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灸的原理
十字灸法,是指在腹部用隔善灸调理三焦疾病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函括了脐灸、关元灸、中脘灸、天枢灸、气海灸、大横灸、中极灸……,充分发挥特定穴中的募穴与神阙穴的科学配伍作用,火力集中,温通力強、调动十二经与奇经八脉的协同作用,集温化、升腾、疏泻、通调、化瘀、固精、平衡,矫健等功能为一体,综合性的治理三焦的疾病。
何为三焦? 三焦为六腑之一,在人体的躯体分三个节(段、区域),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它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括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它脏器均在其中,是上、中、下焦的合称。膈以上为上焦,即胸部,内有心、肺;膈脐之间为中焦,即上腹部,内有脾、胃、肝、胆;脐以下为下焦,即下腹部,内有肾、膀胱、大肠、小肠、生殖器,三焦分区见图一、图二。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以督灸治疗脊痹中发现督灸扶阳祛湿,破瘀散结,壮骨透肌的作用尤佳,脊柱的疼痛、僵硬,恶寒、疲惫感很快减轻或消失。但是,经常反复发作,有的缠绵难愈。探究其因与三焦的慢性病灶有关。如五官疾病、食道炎、肺炎、心内膜炎、肝、胆囊、胃、十二指肠、脾、胰、大肠、小肠、膀胱、肾、前列腺、子宫、卵巢及直肠等脏器的疾病。督灸时三焦的病症虽有好转,但较慢,配上十字灸后症状缓解较快,病情不易复发,故创立了“十字灸”。
十字灸和脐灸属于同源,开始用督灸后配合脐灸,脐灸的经气感传较慢,气至病所的速度迟缓。脊痹是个顽固性疑难病,脏腑与官窍的疾病都可诱发脊痹的发生与发展,依据临床的需求,以预防为主,所以拓宽了脐灸的应用范围。十字灸虽属于外治之法,但同归于内治之理,所不同者,法尔。
十字灸的创立基于中医理论,中医是以阴阳、五行、经络、脏腑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阴阳为天地之道,阴阳者,一分为二。用以说明天地间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哲学理论和方法。如“人”字,上为阳,下为阴,故有知一“人”字便能行医的说法。
实际上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函义不同,如头为阳、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 腑为阳、脏为阴、明为阳、暗为阴……。在同一的部位或事物中又有化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人群中的男女,男为阳、女为阴;男中有阴阳,女中也有阴阳。还比如气为阳,血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功能的为阳、物质的为阴;热为阳、寒为阴……。阴阳的关系互为根本互相依存,如无阳则无阴、无上则无下、无热则无寒……,缺一不成对立统一。阴阳的转換规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指出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的互源互用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自然界和人体内十分普遍,如自然界中四时寒热的更替和气候的相应变化,是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结果。阴阳二气虽然是对立制约的,但又是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缺一不可,只有平衡才能保持对立、统一。如夏天虽热,但阴从阳生(夏至一阴生),雨水增多;冬日虽寒,但阳从阴化(冬至一阳生),干燥少雨,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阴生阳长,阳杀阴藏”。
在人体方面,体现在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精”与“气”。精有形属阴,气无形属阳。精气输布于背部为阳(六腑为阳),深藏于腹部为阴(五脏为阴)。由此可知腹为阴气所聚之处,阴性寒,寒则凝,凝则结聚,结聚不通,易生疼痛。寒凝导致经络瘀滞,也是诱发肥胖和其它疾病的基础。
在腹部经脉有六条阴经,即任脉、冲脉、带脉,肾脉、肝脉、脾脉;二条阳经,胃经和胆经。腹部形如壇壮,储纳万物制造精华,即是精气的资生地(收购站与加工厂),又是各脏器能量的发射点,是生命活动的大本营,故为后天之本。如果腹部经络不通,温度过低,都会影响腹部机能,表现为精华不能利用变成废物,中医叫水饮、痰湿、瘀血……引发各种疾病。而在腹部十字灸对调理腹部的慢性疾病,起到直接效应。
十字灸具有,温中散寒,疏肝和胃,健脾利湿,滋阴生精,升清降浊,固本止汗,理气活血,调经养颜,瘦身健美,宁心安神,改善睡眠等功效。
操作程序:
1、选择体位,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
2、取穴,以神阙穴为中心。
3、做出+字标志。
4、消毒。
5、铺姜。
6、放置艾绒。
7、点火。
8、若需灸多壮,更换艾绒。
9、灸毕移去姜和艾灰。
10、清理灸处。用暖热毛巾擦去艾灰和姜沫。
11、腹部保暖。
十字灸适用于三焦的寒性疾病和养生保健。如感冒、中耳炎、虹膜炎、咽喉炎、牙周炎、气管炎、肺炎、鼻炎、食道炎、乳腺增生、胃炎、胆囊炎、十二指肠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遗尿、遗精、阳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直肠炎、结肠炎、膀胱炎、附件炎、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尿路感染、失眠、焦虑、多汗、肥胖症、不孕症、黄斑、青春美丽痘……。
1、禁忌症
十字灸的注意事项同督灸一样,凡是大饥、大渴、过劳、惊恐、大汗、大失血、脑怒、过度悲伤时忌灸,防止晕灸。高血压、糖尿病在病情稳定时保健灸;癫、狂、痫发病期禁灸;癌症在手术后化疗、放疗后可配后十字灸;心脏病不稳定期慎重不灸为好。
2、操作时防止火灾
操作时备有水缸或水杯,将火柴或线香残端、脱落的艾火及时放入水缸内灭火,以防火灾。
3、控制施灸量
灸量由少到多,逐渐过度,养生保健灸量宜少,治病灸量宜大,依据体质和病情,因时制宜,因人而异。
4、遇到灸后反应,一定查找原因,对因对症及时纠正。
5、大便干结者,调肠通便后才能灸。
6、低血压者,查明原因再灸。
7、施灸过程中、嘱朋友多喝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