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征稿】学生厌学,也需要师者深思好问
学习应该是“累并快乐着”的美好事情,现实中却不乏动力不足乃至厌学、弃学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何不足,原因常常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大环境中某些地方存在的“读书无用论”等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本身基础差、学生家庭教育缺失、不当和出现变故等因素外,作为教师也有必要多去反思一下:个别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是否与自身有关,是否为转变厌学学生的学习态度而做出了必要的努力。
与学生平等地探讨过“不想学”的原因了吗?学生不用功学习乃至厌学情形的出现,都有着复杂的原因,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找到这种根源,其中最好的方式便是与学生坐下来平等而非居高临下地探讨这个问题。尽管这样的学生中有的不愿讲实情尤其是家庭中的所谓“隐私”,但只要教师给予学生以足够多的真诚和时间,学生是会愿意打开心扉进而同教师交流的。只要找到了真正的症结所在,做到了与学生心灵的顺畅沟通,剩下的改进工作便会变得相对容易了。
反思过教学中令学生昏昏欲睡的地方了吗?有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的授课方式,进而不喜欢其所教的这门课程的。作为教师来说,如果存在这方面的因素,无疑有责任来征求一下学生们的建议,如通过无记名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来帮助自己改进教学中不吸引学生的地方,进而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喜欢上课、喜欢学习。
教育学生过程中打击过他们的自尊心了吗?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便是或许个别教师缘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或情绪激动状态下,而不经意说出一句刺耳的话语,不料最终伤害了某位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我们常常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却很少考虑过一些言行对未成年的学生所造成的心灵伤害有多少。也许可以去抱怨现在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太差了,但也应该看到在现今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形下,这的确是一项综合工程和长期工程,绝非短期内能改变的,而应尊重、顺应现今未成年人成长中的新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转化措施让“良药”也不再“苦口”,如此不是会有更理想的结局吗?
与家长交流过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了吗?许多孩子不爱学习的重要原因便出在家庭方面如骄惯、放任等,因而解决“5(校内5天)+2(校外2天)﹦0”的问题便是势在必行。其中及时地与家长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尤其是共同制定些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在许多转化教育的实例中都得到了印证,无疑值得教育者去践行“家校携手”的理念。或许我们应该明白:最好的教育并非掌握在学校与教师手中,而是决定于家校双方的努力。
让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切实转变,重要的是调动起学生内心的上进热情,尽管这是一篇复杂的大文章,需要家校的共同努力,有时也绝非单靠教师的一己之力就能实现预期目的,甚至是需要对厌学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转化努力,但作为教育者只要用心去做,尤其是解决好上述四个问题,那么对于解决厌学的问题说,不是能起到必要的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