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问题,“心态”不背锅
心态问题,这个词是被交易者经常提到的词,也许正因为熟悉,才忽视了进一步思考的必要性。
有哪些心态问题的表现
空仓时候的急不可耐
开仓时候的犹犹豫豫
持仓时候的瞻前怕后
亏损时候的懊悔纠结
盈利的时候担惊受怕
平仓时候的不甘懊悔
很多时候,交易者就把交易问题归咎于心态问题。然后呢,去锻炼心态吗?怎么锻炼,问题还是要回到了原点,心态是什么?我们要找到其中能抓的住的东西,能落地执行的东西。
先来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心态问题
1.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和困扰
比如说,有的人考试的时候,会紧张。为什么紧张,经历的少,怕考不好、挨批评。
所有人遇到考试都是这样的情况吗?对于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学霸,学神来说,也会有这些担心吗?应该没什么担心的,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没什么难度,随便发挥,因为他知道结果不会差。
就像让一个成年人,做小学生的加减乘除,肯定也是随随便便的事。这个是由于能力完全胜任,就没有紧张和不安之感。
对交易来说,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波动和亏损,是自己无法预料的,也是不愿承受的。面对未知的不确定,心理出现一些变化和担心也是必然的。
就像人类对于“黑暗”有天然的恐惧,这是基因里的东西,很难改变的。
难道对于心态好的人,看到的未来是确定的吗?当然不是,未来对于任何人都是不确定的,不同的是,心态好的人,是看到了不确定性中确定的部分。“确定的部分”就像黑暗中的灯塔,虽然不能照亮脚下的路,但能看到前行的方向,就不会迷失在黑夜里。
“企业未来现金流”这是巴菲特先生非常在意的部分,他可以有非常大的把握知道未来的现金流情况,比如他购买的“喜诗糖果,可口可乐”都是现金流非常稳定的公司,你还需要担心他的股价的变化吗?根本没必要,因为这样的公司未来一定是持续赚钱的,这是确定的。根据底层思维“市场的有效性”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只要价值是存在的,价格就总是会回到价值身边。
2. 对金钱的重视导致对价格变动带来的盈利和亏损很敏感
对金钱的变化太敏感,价格的变动对心理的影响很大,导致情绪波动很大。太在意,导致很难有理性的判断。交易一旦失去理性,就很难按照计划执行。
尤其是那些加了杠杆的投资者,会成倍放大这种敏感。甚至因为亏损跳楼,这是金钱让人失去理智的极端例子。
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才能在交易账户出现盈亏的时候,理性的面对。这也是每个人的金钱观的问题。
3. 交易系统不完善带来的执行的困惑
交易的执行,需要一些确定的规则,否则就会在执行的时候,出现犹豫和拖延。比如说在MACD出现20天穿60天均线的时候卖出,由于当天价格的变化,均线也在不断的变化,一会穿了,一会没穿,这个时候是否执行操作呢?均线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线,采用这样的线作为一个执行操作的依据,自然会出现反反复复待确定的问题。
再比如,突破阻力位回调买入或者突破支撑位回调卖出,都是相对模糊的区间,在交易时候就不够明确,选择就会出现摇摆,心态就容易波动。
4. 还有一些是由于人的性格特点导致的,比如嫉妒,比较,犹豫等,这山望着那山高,对信息没有自己的判断,道听途说,信又不信等,都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影响心态。这个部分大家都会感受到,不展开来说了
明确了这几点,我们就知道如何来解决“心态问题”
如何改善这些问题?
1. 通过对常识的理解和市场的认知来提升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度。找到其中确定性的部分,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1.1股票为什么会涨,确定性的原因是什么?
1.2股票为什么会跌,确定性的原因是什么?
1.3 安全边际是多少,止损空间是多少,风险承受多大可以接受
这些都要在交易前有清晰的认知,才不会被未知的不确定干扰。
2. 降低仓位,在自己可以接受也不会太重视的仓位,来降低亏损盈利对理性的干扰。让自己保持理性状态。
3. 明晰交易系统,分清定量和定性的部分,从计划到落地执行通盘考虑,对买卖条件和要求有明确的界定。减少灰色地带。降低可执行难度。
当我们开始交易之前,就要对交易有通盘的考虑,从选择交易标的开始到什么时候卖出,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应对的方案,不要等到跳进了河里才开始学游泳。
心态问题:心态问题最本质的是什么问题?心态是看不见的表象,本质是认知能力不到位导致的。
根据知行合一的认知,我认为交易中的心态问题也是人的行为,是内心的行为,也是人自身认知决定的。要改变现有的心态,就要改变现有的认知。
最后,还是要明确一点,心态问题,本质是认知能力问题,提升认知能力,是唯一解决办法。
附:知行合一,如果做不到,是因为认知不到位的缘故。
如果认知不到位,行为自然打折扣。有先后秩序,先提升认知,再改善行为。
所谓的通过行为提升认知,也是先认知,再行为。认知是大脑思考的产物,行为是大脑发出的指令。所谓的通过行为提升认知,也是大脑要这么做的,一切都是认知为先,行为为后。提升认知才能改变行为。
“曾国藩对此有一番论述可以借鉴”
“足下功夫犹未到家,知而不行,非真知也,若一旦真知,自然能行。朱子说“义理不明,如何践履?”又说“知行常相顾,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又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