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与对事
【注:对事不对人,强调的是先控制住事的不确定性,再去研究人行不行。事,是天时,也是地利。人,是人和。天时、地利,属于客观性。人和,是高度不确定。刘关张三兄弟,折腾的相当完美了,还是没戏。】
巴菲特,认识微软和英特尔的创始人。巴菲特,同硅谷缔造者中很多人都有交往。巴菲特,还是没有轻易的涉足高科技产业投资。因为,高科技企业,靠两个重要因素决定其成长。一个,是创始人。一个,是科技竞争力。两者,缺一不可。我认为,巴菲特,无把握判断此两点,就选择规避。
人到中年,慢慢就会感悟到一个道理。这世上,最不靠谱的,莫过于人。
事,经常可以预测到其运行的基本逻辑。人,是缺乏逻辑的。因此,把大量财富押注在一个人身上,是相当危险的。这就是为何,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很难当的原因。投资类企业,更是要看掌舵人。人们,为何要相信一个住在奥马哈的老头?他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能够让人们追随?看透这个人,对很多股东,是个能力上巨大的挑战。
伯克希尔哈撒韦,相对于硅谷高科技公司来说更容易理解,是因为少了另外一个点,也就是科技竞争的重大威胁。从人的角度讲,风险都是一样的,都需要企业领军人物具备远见卓识,有能力驾驭企业。
看事,相对简单。
芒格强调的格栅思维,就是研究如何判断客观世界。有些机会,同人关系相对有限,更加强调具体性、客观性。针对事,研究的比较透彻,找到确定性,大规模下注,往往会收到奇效。因此,对事不对人,是获取庞大财富的入门功夫。
对事不对人,是一种基本态度。
我,大概是30岁以后,逐步形成了这种价值观。我会对人的行为非常关注,对人的个性和癖好较为漠视。一个人,可以稀奇古怪,但是,行为上不能丧失基本的可靠性。这,是一种机械论思维的延伸。
人,就是一生物机器。既然是机器,就要在某种领域完成确定性任务。人生一世,不必强求处处专精,只需要在某件事上成为足够值得信任的人,也就成功大半。搞投资,道理是相似的。我,会更多关注对企业家个人依赖程度较低的公司。我,会更多关注客观规律驱动下的商业获利模式。针对个人、人群偏好获利的公司,我会选择性规避,因为,人性太善变了。人,这种生物机器,真是千变万化。
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么多年,还在坚持混迹银行、保险,就是为了确保自己靠谱的情况下,生意也靠谱。你若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一个高度依赖企业家的公司中,就得天天跟家庭医生似的,跟踪企业家的具体行为,分析其大脑是不是秀逗了。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累了,需要庞大的咨询分析。时间久了,在生活中,发现好多错判的人后,投资者,自然而然,就会转为对人性的谨慎。
人,不必对人性存有过多的期待。
人,把一件小事,能做到足够好,足够值得信任,都是很难的。所谓一技之长,就是这个意思。为何,一技之长,那么难得到呢?因为,拥有一项技能,还甘愿一生为此精益求精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人们,多会想太多、做太少。而现实世界,需要的是一颗颗螺丝钉。
人们都说,平安公司缺少一个投资大师。问题在于,投资大师,也不会选择寄人篱下。马明哲,自己不是投资大师,凭什么能够花两个钱雇来真正有能力驾驭巨舰的大师呢?这世上,人是最难靠谱的。有能力掌控中国第一大保险投资集团的投资大师,凭什么在马老板面前称臣?这,不是悖论么?这事,只能自己来。
巴菲特,非常了解盖茨,也没真的做微软的股东。微软,可以说是有最为明显的科技竞争力,也有非常强大的企业家,还是没能让巴菲特放心。由此可见,很多在家看看研报,出门参加股东会的投资者,自认为很懂企业、企业家,是多么的可笑。尤其是针对企业家的判断,是非常艰难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