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比黄金的唐代瓷器

瓷器鉴定真知堂:唐代是我国瓷器史上承前启后的转折期。这个时代,五大名窑尚未崛起,全国上下,南方好青色,北方喜纯白,品味不同,难分高下。

瓷器鉴定真知堂:越窑,从汉代开始就烧制青瓷,更有学者指出早到商朝。浙江与青瓷,从来就有不解之缘。图片都是难得一见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越窑青瓷。

瓷器鉴定真知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唐代瓷器,绝大多数不合格。瓷器所要求的胎釉结合紧密,玻化程度高,不吸水等特点,唐代瓷器很难达到。所以多数都应该算是炻器,也就是半陶半瓷。

瓷器鉴定真知堂:秘色瓷应该是个例外,这种越窑中的极品当时被称为瓷秘色,都是当地优中选优的精品贡献给皇室的,所以数量极少。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就是唐僖宗供奉给佛祖的宝贝。

瓷器鉴定真知堂:法门寺是唐代的皇家寺庙。供奉有佛祖释迦摩尼真身指骨舍利。唐代皇室每隔30年要迎请佛骨进皇宫供奉,供奉完毕皇家要陪送很多宝物,地宫封闭后千年没有打开,这批珍宝才得以保留下来。

瓷器鉴定真知堂:这批秘色瓷有明确纪年,是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送还佛骨时埋在法门寺地宫的,对于秘色瓷研究意义重大。

瓷器鉴定真知堂:我们可以看出这批秘色瓷釉色青黄,釉面明亮,确实和习见的唐代瓷器不同,入土千年也没有出现胎釉剥离的现象,从照片上看应该瓷化程度很高。

瓷器鉴定真知堂:烧制秘色瓷在唐代达到顶峰,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虽然继承了秘色瓷窑,但烧出的瓷器还是无法跟唐媲美。古老相传,这种瓷器的胎釉配方是个秘密。所以称为秘色瓷。又有人说是因为颜色类似秘草而得名。

(0)

相关推荐

  • 青瓷|揭秘千年珍宝——秘色瓷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这句引人遐想的诗句是来自于唐朝诗人徐夤的古诗,它是形容一种珍贵的瓷器,这种瓷器在隽美悠久的中华历史中,显得极为神秘,它就是被人们传颂已久的&qu ...

  •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珍宝:秘色瓷不再神秘!

    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的秘色瓷,器形規整,造型簡潔,釉色青綠(其中有12件),晶瑩潤澤. 共有碗7件,其中兩件為鎏金銀棱平脫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還有盤.碟共6件及瓶1件. 這是迄今為止唯壹能與文獻< ...

  • 斗彩瓷器为何贵比黄金?来看看斗彩的由来

    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 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 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 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 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 ...

  • 苏区食盐贵过黄金,周恩来因缺盐晕倒,红军靠什么摆脱盐荒困境?

    盐对当代人来说压根不算什么生活必需品,除了当年日本核电站泄漏时老百姓疯狂买盐外,平时家家都储藏着几袋盐,没人会面临缺盐的窘境. 但在古代,盐可是历朝历代的战略物资,一直被官方垄断.明朝朱元璋因为自己的 ...

  • 最高价1亿4千万,五大名窑之一,史上最贵的30件定窑瓷器

    文:青峰居士 配图:Cold Bright 中国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着"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生产青瓷,北方则以邢窑为代表生产白瓷.邢窑盛于唐代,在五代仍有部分烧造, ...

  • 故宫藏唐代瓷器欣赏(一)

    唐代部分 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 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高19.2cm,口径12.6cm,足径14.2cm.  罐唇口,直颈,丰肩,圆腹,腹下敛,平底.胎呈灰白色,器身施褐中泛黄色釉.肩部有对称 ...

  • 良心,才是最贵的黄金

    良心,究竟多少钱一斤? 有的人把它看得分文不值, 有的人把它看得比命还重, 在人品端正的人心中, 良心就是最贵的黄金, 在品行不正的人眼中, 良心就是路边的垃圾! 良心是什么? 良心是为商不奸,为官不 ...

  • 史上最贵30件景德镇明清瓷器

    景德镇是闻名天下的世界瓷都.自宋景德年间由"影青瓷"获赐镇名以来,因精湛的制瓷工艺,高超的制瓷水准,独特的制瓷环境,近千年一直为皇家御用瓷器的生产窑场.景德镇瓷器是中国艺术品收藏的 ...

  • 最贵的宋代艺术品 ,瓷器就占了一半!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曾如此评价宋朝:"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陈先生看来,宋朝是中华文化的顶峰. 有些读者看到这里就要不赞成了,认为秦汉魏晋隋唐元明清在文化 ...

  • 这把茶壶,贵过黄金,风靡中国数百年,如今重现人间凤凰网凰家尚品

    爱喝茶的人,手里不能没有一把紫砂壶. 世人推崇紫砂壶为"世间茶具之首",是因为紫砂壶是至理想的茶具之一. 紫砂壶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性,用来泡茶," ...

  • 拍卖史上最贵十大汝窑瓷器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汝窑,乃五大名窑之首,群窑之冠,是专为宋朝皇帝烧造御用瓷器的御用窑口.其所产汝瓷属禁用之器,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中国陶瓷史上素有&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