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上)
甩锅开始
上接前文。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这是崇祯诛杀袁崇焕罗列的最主要的几条理由,可是这些理由能站住脚吗?
以谋款则斩帅。
前文说过了袁崇焕谈和都是跟朝廷报备的,崇祯明旨授予了袁崇焕便宜行事之权的,崇祯还专门给袁崇焕发了一把尚方宝剑,也就是给了袁崇焕先斩后奏下属的权力。
登莱巡抚请撤是崇祯准许的,登莱巡抚一撤毛文龙正式成为了袁崇焕的直属部下,袁崇焕凭尚方宝剑可以斩毛文龙了。也就是说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的一切条件都是崇祯一手创造的。
但是崇祯是皇帝啊,所以他要不认账这谁也没办法,擅杀边帅的罪名袁崇焕也只能背上了。
不过崇祯还是没有坏到底,他还是认了谋款是自己同意的,所以在杀袁崇焕的罪名中的谋款前加了一个以(以其)字,表明这谋款是朝廷允许的。
但是这以市米则资盗,是怎么安上的呢?
网文爱宣称袁崇焕卖米给蒙古人就是资助了后金,可是他们却没有给出任何蒙古卖粮给后金的证据来。
我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段话网上流传甚广,没错大明朝276年不和亲,大明朝的公主从明仁宗开始就只能嫁小官宦家以避免外戚坐大;大明朝怎么会赔款只会做赔本的封贡买卖给周边送金银而已;大明朝从不割地只弃地把北京城都给弃成了国门而已;君王死社稷太对了,弘光帝把南京城扔给钱谦益连自个妈的都不要跑去芜湖投黄得功,清军灭了黄得功后他连水太凉都省了直接向清军乞活。
不纳贡更对,大明朝的岁赏又不是岁币,被人家用马刀指着给岁赏那不加纳贡那叫恩赐。
前文码字的说过袁崇焕初到山海关,朝廷给他的任务是去关外招募当地人当兵,可是因为关外地悉为哈剌慎诸部所据所以他没能去成。
汉代为汉家郡县的五原、云中、定襄三地在明朝时变成口外是唐代以来小冰河期影响的真实写照
哈剌慎是从口外地区过去辽东的,可口外地区就是曾经的明朝大宁卫,也就是后来兀良哈三卫的地盘,那么这个哈剌慎为何会从那里到辽东来呢?
兀良哈在明前中期的时候一会帮瓦剌、鞑靼打劫明朝,一会又砍了瓦剌鞑靼的脑袋向明朝领赏,十足的墙头草顺风倒。
但是这个墙头草自从被俺答汗收拾了后就老实多了,他们拿着明朝的岁赏和明朝做着生意小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的。
可俺答并没有就此对兀良哈放心,同时也为了防备辽西的察哈尔,于是他派自己得力助手哈剌慎部进入了兀良哈三卫的口外地区。
经过几十年的通婚融合,到了明末哈剌慎与兀良哈已经实质上合二为一了。
当后金占据了察哈尔旧地皇太极开始招揽口外的哈剌慎时,哈剌慎反应并不热烈只是和后金进行了一些贸易往来并没有表明立场,大概是因为跟明朝处久了有感情了(毕竟明朝再怎么也比后金银子多不是吗)。
码字的前文提过这时期正好是小冰河的高峰期,它对处于北方塞外的后金和蒙古的打击尤其严重。
口外地区驻牧的哈剌慎自然也没法幸免,崇祯元年末因为大雪灾牲畜大规模冻死而陷入了绝境。
崇祯二年(1619)年朵颜三卫迎来了终结
他们毕竟还是名义上的明朝卫所——朵颜三卫,于是在崇祯二年(1619年)初他们推举出了一个部落头领束不的,由他代表哈剌慎向蓟辽督师袁崇焕求援。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袁崇焕为此专门写了一份奏章递交到北京的兵部,请求崇祯帝允许开米市赈济口外的哈剌慎。
可是哈剌慎和后金有往来,因此对于袁崇焕的请求崇祯颇有疑虑,他批复道:
哈剌据报西夷市买货物,明是接应东夷,藉寇资盗。岂容听许?!你部(兵部)一面行督抚官,加紧提防,仍着袁崇焕俞安性详加计度奏。钦此。
这么看来‘以市米则资盗’其实崇祯有言在先发过御批的。
对此袁崇焕回奏如下图:
这份奏章里面袁崇焕把继续给哈剌慎抚赏的理由说得很清楚了,'夷肯坐而待毙乎......驱其与奴合'。
明朝不拉拢哈剌慎那么哈剌慎必然倒向后金,这样的结果就是哈剌慎会‘诱奴入犯蓟辽’。
那么结果如何呢?
哈剌慎三十六家向受抚赏,后为插汉所迫,且岁饥,有叛志。崇焕召至于边,亲抚慰,皆听命。
《明史》中记载的袁崇焕崇祯二年闰四月被加封太子太保的原因就是招抚了哈剌慎部。
袁崇焕确实赈济了哈剌慎,而崇祯还为此给他加衔太子太保。
然而,崇祯二年九月哈剌慎为后金先导攻入了关内!
这么看来‘以市米则资盗’确实可以坐实了。
可是,事情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吗?
真奇怪了,被网间说成对袁崇焕有求必应却当了冤大头的崇祯怎么东江核饷不采袁崇焕的建议,这会赈济哈剌慎也把袁崇焕提议的抚赏变成了记口售粮呢?
崇祯改为记口售粮的后果就是哈剌慎没能得到足够的粮食,因此饿死部民万计!
哈剌慎的酋长束不的在苦求明朝无果后转而向后金求援!
真是讽刺啊,实际上这一次明朝给予哈剌慎的粮食比后金援助哈剌慎的要多多了,但结果却是皇太极收服了哈剌慎的人心,哈剌慎万众不但为后金所用还对明朝满腔怨恨。
参与哈剌慎记口售粮的除了蓟辽督师袁崇焕还有蓟辽总督喻安性和顺天巡抚王元雅,如果袁崇焕是以市米则资盗,那么喻安性、王元雅不就是同罪了吗?
喻安性在奉诏参与了这次哈剌慎记口售粮后便坚决辞职回家了,一直到1654年崇祯自挂东南枝后十年才以80高龄寿终正寝。
顺天巡抚王元雅(词条多写为遵化巡抚,其实是顺天巡抚衙门在遵化的误记)在崇祯二年后金第一次入关之战中据守遵化,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先后战死。
王元雅《明史》没有他的传记,而且关于他的资料异常少,但至少是没有被追责。
以市米则资盗成立的话,那为啥当时参与哈剌慎记口售粮事务的三名督抚中只有袁崇焕被安上了这个罪名呢?
而且袁崇焕是严格按照崇祯的指示对哈剌慎记口售粮的,为此崇祯还擢升他为太子太保,怎么转眼就变成了以市米则资盗了呢?
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袁崇焕解释赈济哈剌慎三十六家的奏疏中有这么一段话,这段话被各种解读。
明粉的说这是袁崇焕与后金勾结的证据,他才给崇祯上疏半年时间后金就真的在哈剌慎引导下从蓟镇入寇了,他这是故意纵后金入关逼迫崇祯答应议和。
无知也有点限度行不行啊。
明朝九边示意图
蓟辽总督是吃干饭的吗?
蓟镇归属于蓟辽总督管辖这是明朝的定制,后金走蓟镇那该为此负责的就是蓟辽总督,袁崇焕要是敢管蓟镇的闲事那就是逾制真有不臣的嫌疑了。
可袁崇焕这个不懂揣摩领导想法的家伙还真的管过。
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
袁崇焕在崇祯裁减蓟镇守军时上疏反对过,所以他这里才会来一句兵力不加,他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忘了自个当时惹得崇祯下诏让他管好自己的辽东就行了。
不过后来崇祯似乎也忘了自个下诏让袁崇焕管好辽东就行这件事了。
看看人家喻安性多聪明,一看记口售粮给哈剌慎后北方形势不对,立马坚决辞职不干了。结果他比王元雅、袁崇焕多活了24年,比小他37岁的崇祯都多活了10年。
喻安性才是那个真正聪明的人,他虽然在崇祯朝为官才一年就已经看出了崇祯这个人不是个好共事的主。
滑头喻安性跟澳门颇有渊源
顺带一提,喻安性这人在明末清初并不知名,但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到了今天。澳门特区之所以只有32.9平方公里大,就是当年迫使澳门葡萄牙殖民者驱逐了收容的倭人后喻安性给划定的。
另外一件事也在北京城的金銮宝殿上孕育着,袁崇焕的命运其实更主要的是这件事决定的。
崇祯是明朝中后期最勤快的皇帝之一(明孝宗勤政上也不比崇祯差),所以他也是明朝中后期少有的不需要太监帮助理政的皇帝。
崇祯雷厉风行把阉党都收拾了,能起用的自然是被阉党扣上一个东林党名目贬谪的官员们。可是他很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些官员因为被阉党打击所以也抱团了。
这让多疑的崇祯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他有自己的办法。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爱用太监帮自己制衡内阁,崇祯不用太监他用一个人来帮自己制衡内阁。
温体仁
这个人就是温体仁。
《明史》记载似乎是钱谦益玩阴谋诡计故意不让周延儒入阁,这使得温体仁抓住机会扳倒了钱谦益得以被崇祯青睐从而平步青云。
具体的就是崇祯看到拟定的增补内阁新成员中没有周廷儒很疑惑,于是温体仁趁机上奏是钱谦益结党营私排挤了周廷儒。
可周延儒这会才36岁,礼部右侍郎才干了一年,他根本不够格入阁啊。
崇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可是为何崇祯对新的阁员名单里没有周延儒会感到疑惑呢?
显然崇祯是打了招呼的,但是周延儒一个资历浅另一个又风闻不佳(好男风),所以虽然皇帝打了招呼依旧被否了。
温体仁一下看到了机会趁机攻击钱谦益,搬出了天启二年(1612年)的所谓钱千秋科场弊案。
抓住机会的崇祯一顿操作猛如虎,钱谦益被罢职不算还被杖责。
钱谦益这人学问很好人品很渣,被阉党写入《东林点将录》的人基本都是跟魏忠贤不对付的,但是钱谦益是个例外。他给魏忠贤写了歌功颂德的文章唱过赞歌的,可依旧被阉党后来的二号人物崔呈秀弹劾而遭到罢免。
钱谦益到底怎么得罪了崔呈秀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考虑他的为人也不是啥令人奇怪的事情。
被明粉拿来当攻击东林靶子的钱谦益,偏偏是一位明粉推崇备至的‘反清义士’
不过‘水太凉’‘头皮痒’都是当时世人讽刺他的文学作品并不是真事,而崇祯之所以选他做为突破口打击朝臣结党,大概也是因为这人的人品太差好抓小辫子的关系吧。
需要说明一点,钱谦益之所以后来被乾隆打入《贰臣传乙》是因为他降清后依旧暗中从事反清活动,因此他陪冯铨这个大汉奸呆一起了还真是有点委屈。
总之钱谦益这件事后温体仁、周延儒这两个崇祯的‘自己人’地位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原本属于东林的周延儒对崇祯感激涕零,自然他日后要对崇祯投桃报李。
阉党已经不存在了,原本的东林政治同盟也就没有再维持的必要,所以东林内部分崩离析加之崇祯从中拨弄,日后互相倾轧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下篇大家再见了。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头条中搜索码字的文章,《明亡帝责——崇祯悲歌:毛文龙之死》或点击文末的传送门了解更多。
都到这了觉得码字的写得还不错的话就点个赞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