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论①
中药总论
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或矿物。
典籍记载已达3000种以上,对于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医学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以之作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药中植物性药材,将大多数使用也是更为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叫做本草学,本草学典籍和文学资料十分丰富,记载着我国人民发展和发明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中药的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所以人们把它称中药,中药学就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材质、性能、功效以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的发现与运用以及中药学的发展,如同中医学的发展一样,经历了长期的实验过程。
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与生产活动中,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了解了某些植物或动物及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或造成痛苦甚至死亡,从而使人们懂得在寻觅食物时有所辨别和选择。同时,为了同疾病作斗争,上述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也会启示人们对某些自然产物的治病效果和毒性作用予以注意,并进而加以利用,经过无数次显然是零星的分散的但确是有意识地适应观察、口传心授、实际体验,逐渐创造并积累起一些用药知识。经过反复的实践与认识过程,不断总结和交流,逐步形成了早期的药物疗法。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和文化的演进、生产力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对于药物的需要愈日剧增。
药物来源由野生药材,逐渐发展到部分人工栽培和驯养,并由动物、植物扩展到天然矿物以及若干人工制定。用药知识与经验也越渐丰富,记录和传播这些知识的方式也由最初的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记载了。
我国的医药学发达很早,正式的文字记载已经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西周时已有专业的医师,先秦诸子书中有关药物的治疗为数不少,《诗经》里有不少为诗人借以比喻引用的药物,《山海经》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物,其中不少沿用至今,70年代初出的《播出52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已达240余种。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2,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四点:①: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牲、烈性或副作用。②改变药物约性能,使之更适合病情需要。③便于制剂或贮藏。④使药纯净。
炮制方法:①修制②水制③火制④水火共制⑤其他制法(发芽、发酵、制霜、法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