自己大哥给杀了,之后又开始清洗前朝老臣,'国人不附,人不自安。’再碰上唐军强大的野战兵团,没搞两个回合,薜延陀全面溃败,多弥可汗逃到云中(内蒙古和林格尔),被回纥人所杀。剩下七万多人,另立已故薜夷男的侄子咄摩支为可汗,逃回老家郁督军山(蒙古杭爱山)一带。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战役转入第二阶段——向蒙古高原全面进军。本来对草原汗国,中原王朝一般的目标是战略压制,不一定要消灭对方。象西边的吐谷浑,原先很强大,就集中力量打他。一旦打趴下,李世民马上转变态度,从各方面给予扶持。但这次情况不一样:李世民刚在高句丽碰了钉子,铁了心要杀一儆百、拿薜延陀来立威。
六月二十九日,李世民下个手令:“薛延陀目前已被打垮,但敕勒各部落,仍然没有全部归降。机不可失,我将亲自前往灵州(宁夏灵武)招抚。”
他这个手诏传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战役目标由薜延陀扩大到蒙古高原上所有敕勒部落。敕勒又叫铁勒,汉朝称丁零,最早居住在北海(贝加尔湖)一带,后边慢慢南迁到蒙古高原。薜延陀、包括后边强大起来的回纥(hú),都属于敕勒的一支。敕勒原先臣服于突厥,突厥衰落后他们就成了北方草原的主人。李世民这个手诏,等于向全军发出号令:向蒙古高原奋勇进军,坚决、彻底征服整个敕勒部族。
第二李世民准备再次亲征。由于最主要的目标薜延陀已经被打垮,其他零零散散的部落也不值得他亲自上前线,于是采取一个折衷的办法:在前方灵州设立大本营,由他在大本营里指挥全局。
第二阶段作战中,李世勣再次上场。他主要的任务是消灭薜延陀残余力量。这个任务很快完成,标志就是活捉咄摩支,并于七月将其押送回长安。曾经雄霸北方草原近二十年的薜延陀,因为第二任领导人没选好而迅速亡国。
与此同时,李道宗、薜万彻等一干猛将也长驱直入,穿越沙漠深入蒙古高原,敕勒各部听招呼则罢、不听招呼则打,李世民刚走出长安城,回纥等十一个部落已被统统招安。
李道宗这班人是官场老手,皇上那点小心思大家都明白,安排敕勒各部落派出使节去见皇上。见到皇上,大家异口同声表示:“薜延陀不听皇上招呼,自取灭亡,现在恳请皇上收留敕勒各部。我等各自划有地盘,请比照中国设立官府,统一归在皇上治下。”李世民一听大喜,又是赏赐又是封官,还安排大家看节目吃大餐('诏使者宴乐,颁赍拜官,赐其酋长玺书’),这是八月中旬的事。本来任务到这里已经圆满完成,再去前方开设大本营已经没有意义。但李世民不这么想,继续前往灵州,这场亲征又转入第三阶段。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这个阶段跟打仗没什么关系,基本就四个字:宣传造势。李世民本人,基本就干两件事:赶路、接见外宾。简单说吧,他花一个月时间,跑了一千二百五十里地,在灵州再次接见敕勒各部落使者。这次场面就更大了,来了数千人,话说得也更动听,官方通报里这么记的:'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至尊奴,死无所恨。’基本上已经到了奉承的顶点。李世民自己也作了首诗,内中写道:“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然后刻石记功、禀告太庙、布告天下,等等一整套流程走完。十月底,才返回长安。因为路途遥远,李世民太过劳累,回来后不上班调养了两个月,把政务交给太子李治处理。
李世民这次略显奇怪的亲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急于建立新功,以弥补东征失利的影响。单就这个事情本身,它也两分:既有用又无用。有用,因为宣传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能干还要能吹,不然不能激励士气、震慑敌人;说无用,因为面子工程终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搞多了还容易迷失自我。唐朝次年将北方敕勒所在区域划设六府七州,并于现今内外蒙古间新修一条大道,称'参天可汗道’,在地图上将唐朝疆域大大扩展。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然而实际上,大家心里清楚:这些只是挂个名而已。史书紧跟着记录下'然回纥吐迷度已私自称可汗,官号皆如突厥故事。’敕勒中最强大的回纥已自称可汗,取代薜延陀而成为草原之王。将来,更是成了唐朝最强大的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