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阁的传说

红梅阁原来叫飞霞楼,元朝至正年间,有个叫龚子彬的县吏在红梅阁内编造狱册,每天由家中婢女送饭给他吃。一天,他外出回来,已经十分饥饿,却不见婢女送饭来,于是怒气冲冲回家责打婢女,不料误打在脑袋上,致使其毙命。

第二天早上,他在案桌上方的遮尘板下,发现了昨日的饭菜,才省悟到自己冤枉了婢女,不由得悔恨万分,一时感慨道:"此间积案如山,焉知无枉乎?"于是,一把大火烧掉了全部案卷,然后到常州府台自首,后被判充军云南。恰巧府台是云南人,就托龚子彬捎封信给家里。龚子彬被押解上路,刚出城门,迎面来了位鹤发老人愿与他们同行。说着,顺手将一根树枝折成手杖,又解下腰间的丝带,让龚子彬跨上手杖拉着丝带,闭上眼睛,霎时间只觉耳边生风,脚底生云。不到半个时辰,便来到一座红梅盛开的城市,原来已到云南。龚子彬惊喜之余,当即进城为府台投递家书,府台父亲见信函日期还是当天日期,问明原由后不由惊叹,为感谢龚子彬及时送信,就请当地官府给假,让龚子彬仍回常州。龚子彬等人跨上手杖拉着丝带又回到常州。府台还以为他们尚未动身,待见到回信,惊疑不止。于是龚子彬拿出从云南折回的红梅作凭证,府台这才相信。

数年后,龚子彬再次遇到这位飘然若仙的老人,龚子彬愿随仙翁一起去学仙道,红梅阁的一位道士也"随之行"。道士的徒弟追上去问:"师父何时归来?"道士指着门前的一根石柱说:"此柱开花,吾归期也。"三年后,那根石柱果然开花,"其纹奇巧,迸出秽石上分许"。形似梅花,又为白色,其珍贵之处在于花形的多变。按科学的说法是石柱长期经历日晒雨淋后而引起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变化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