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两件事情,你很难真正自信起来
自
信
一个自信的人到底平时需要做些什么?如何才能够使一个人真正达到自信呢?今天我们主要说两件事情,只要你明白这两个道理 并去执行,那么一定可以达到真正的自信。
荷花与竹子定律
所谓的“自信”和“改变”,如果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去深入了解本质,那么你将永远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到夏天的时候我们都见过池塘里的荷花,可能你并没有去思考荷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只是觉得很漂亮。当你认真去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那就是荷花开放的规律。这个规律背后的本质,是我们每一个想要自信的人所需要理解的。
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的2倍数量在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15天?错!是第29天。
这就是荷花定律。而且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也讲到过这个故事。但是以前的重点是在说这个定律,也可以理解为是在讲道理!可是要使一个人改变,光讲道理很难对人有帮助,所讲的内容得能落地,能让人理解以后去执行。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观念而影响他的行为,这样才真正有效。
两个池塘里的荷花,它第一天开放的只是开很小一部分,到了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
那么这对于我们改变自己来说有什么启示?改变不是你今天努力了,马上就可以看到结果,今天早上你5点起床,然后读了两个小时书,到晚上就能够看到自己改变的结果;或者你今天学了一个课程,明天就想可以出师,这是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不现实的。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有这样心态的人会呈现出另一番人生的景象: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地开,玩命地开,但是他嘴上说懂了这个“荷花定律”,但并不能执行,就不是真正的懂。渐渐的,他的内心开始感到枯燥甚、厌烦,因为持续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在过程当中放弃。
自信的本质是积累,你现在的状态不是因为你昨天努力而产生的,其实是在三年前就已经决定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你的生活习惯、你的言行举止、你的思维方式、你的作息规律等,综合在一起后,经过三年的沉淀和发酵,才成为你现在的状态!而你现在想要的改变,绝非明天就能看到结果,同样需要你从各个方面入手,经过至少三年的沉淀和发酵,才会达到真正的改变。到那个时候,你不是在渴求自信,而是你每天从内心所散发出的气息,给人的感觉就是自信。因为经过三年的沉淀后,你的生活习惯能够自控、你的言行举止恰当、你的思维方式灵活......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 仅长了3cm。
那在这4年当中你会认为竹子是个能长高的植物吗?你可能会觉得他只能长3厘米了。但这只是“现象”,既然是现象,就是会变的。如果你不去思考它的本质,你就会对所有事物琢磨不透。然而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近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如果你前4年都没有在意过那3cm,而只是看到第5年时竹子以每天近30cm的速度生长,又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这就是现象的变化,大多数人都会如此,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就开始对事物下定义、谈看法。
那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竹子在4年前就开始生长,因为竹子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要长几十米高,所以它的内心并不“浮躁”(急着露头),而是先将根向周围的土壤延伸了数百平米,与其他的树根形成盘根错节的交织,达到了稳定的基础后,到第五年才开始疯狂的成长。
那我们试想:如果竹子刚一开始就疯狂的长高,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大胆的想一想!只要你想通了这个问题,你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很多人也想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可是他心里急啊、怕啊,急的是自己努力了得不到回报、得不到认可,怕的是自己的努力打水票了、怕自己改变不了怎么办。
如果竹子一开始就疯狂的长高,几天时间长十几米高,一场暴风雨后将倒下一片,甚至是连根拔起。树大招风,竹子长高了同样招风,你没有很深的根,只在乎表面的现象是多么的光鲜亮丽,难免会死的很难看。
延迟满足
在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这个实验是在一所幼儿园开始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
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实验最早是被用来研究儿童何时会发展出自控能力的,但是在后续的不断跟踪当中,科学家们却有了意外的发现:相对于那些立刻选择奖励的孩子,当年能够选择多等待一会最后拿到双倍奖励的孩子们在上学的时候通常能够拿到更加优异的成绩,甚至是在工作之后,也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延迟满足是为了更长远的价值而放弃短期满足的选择取向,它能够更多地体现出一个人的自制能力。
每个人都有追寻快乐的本能,每当我们刷着某音,看到那些有趣的短视频的时候,就会停不下来,这是因为你的大脑在这个过程中分泌了大量的多巴胺,于是你觉得非常开心。这个时候,你就在体验一种“即时满足”。
也可以说即时满足可以让人很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和满足往往停留在一个比较表面的层次。面对大量的好玩的视频,同样也有人选择不去看或者是有节制地看,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我提升上面。
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于快乐的需求少一些,而是他们更加了解时间是怎么回事,他们能够“延迟满足”——即割舍掉短期的快乐,追求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你今天投入学习、投入到改变的过程中,晚上就想看到结果,这其实就是一种及时满足的心理。通过上面的实验就可以看出,及时满足的心理,很难实现更大价值的目标。因为你缺乏自控力!我能做的,是影响你的思想,而你能做的,是通过接受这些思想,而影响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