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潮之下,啃骨头自助火锅能火多久?
夏天即将到来,成都的小龙虾的店都场面火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以啃骨头为代表的自助火锅近年也悄然袭来,风头正劲。
很多经营此类业态的店铺基本上都是人流如织,门庭若市,大有力缆狂澜之势,似乎给不景气的餐饮业带来了一股新风。众多人随之跟风,于是乎很多经营不景气的小龙虾店都立马改弦易辙,更换门庭,快马加鞭地做起了啃骨头自助火锅,生怕错过了良好商机。看见很多人盲目追随啃骨头自助火锅这个架势,同行问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今天和大家聊一聊。
图片
01
啃骨头火锅凭啥火起来的?
因为啃骨头自助火锅形成今天短暂火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时事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下结论。首先它是两个成熟产品的结合,就是把“啃骨头”和“火锅”(或者说自助火锅)简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中形成的一种餐饮现象。“啃骨头”这个产品在成都低端的餐饮市场早在几年前就有了。原本是用猪脸颊骨经过卤煮成菜,后又经过卤煮、油炸,再炒制的烹饪演变。相似于干锅菜品的形式出现在餐饮市场,大多是在一些餐饮小店、冷淡杯、夜排档店类的产品,按斤或按份数来销售,以经济实惠、味美价廉,满足一些低端消费或午夜消遣佐酒人群的青睐而获客。啃骨头产品大量出现在成都餐饮市场,历史不过10年,但一直不温不火;而火锅早已在大江南北占据着餐饮消费的半壁江山,但是他们都各自安好的生活在餐饮市场中。餐饮行业总是不缺奇才,总能在不经觉间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比如把啃骨头和火锅结合和在一起,不论这一现象维持多久暂缺不论,虽不能说是一大创举,毕竟还没有创造出神化,但也算是一段创造性的大胆尝试。有人形象的戏言这一现象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其主要原因是指打着啃骨头的旗号,吃廉价的火锅而已。
图片
啃骨头自助火锅,有的餐饮店也叫做酱骨头自助火锅,还有人做啃骨头串串香,不论表面形式如何,其具体的差异化并不明显,归根结底本质相同。但是这里的啃骨头早已不是当年的猪脸颊骨了,而是换做了猪脊背骨,加工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汆水、卤煮、油炸到烤箱烤制,做法多样。有五香也有麻辣,还配以干碟子蘸食,简单的总结就是制作工艺多样化,味型多变化,对曾经的啃骨头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啃骨头自助火锅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经营商家的招牌几乎雷同,区别不大,招牌简易,“啃骨头”是前缀,“自助火锅”是后缀;最明显的,就是低价告示,基本上都在招牌的显眼位置写着38元--39.8元/客,明确地告示你消费可控;
二是就餐形式为自助式,店家绝大数都给你推荐鸳鸯锅,味碟自调,骨头随便啃,不论荤素菜品、小吃、水果等,所有菜品自取;三是酒水饮品、锅底费、餐位费等另算,这是隐形的。
啃骨头自助火锅为什么这么火呢?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是低价营销的定位策略。招牌上写着不到40元的人均消费,首先就具有给客人传递出明显的消费可控的信息;二是菜品自助,随便吃,具有随意性和选择性强的优势。这两年,和猪本身扯不清的东西都不便宜,人的定向思维是猪骨头也不便宜,给食客定向消费的逻辑思维便是“消费划算”,这也就是特殊时期导致人们对猪肉食物的认识问题;三是有机的组合。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饮食业态中最火爆的还是火锅的消费形式,啃骨头自助火锅既有火锅消费形式的体现,还有啃骨头的元素,消费价格相对低廉,获得大众消费的基础和认可;四是商家的行销手段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从低价到产品的丰富,从各种渠道的大力宣传都是主要原因之一。
图片
啃骨头自助火锅真的低价吗?表面上看是肯定的,但实际上不一定。每客消费不到40元是一个菜品消费基础概念,实际消费是要收取油碟费、锅底费、餐位费等隐性费用的,就算你不用酒水饮品,人均消费大致都要达到55元左右。新冠疫情后,人们常说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只要还能出门消费,没有几个人不来一点酒水呢!这样一来二去,一般情况人均大致在80-100元左右,由此说明,消费还是不算低的。商家为什么不愿意提供全红汤的锅底呢?因为红汤的锅底成本太高,所以一般情况都是鸳鸯锅底,便是这个隐情。提供的荤菜原材料,包括啃骨头,绝大多数都是冻货食材。不赚钱的生意就是耍流氓,商家要生存,必然或选用低价的物品,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不良商家也有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大家对啃骨头自助火锅能火多久,能火多久没有清晰的判断。商家参差不齐,自然就会有趁机捞快钱的商家不负责任,只管压低原材料进价成本,不管原材料采购品质。
02
啃骨头火锅能火多久?
啃骨头自助火锅能走多远?我们先来看看它在成都的餐饮市场过得怎么样。啃骨头自助火锅一开始就是在成都市区的周边开始发展,逐步向周边扩散蔓延,时至今日,市区中心区域即一环路内基本上是少之又少,而且现在基本上已经出现了萎缩迹象。在大成都范围内有闭店潮的现象,但是在成都市以外的周边县市继续发展,甚至在省外依旧不断的发展中。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会想起曾经红极一时的柴火鸡现象,基本上也是这样的情况,柴火鸡始于成都华阳,是借鉴东北地锅菜而成。
图片
它在成都市区始终没有火起来,而在二环路以外的区域,特别是三环及绕城范围内一发不可收拾,逐步扩展到成都周边县市等区域,甚至是省外都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那些经营农家乐的地方,经营火爆。那时跟风早的人都赚了第一桶金,后来随着盲目跟风,差异化不明显,新鲜体验感的过度消费等因素慢慢淡出,特别是市政府对环保提出强烈的管控措施后,柴火鸡首当其冲受其影响,逐渐消退。但是坚守柴火鸡经营有特色的商家依旧顽强健康的生活,就在当下,都活得尚好,深受食客的爱戴,只是在店家数量上没有了往昔的辉煌罢了。反观啃骨头自助火锅,同出一辙。一位经营啃骨头自助火锅的同行给我分享过,他说成都市内人口虽然密集,但是在疫情时有发生的当下,人们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大,不会邀约一大帮人来就餐。另外啃骨头自助火锅毕竟档次较低,品质不够好,对客户的选择少必然就是低端的消费人群,要想提高营业额,必然只能在翻台率上想办法。可是经营此类的餐饮营业面积基本不会超过400平方米,绝大数数都是200平方米的中小型餐饮店,提高不了翻台率就难以提高营业额。加上自助餐消费一旦达不到消费量的情况下,浪费是比较明显的,店家的成本支出较大,一些人跟风以后发现并不能达到想象中的那样挣钱的时候,要么采用低品质的原材料艰难维持,要么闭店另谋出路。但是在一些农村集镇、周边县市的经营者反而还比市区好很多,主要体现在这些地方老百姓生活品质比以前提高不少,也舍得在外边吃饭消费,饭点时经常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大帮人来。另外对原材料品质的认识度不足,比如对肉类的冻货原材料辨别性的问题上,远不及大城市的人见多识广,从食材到味道的挑剔性少等。加上这些区域的疫情安全方面因人口流动性不大,相对更安全等优势,让这些区域的经营者能够快乐的生存。省外来说,大家对川菜的口味是完全认可和接受的,起源于成都这一新型模式的餐饮现象通过一定时间后,才能逐渐在外边蔓延发展起来。
图片
即使在成都市场这类模式逐渐消退,但由于信息传递需要一定时间等原因,外省还是要发展一段时间以后才可能会出现颓势,而有些产品在有些地方从此开花结果,壮大做强。
既是某一产品在其发源地从此消亡,也对其没有影响的餐饮现象都是存在的,这就是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
03
啃骨头火锅未来会如何?
啃骨头自助火锅不会短时间消亡,也不会经久不衰的火爆发展。
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其品质不高,决定品质不高的主要因素是自身设定的人均消费,表面低价,隐形高价,最终导致客人的不认可。要想走得长远,就必然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一是要提高原材料品质,宁可高价进购保品质,不可低价进次货。二是减少冻货原材料,增加新鲜食材,或者提高冻货处理的技术水平。三是增加原材料品种,扩大菜品展示区。
从荤素、海鲜、小吃、甜品、粥品、水果等,不断尝试着推陈出新,寻找适合自己的原材料,但是要明白货卖堆山,尽可能给消费者创造出“消费划算”的根本理念。四是优化产品及产品结构,深化“啃骨头”的具体内涵。现在很多店不外乎就是卤煮或烤炸的啃骨头,而没有将啃骨头产品从味型、品类、呈现形式上进行研究,制作出啃骨头系列产品,做出具有特色鲜明的啃骨头来。比如,既然是啃骨头自助火锅,为什么就不能在白汤锅中加入品质上乘的“啃骨头”呢?为什么那一锅白汤就不能变换成菌汤、番茄汤等呢?啃骨头自助火锅要走天下,就应当先把啃骨头这个产品优化出来,做出特色来,这个是需要研究的,发掘的,而不是像现在一成不变的推出,谁最大限度的做好“啃骨头”系列的延伸产品,极致的产品,谁就能活的久,活的健康,笑口常开。五是加强食品卫生,提高安全性。必须深刻认识到新冠疫情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它或许是一个持久性的问题,人们的安全意识早已改变,饮食习惯必然也要改变。不管任何时候,都要把关好食品采购的安全、店内储存的安全、烹饪制作的安全、环境卫生的安全、食客就餐时一系列的安全措施等,是赢得顾客认可的最大课题。比如给食客送一个合格的口罩,表面上看着好像是营销的一部分,其实更多的还是为客人提醒健康的重要性,做好一个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商家。时代不拒绝进步,社会不拒绝发展,饮食不拒绝安全,人类不拒绝健康,只有掌握好这一精髓,就能召唤适合自己的客户群体。
图片
就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武汉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们的另一家啃骨头自助火锅又开张了,让我有空过去看看,前面开的几家经营都不错。我除了祝福也有嘱咐,经营规模不能太多,战线不能太长,产品功能要优化,店面管理要提高,顾客安全要增强,餐饮动态要关注。电话中啰嗦了30分钟之久,大致内容都是这边稿子中的内容,也祝愿所有开啃骨头自助火锅的同行随时警醒,既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过度忧愁。而是要应对当下的环境,认真研究餐饮发展动态,不断快速地优化自己的产品,满足适合自己消费人群的最大需求,就能健康的等到餐饮的春天,这既适合啃骨头自助火锅,也适合其他的一些餐饮业态。祝愿啃骨头自助火锅不只是一个短暂的餐饮现象,而是一个长久的餐饮业态存在于餐饮市场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