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叫停”家长批改作业,家校合作还需更多的共识与行动
一、网络舆论关注点分析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11月10日-11月20日,相关网络文章共计22470篇/条,舆情走势于11月11日达到峰值。74.1%的舆情数据来自新浪微博,微博话题“全国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进入热搜榜,阅读量达2.5亿,讨论量1.3万。(见图1)
(图1:“多地叫停家长批改作业”舆情走势)
综合媒体报道评论、业界声音与网友意见发现,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见图2),归结如下:
(图2:“多地叫停家长批改作业”主要舆论关注点热度)
1.舆论普遍支持“叫停家长批改作业”的政策,但不认为叫停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近期的文件发布让各方看到了教育部门对此类问题的重视和对舆论关切的回应,但有不少网友认为,“严禁+督察+惩罚”的模式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也容易导致一味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的极端情况出现,这又会转而增加家长的焦虑情绪。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有的学校把教师指导学生“互批互改”作业也视为“学生代劳”予以取消。
2.呼吁为教师“减负”,期望教师科学合理设计作业。不少网友反映,部分地区仍存在教师非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呼吁为教师“减负”,同时希望教师能更加科学、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为学生“减负”,也为自己“减负”。
3.关注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当前,围绕布置作业、批改作业问题的讨论过于关注家校矛盾及家校双方的责任划分,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业界观点与建议梳理
在中国教育报刊社所属的蒲公英评论网上,多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就作业批改问题撰文表达意见建议。关注点主要聚焦于厘清家校责任边界、科学设计作业、学生负担过重、家长群管理四个方面。
1.厘清家校责任边界。作业批改问题之所以争议不断,原因在于家校责任边界没有厘清。有评论员指出,家长和学校要各守边界,家长作业既推卸了教师的责任,又侵犯了家长的尊严和权利,也为课外辅导班提供了市场。也有评论员认为,对于家长批改作业一事,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部分家长具有参与孩子作业批改的主观意愿和现实条件,学校应当予以引导和鼓励。还有评论员认为,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为家长安排一定的角色,这既是对家长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重视,也可帮助家长熟悉学生的现状,精准提高学习效果;
2.科学设计作业。在此次讨论中,有不少网友期望教师科学合理设计作业。有评论员认为,作业布置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宜在量上搞“一刀切”,要倡导教师布置“弹性”作业。也有观点认为,加强作业管理,要引导教师准确理解教学成绩与作业“质”“量”的关系,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给作业“瘦身”,同时还要防止作业“教辅化”。
3.学生负担过重。在部分基层教育工作者看来,学生作业由谁批改问题只是表象,其根源在于学生负担过重。一种观点认为,相关文件对学生作业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从现实来看,鲜有人质疑大量家庭作业的合理性。另一种观点认为,除了教学工作,教师的时间被各种非教学任务填满,教师不得已将批改作业的任务转嫁给家长。教师转嫁责任固然不对,要让教师确实担起责任,首先要给教师“松绑”。
4.做好家长群管理。对于家长指出的家长群“异化”问题,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这种异化背后既有校方管理的缺位,还受家校关系没有理顺的影响。让家长群回归本义,还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三、地方与学校优秀案例介绍
案例1. 北京顺义:构建“共谋、共建、共育、共生”的家校社关系
北京顺义区发挥自身融联互通、整合资源的优势,开展家长教育工作,以打造区域教育共同体为目标,构建了“共谋、共建、共育、共生”的家校社新型关系。
如今,顺义已经构建了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以区社教中心为龙头,“1+25+553”构建了覆盖所有社区学校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家校社领导小组牵头,建立了三级社区教育网络联动管理体系。社区教育中心还将顺义学习网打造成顺义区家长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目前提供各类家庭教育在线资源达3万集。
案例2. 深圳福田: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深圳福田区通过组建家庭教育团队、开展全区家庭教育指导、加强系统管理、构建家庭教育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汲取国际经验5个方面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在构建家庭教育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方面,福田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系统、四个途径”的基本理念。一个中心,即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中心;两个系统,分别是学生健康成长系统和家庭成长系统,课程内容以学生成长的需要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家庭成长的需要及家长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包括良好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构建;四个途径分别是春晖家长学校课堂教学系统,学习型家庭构建系统,寓教于乐的活动课程系统,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心个性化辅导平台系统。
案例3. 四川南充: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安排
南充市规定,学校在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时,要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总体安排,校长们要担负起家长学校规划、实施、发展责任。南充市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的方式开展家校共育。除了日常教学外,家长学校还需准确把握家长的教育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为家长送上贴心服务和指导。
南充市会定期举行家长学校教师技能大赛。比赛中,参赛老师从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等不同角度,通过多媒体教学、现场讲授的形式,展示了家校联合、功能互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创新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与家长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案例4. 南京天印高级中学:探索“家长进驻校园”新形式
针对家校合作意识不强、家校合作缺少计划、家校合作关系疏离、家校合作层次较低、家校合作地位悬殊等问题,南京天印高级中学探索了“家长进驻校园”新形式,通过邀请家长进校园进行常规管理的视导、让家长进教室听课、让家长进食堂检查食品安全、同性别的家长进宿舍了解住宿情况等形式,让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合作者”。
1.构建“六心”行动服务机制。一是召开新生家长会,提醒家长“用心”关注孩子成长;二是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包括愿景、思路、课程文化、教师精神等,让家长成为“知心”朋友;三是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热心”参与;四是公布食堂每周菜谱,让家长对孩子的饮食“放心”;五是鼓励家长参与亲子运动会,让家长“开心”;六是建立家校沟通微信公众平台,鼓励家长借助网络对孩子的进步加油点赞,对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掏心”,提出意见。
2.构建“八大”参与互动机制。一是参与每月一次的家长学校;二是参与双月一次的家长社团活动;三是参与每学期一次的亲子活动;四是参与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五是参与年度家长节活动;六是请有职业特长的家长担任轮值教师,拓展学生视野;七是开展“家长有话说”活动,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优秀家长的育儿心得,鼓励家长分享展示,交流沟通,实现互助共生。八是邀请家长担任问题家庭的教育指导师,帮扶其他存在较大教育问题的家庭。
3.构建“四方互评”的约束机制。从教师评价学生,到学生评价学校,再到学校评价家长,最后家庭评价老师。通过互相评价,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建”的目标。多主体参与,多主体受益,促进多方和谐进步。
案例5. 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学生多为中科院各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子女,为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教育,学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同时,学校还通过课程合作促进家庭、学校、社会融合发展,协同育人,将家长变为课程参与者、课程开发者、课程实施者。
2018年,学校经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选举了有威信、不同工作岗位、热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家长成为家长委员会委员。学校形成了以德育干部牵头,年级组长、工会委员协助,班级、年级家长代表积极参与的家长合作委员会,并形成三级管理,即班级家长委员会委员2~3 人;年级家长委员会,5~7人;学校家长委员会 10~20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 3人。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有关工作,解决有关问题。
办学五年,家长在课程中的角色实现了转变升级。在学科课程上,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语、数、英三科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进校园做观众、考官和评委,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业以外的多元成长,对学校的信任与日俱增,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课程开发的行列,结合教育背景、工作领域在每周一次两课时的实践课中真正成为开发者,为孩子们走进中科院院所、博物馆以及邀请各领域的知名人士走进启元百家讲堂积极献力。
案例6.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用好八条家校合作策略
学校建校伊始就将建设高效家委会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学校在家委会实践中探索出八条家校合作策略,通过开发活动载体、搭建交流平台,拓宽拓深家委会功能,助推学校发展。
策略一:“通”,即沟通、交流;策略二:“督”,即监督、督促;策略三:“享”,即分享、体验;策略四:“研”,即研发、研究;策略五:“转”,即转变、转化;策略六:“融”,即融合、融洽;策略七:“主”,即自主、自发;策略八:“同”,即同心、同德。
此外,江苏常州北郊初中的家校互动坊、翠竹中学的“落地式”家校合作、江苏昆山新镇小学构建“一家·一课程”、山东博兴第一小学的“三四五”模式、首师大附中借助大数据打造“教家长做智慧父母”家校合作学习平台等做法和经验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