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伤寒六十种常用中药口诀及部分药物常用剂量
一、桂枝
桂枝证,气上冲,汗自出,恶寒风,烦不安,关节疼,受惊恐,心悸动,
入寐难,夜多梦,体白瘦,腹薄硬,虚缓脉,用多中。舌体柔,色暗红,
苔薄白,舌面润,若苔腻、舌绛红、质坚老,另别情(不当用)。心动悸,桂草苓,
协龙牡,惊悸平,如虚悸,人参同,咳逆悸,五味灵。加附子,医身疼,
配黄芪,主身肿,伍饴糖,里急情,从麻黄,监制功,协柴胡,透汗行,
配桃黄,可通经,参麦胶,理虚功。大剂量,心悸动,伍麻黄,小量轻,
体腹痛,剂量中,用桂枝,小轻症,大重病,肉桂功!!!
二、芍药
芍药证,主挛急,行走难,足无力,下肢挛,伸不利,抓药证,疗效提。
阵发性,痉挛急,位不定,皆可与,腰肢痛,难步履,腹急痛,大便秘,
如栗下,最相宜,消水肿,通利机。腹肌紧,腹皮急,兼余症,皆可与,
肉松软、大便稀、无腹痛,不可与。配甘草,缓痛基,伍枳实,胃动力,
同黄芩,热利息,若加桂,腹痛急,脉弱悸,中焦虚,加附子,脉沉微,
伴身痛,属阳虚。配苓术,利水剂,经不调,伍芎归,全身肿,姜附齐。
大剂量,腹痛急,二三两,非主剂。
三、甘草
甘草证,羸瘦形,气液馁,肤枯情,口舌糜,咽中疼,
刺激咳,心悸动,
逆上冲,躁急痛,和诸药,解毒雄。审经方,非泛用,
欲高效,合理用,
四、大枣
用大枣,主安中,通九窍,医大惊,
补气津,胃气平,和百药,四肢重,
同草麦,脏躁宁,伍生姜,咳呕平,
食欲差,均可用,入泻剂,养正功。
五、麻黄
麻黄证,主黄肿,兼咳喘,恶寒风,
无汗出,身痛疼,肤黄暗,乏光明。
体粗壮,肉酸疼,易着凉,易水肿,
鼻易塞,身沉重,舌体胖,苔厚应,
脉浮紧,有力征,小便少,湿家情,
若体瘦、唇咽红、虽无汗,亦禁用。
配黄芪,治肿疼,伍桂枝,减烈性,
汗多少,石膏行。大量用,消水肿。
配附辛,脉当沉,欲安全,久煎用。
六、附子
脉沉微,附子证,精神萎,畏寒冷,便溏泄,腹满疼,
或腹水,或水肿,属阳虚,少阴病,脉紧弦,胁偏痛,
或有汗,脉兼硬,风湿搏,身烦疼,开痹结,胸腹疼。
面苍白、烦不宁,全身疼,痛无定,胁腹痛,不满硬,
苔不腻,舌不红,口不渴,虚寒情。面晦暗,目无神,
语无力,身困重,无上证,用需慎!共细辛,能止疼,
同干姜,止泻灵,苓术芍,利水雄,麻桂草,疗身疼,
和大黄,痛不通,泻脉微,配人参,参、姜、草,多同用,
减其毒,增其功,欲救逆,须用生,炮附子,能温经,
小剂量,四肢冷,用量大,关节疼。
七、乌头
乌头证,腹剧疼,关节痛,手足冷,脉沉紧,舌淡红,苔白滑,用多灵。
苔光薄、舌绛红、肤白瘦,当忌用。伍生姜,减毒性,久煎煮,忌用生。
仲师传,蜜煎行,求安全,好医生!
八、干姜
干姜证,口不渴,涎唾稀,多泡沫,或虽渴,饮不多,苔白厚,滑腻诀。
下利后,用之多,呕泻证,喘嗽疴,腰冷痛,出血择,善配伍,用更多:
配附草,四逆悦,伍参术,理中得,率苓术,愈肾着,配半夏,呕吐绝,
同栀子,烦躁握,伍石脂,下脓血,配辛味,止咳药,伍芩连,医寒格,
协蜀椒,除满痛,伍桂枝,腹痛挫。
九、生姜
论生姜,主呕恶,多涎唾,口不渴。
吐清水,腹雷鸣,心下痞,或腹疼,
药力微,少单行,伍桂枝,止胃痛,
羸瘦悸,胸腹痛,配半夏,吐水用,
伍橘皮,嗳胀行,配厚朴,除满灵,
伍吴萸,头腹痛,吐涎沫,浊上冲,
配大枣,增食功,理胃虚,复体能,
胃津亏,吐伤阴,夏麦伍,姜不行。
十、细辛
细辛证,恶寒冷,口不渴,小便清,
脉迟缓,厥冷疼,苔白滑,舌淡红,
饮咳逆,姜味同,四肢冷,归桂行,
合乌附,痛剧重,入汤剂,可重用,
丸散法,量必轻。若热渴,苔少红、
咳无痰、咽干痛,虽肢冷,当慎用!
十一、吴茱萸
吴萸证,头腹痛,呕涎沫,手足冷,
脉多细,久寒情,呕胸满,痛巅顶,
疼较重,伴恶心,或腹泻,液多清。
十二、柴胡
柴胡证,胸胁满,不欲食,默默然,
呕发热,或心烦,怕风冷,往热寒,
情郁闷,柴胡眼,柴胡带,身侧偏,
体偏瘦,面黄黯,
肌坚紧,舌偏干,对气温,多敏感,
肢常冷,主诉繁,女性多,经色黯,
有血块,腰痛酸,双乳房,胀经前,
查诸脉,多细弦,“劫肝阴”,偏概全!
重药证,用安全。
十三、半夏
半夏主,呕不渴,咳喘悸,咽异格,
兼咽痛,失音疴,营养好,肤腻色,
或黄黯,乏常泽,易恶心,“呕家”诀,
体不羸,肥胖多,症怪异,疑虑多,
舌偏厚,齿痕舌,有白线,著舌侧,
常恐高,晕船车,咽喉证,伴见多。
黄师提,大家学,品药证,细琢磨。
学中用,用中学,反复求,义自得!
十四、黄芪
黄芪证,汗出肿,肌无力,关节痛,
身觉沉,动不灵,尊荣人,肌肉松,
面黄白,隐黄红,或黄黯,乏光荣,
水肿貌,目无神,腹无力,水囊形,
舌淡胖,苔多润,易过敏,且畏风,
大便稀,不成形,肢麻木,血运停,
大剂量,黄汗肿,身不仁,量用中,
补不足,小量行,因王道,无近功,
慢调体,缓收功。
十五、白术
白术证,下利渴,心下满,小便约,伴水肿,短气疴,
兼冒眩,泽泻合,四肢沉,疼痛诀,头昏花,坐舟车,
动易汗,懒工作,饮水后,食不多,胃内胀,如壅塞,
苔薄白,胖大舌,大便稀,用之合。
十六、茯苓
茯苓证,主眩悸,口中渴,溲不利,口少津,思饮意,
饮忌多,致短气,饮后吐,名水逆,溲不畅,尿痛急,
伴水肿,或便秘。用茯苓,重察舌,舌胖大,齿痕多,
舌多润,用之得。入汤剂,量大乐,配散剂,小量合。
十七、猪苓
猪苓证,主溲约,尿量少,次数多,或次少,不定色,
伴涩痛,或灼热,不适感,淋病诀,伴水肿,甚带血。
十八、泽泻
泽泻主,冒眩渴,有渴感,饮不多,恶凉饮,但喜热,
面虚浮,不溲约,面色黄,肉松软,体肥胖,动气短,
舌体大,质红淡。
十九、滑石
滑石证,溲赤约,尿不爽,量不多,
伴涩痛,尿黄色,小便少,主因热。
二十、防己
防己证,下肢肿,按如泥,伴腰痛,
膝疼痛,难活动,腹喘满,身困重。
二十一、葛根
葛根证,项背强,延及腰,引脊梁,按夹脊,有抵抗,
头痛昏,眩晕详,耳鸣聋,功亦彰,葛根体,形较胖,
项背肌,厚实象,身困重,懒模样,面黄黯,便多溏,
若肤白、体瘦长、胸背扁,慎酌量。
二十三、黄连
黄连主,心中烦,心下痞,下利兼,见焦虑,烦不安,
头昏痛,神错乱,体燥热,苦闷感,心悸动,不得眠,
多梦扰,入睡难,易早醒,抓关健。腹急泻,后重感,
肛门热,便腻粘,下粘液,脓血便,烦利痞,相兼现,
舌坚老,色红暗,苔黄厚,所必见!论药证,重客观。
舌胖嫩,质红淡,苔薄白,脉迟兼,阴寒证,忌黄连。
二十四、黄芩
黄芩主,伏热质,肤面白,唇红施,烦而热,兼出血,
痹因热,或痞利,闷不安,躁焦虑,
身体热,汗出悸,溲灼热,舌红宜,论抓手,烦热极!用黄芩,莫迟疑。
二十五、黄柏
黄柏证,主身黄,溲不利,赤而黄,
兼发热,热利酱,身热汗,苔腻黄,
肤溃烂,渗水黄,妇人病,带下黄,
下体疾,一并囊。
二十六、栀子
栀子证,是热烦,胸中窒,重压感,腹中痛,痛喉咽,
衄血、淋,目赤兼,心不宁,躁扰乱,难入睡,卧不安,
胸烦闷,兼黄疸,剑突下,灼痛现,气郁热,投之痊。
二十七、大黄
大黄证,痛而闭,烦而热,滑而实,吐衄血,心下痞,
月经少,延或闭,食即吐,黄疸疾,主阳疮,疔痈施,
心下疾,少腹急,人如狂,热谵语,大便难,六七日,
大便硬,乍难易,脉见滑,反下利,心下痛,利青水,
脉迟滑,或滑疾。腹虽急,中无力,痛喜按,精神疲,
身水肿,欲昏睡,身无汗,脉沉微,或虚浮,或沉细,
禁忌症,切莫与!
二十九、厚朴
厚朴证,胸腹满,大便秘,兼咳喘,
腹部胀,按抵抗,嗳矢后,轻松象,
咽异感,气逆样,胸膈闷,痰鸣响。
审药证,医称良,黄师语,重心长,
淳厚意,跃纸上,经方法,永辉煌!
三十、枳实
枳实证,胸腹满,胸痞痛,大便难,
腹肌硬,抵抗感,仲师谓:心下坚。
三十三、石膏
石膏证,身热汗,舌干燥,口渴烦,
脉滑数,洪大兼,喜饮冷,不恶寒,
肤憔悴,色白面,黄胖人,身重见,
黑胖人,不易汗,所当忌,可别鉴。
舌苔薄,舌面干,易兴奋,烦不安,
若舌润,厚腻现,投石膏,把病添。
三十七、人参
人参证,气液虚,汗吐下,损津液,心下痞,不欲食,
上腹扁,按之硬,无底力,按中空,腹部平,无弹性,
反复吐,耗液重,精神萎,消瘦形,脉沉迟,身体疼,
口渴烦,舌嫩红,身凉汗,反应钝。用人参,客观征:
一脉象,浮转沉,大变小,微弱情,二体型,削殆尽,
上腹部,扁平硬,三舌面,燥无津,舌体瘦,苔光红,
面苍白,乏光荣。若肥胖,面油容,苔厚腻,当慎行!
四十一、当归
当归证,主腹痛,妇人疾,最常用,
刺绞急,痛特性,在少腹,痛势重,
当归体,羸瘦型,肤干枯,脱屑情,
脉多细,血不盈,配芍药,医腹痛,
伍辛桂,手足冷,肤甲错,配桃红,
合胶地,止漏崩,治血痢,芩连同。
若体肥,无腹痛,便稀溏,当慎用。
四十二、栝楼根
栝楼根,主治渴,渴明显,饮复渴,
食欲好,大便结,肌肉紧,拘痛说,
生痈疽,或疮疖,舌干燥,内津涸。
四十三、芒硝
芒硝证,主便秘,舌面干,舌动滞,
舌苔厚,热谵语,因腹中,有燥屎。
用量大,令快利,量用小,少腹瘀,
大剂量,兼逐水,老弱体,勿轻予。
四十四、栝楼实
栝楼实,主胸疾,心闷痛,大便秘,
胸腹窒,痛唏嘘,连背部,常涉及,
吐粘痰,伴咳疾,剑突下,压痛据,
察舌苔,干厚腻,见上证,投之宜。
四十五、薤白
薤白主,胸腹痛,胸闷痛,痛无定,
偏于胸,彻背痛,兼咳唾、喘息症,
肉坚紧,舌必厚,兼里急,且后重,
大便难,胸满应。人肥满,肌肉松、
虽胸窒,亦禁用,姜桂杏,苓术行。
四十六、知母
知母证,汗出烦,无邪结,谓虚烦,
身羸瘦,知母添,舌必红,苔薄兼,
口燥渴,参膏联,骨节疼,桂膏缘,
伍百合,意烦乱,配枣仁,烦不眠。
四十七、龙骨
龙骨主,惊悸证,恐不安,脉芤动,
多梦萦,恶人声,汗淋漓,醒后征,
遇事惧,面潮红,易紧张,身汗冷。
龙骨脉,浮大空,轻即得,重无踪。
脐下悸,是特征,薪传自,东洞翁。
四十八、牡蛎
牡蛎主,惊悸动,口中渴,胸胁硬,
恐不安,寐多梦,自盗汗,头昏用。
四十九、麦冬
麦冬主,肤枯瘁,羸瘦体,兼气逆,
或气促,心动悸,或咳喘,咽不利,
或咽痛,粘痰腻,舌多红,无苔迹,
脉多数,按无力。口多涎,无渴迹、
舌黯淡,畏寒袭、舌质淡,苔厚腻、
见肢冷,皆勿与!
五十、阿胶
论阿胶,主血证,察血色,不一定,
淡稀质,为其征,面苍白,萎黄应,
治血痢,芩连同,子宫血,归地行,
医尿血,滑猪苓,虚羸体,参麦共,
爪甲枯,客观征,
五十一、地黄
干地黄,主血证,量较大,色鲜红,
人羸瘦,憔悴容,肤干枯,乏光荣,
诸出血,舌质红。鲜地黄,治不明,
参后世,吐衄行,大剂量,清酒溶,
不伤胃,药力纯,仲景法,妙无穷。
五十二、川芎
川芎证,主腹痛,上下腹、胸胁痛,
及腰背,胀刺痛,风入脑,致头痛,
用川芎,不拘型,风热壅,形体充,
同大黄,狂热病,头昏眩,便不通。
配香附,解郁功,伍枣仁,安神灵。
五十三、牡丹皮
牡丹皮,少腹痛,兼出血,按之硬,
便尿血,漏崩中,下部血,多适用。
若出血、腹不痛,
法黄土、胶艾行;如无血,少腹痛,
归芍枳,同用功。体羸瘦,肤黯红,
舌坚老,色黯红,经不畅,用多灵。
五十四、杏仁
杏仁证,胸满喘,兼腹胀,大便难,
伴咳嗽,肿面睑,配麻桂,无汗喘,
伍桂芍,喘胀满,同苓草,主悸眩,
胸腹胀、伴气短,协巴黄,胸腹宽。
五十五、五味子
五味子,主咳逆,平卧难,咳倚息,
或胸满,气上逆,喉哮鸣,静稍息,
动则喘,汗淋漓,头昏沉,眼花疾,
头如裹,犹物蔽,寐不安,乱梦袭,
或遗泄,或心悸,腰膝软,便泄稀。
五十六、桔梗
桔梗证,主咽痛,咽干咳,嘶哑音,
咳不喘,痰如脓,或伴见,胸闷痛,
易致吐,小量行,食欲差,不当用。
五十七葶苈子
葶苈子,主咳喘,鼻孔塞,清涕连,
面目浮,胸腹满。流虽清,当寻源!
五十八、桃仁
桃仁证,肤燥干,糙脱屑,如鳞片,
或增厚,色沉淀,体羸瘦,面黑黯,
五十九、䗪虫
䗪虫证,经不利,少腹满,痛相随,
经来少,或经闭,腹有块,痛按拒,
腹痛甚,腰胁及,肤甲错,目黯黑,
或健忘,或便秘,见失眠,亦可施。
注:“䗪”读作zhè。
六十、水蛭
水蛭主,腹硬满,溲自利,发狂兼,
喜忘事,神不安,心烦躁,行为反,
夜少寐,常失眠,人枯瘦,目黯然,
肤甲错,瘀血干,面色紫,舌老坚。
附子:1枚-轻量-阳虚 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生黄芪:30g以上补气不助火,降压效果好,30g以下升阳助火。
代赭石:9~18 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嗳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24~30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g)。
黄芩:《药典》中规定黄芩的每日剂量为3~9g,川芎为3~9g,而《千金翼方》中以单味黄芩治疗淋、下血诸症,黄芩的剂量为每日四两,折合公制为57.68g,显然已大大超出黄芩权威规定剂量的上限,剂量一般为每日30~45g。
赤芍:胆红质代谢障碍一般用30-60g,也可用90g以上,有凉血活血,通腑利胆利尿,降门脉压。
白芍:6~30 g,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30~45 g有利尿作用,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等症。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用量若在30克以上,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岳美中医话集》,大量治疗腹痛也很好。 芍药甘草汤的芍药用量要大。芍药、甘草,大剂量可治呃逆——姜春华
丹参:“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常量凉血活血,大剂量可以治疗失眠。
郁金:3~10g,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所致的肝区痛、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肾区痛、妇科血瘀痛经等。10~15g有行气利胆的作用,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升高血清蛋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进病人食欲。30~60g有较好的排石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本品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血分以凉血破瘀,善治肝胆,善行下焦。
炙甘草:1~2g有调和药性的作用,5~10g温肾养心,30g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人参:人参的常用剂量是3~9g,当用于脱证时,其用量高达30g以上。
枳实:常用量为5~10g行气开胸化痰,用治脏器下垂时可用至60~100g以升阳举陷;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枳壳:3~12g,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滞诸证。15~30g可用于子宫脱垂,或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证。药理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子宫有兴奋作用,能使肠蠕动增强,子宫收缩。
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厚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叶天士 。
黄连:最苦,然治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通常剂量为每日30g(30g是基本,配干姜以防伤胃),而治疗糖尿病酮症,每日剂量多达120g,降糖迅速。
龙胆草: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3~6g可燥湿泻火解毒,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小剂使用有开胃建胃之功,大剂则清肝胆湿热效著。
半夏: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 大于30g;小剂量6g降逆和胃,中剂量15g化痰开结,大剂量30~60g(宜用姜半夏30g,生姜30g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可镇静止痛。
大黄 :1~5g有致泻作用。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A、C,主要为蒽醌衍生物。3~6g可止泻,9~15g可泻下; 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二两--癫狂其脉实者--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认为30g可作为常规剂量。大黄粉0.3g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作用。鞣质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
牵牛子:少用可泻下通便,祛除肠中积滞,多用则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积水。
升麻:少用(6g以下)有清热解毒之功;多用(10g以上)有升阳举陷之效,3~10g,有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之功。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30g时,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当代名医方药中教授深得《金匮要略》用升麻之真谛,临床重用升麻治疗病毒性肝炎,也是取其解毒之偏性。
鸡内金:鸡内金粉3g,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4.5~12g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15~18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 苦参 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 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 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益母草:调经用10~15g,据朱良春观察,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g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g,始奏明显之效。90~120g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常一剂知,二剂已。
泽泻:治眩晕非30g不为功。6~10g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 15~20g,可治疗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 25~30g,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
桂枝:在桂枝汤中用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量不到5g,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g,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山楂:6g祛瘀力强;9~12g温通力强,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5~30g治疗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
熟地: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就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做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不效。——《医学衷中参西录》,90-120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特效。
山茱萸:常用量为5~10g,急救固脱时用至25~30g;固脱3两(90g)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玄参:9~12g,有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肺热咳嗽等。18~30g有祛虚热,除烦躁之功、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30~90g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疠、脉管炎等。玄参苦甘而咸寒,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消炎解毒作用。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见长。
五味子:大剂量,约100~150g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1.5~3g时,有敛肺镇咳之功。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6~9g有滋补益肾之功,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12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
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苍术、麻黄: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 ,剂量是:10g:10g,临床常见能发大汗; 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剂量是:18g:6g;苍术四倍于麻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剂量是:12g:3g。药物之间的比例, 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
茯苓:研究结果发现,在 25g以下时候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白术:常用量6-10g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g,则能益气通便。
薏苡仁: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g,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g。
夏枯草:常用剂量的上限是15g,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g。
肉苁蓉:6~12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15~18 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威灵仙:新病10~15g,久病30~100g。
穿山龙: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妙药。根据《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6~9g,《中草药手册》多为15g,少数达30g,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15~30g。但根据朱良春经验,若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40~50g,30g以下收效不明显。
三棱:破血行气之药,常用剂量上限为9g,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g,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
元胡:少用止痛,多用安神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川芎治疗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g,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g,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g。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是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少用能活血,多用则破血。0.9~1.5g用于调养气血。在温补剂中加入少量红花,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头晕、眼花气冷等。12~15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破瘀通经之功。红花小量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其药理作用是破瘀活血通经,表现为兴奋子宫、降压、扩张血管。
当归: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如当归补血汤即由黄芪30g,当归6g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当归用量也不超过10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3g。而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
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
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细辛:治疗风寒表证的剂量一般用3g,最多不超过9g。而当用细辛治疗各类痛证时,用量常常超大,有时用至30g,甚至更大。显然,当风寒表证时用超大剂量的细辛,不仅于证无益,而且会引起不良反应;相反,如果要发挥细辛的镇痛作用,而用常用剂量,显然是杯水车薪,于痛无济。
麻黄:少用通阳消徵,多用发汗利水;用其升提之功,用量不少于9g;独用剂量15~50g。麻黄的用量一般是2~9g,小儿多用炙麻黄,也可与等量甘草同用,小儿用量不宜超过3g。冬季用量宜大,夏季用量宜小,素有鼻衄、高血压者禁用!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9g渐加至15g,(个别的还有时逐渐用到20~25g,最多用至30g,生石膏相应增加到60~90g)这时要配用生石膏25g至45g(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为 3:1 ),以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黄。
浙贝母:9~15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苏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
水蛭:1.5g研末吞服,1日2次,主治肺心病,5~10g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所致头晕,12~15g,治疗脑溢血后遗症、原因不明的症瘕痞块,本品破瘀血而不伤新血。
合欢皮:量小可以安神,量大可以化痰。
黄精:小剂量10~20g补五脏,大剂量30~40g有镇静作用。
决明子:3~6g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角膜云翳、虹膜炎等;9~12g治疗老年性哮喘、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急性泌尿道感染。20~30g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等。
连翘: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一至二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病若失。——《医学衷中参西录》
桑白皮:6~9g有退热作用,10~12g有祛痰镇咳之功,15~20g有利尿及轻泻作用。
石菖蒲:1.5~3g作药引,有明目、开音之功。用于治疗角膜溃疡、声音嘶哑等。4.5~7.5g用于开窍。治疗湿温病之湿浊蒙蔽清窍者,以及狂躁型精神分裂症。9~12g有通利小便之功能,可用于治石淋或热淋。3g治疗冠心病; 6~10g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及梅核气(神经官能症); 30g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慢性肠炎所致的久泻。
鸦胆子:缓下1.5-3g,攻下5-9g
防己:小量能使尿量增加,而大量则作用相反,汉防己小量则增加尿量,大量尿量反减少。
木通:常用量能利水通淋,用量60g以上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小便不利。
麦芽:催乳、回乳有以下三个观点:生麦芽通乳,“生”取其“生发”之意,量在30g以下;炒麦芽回乳,“炒”取其“炒枯”之意,量在60g之上。生、炒麦芽均可单独用于回乳,量60-120g(120克效果最好)。生麦芽、炒麦芽混用用于回乳,量各为60g。
乌贼骨、瓦楞子:大剂量可治疗胃溃疡剧痛。
小蓟:大剂量可降血压——姜春华
知母:大剂量可控制血糖——姜春华
生杜仲:30g以上治腰痛奇效,不效则加至60-9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