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读书笔记第三篇3--伤阳就是在折寿

读经典,领略古人智慧。
【原文】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风为百病之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在内经中不同的篇章中多次提到。风邪也是六淫邪气之首。
只要人能够保持精神安定,保持阳气的正常运行,就能使腠理密闭,这样风邪就不能入侵身体。这里保持阳气的正常运行,就要按照之前说的四气调神,做好养生。
【原文】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病久不愈,邪留体内,则会内传并进一步演变,到了上下不通、阴阳阻隔的时候,虽有良医,也无能为力了。阳气有他本来的运行轨道,如果一个人病了,也就是阳气的运行轨道出了问题,时间一长整个机体就会发生改变,这个时候行和气的层面都出问题了,就不好调理了。
阳气本是生命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阳气出现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导致死亡。对于这种阳气蓄积,阻隔不通者,应采用通泻的方法治疗,如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粗疏的医生所误,就会导致死亡。
可见阳气既要充足,又要正常的流动,不能郁阻。
【原文】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人身的阳气一天的运行的情况和天地一天的运行的情况是同步的。一天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日出天亮的时候,人体的阳气开始生发,到了中午阳气达到最旺盛,日落的时候,阳气渐渐衰退。阳气外出的门也将关闭。
到了日落之后阳气已经内收了,天地自然也是阳气虚,阴气盛,因此这个时候最好的养生就是休息。让阳气收藏于内。这时候不要扰动筋骨,不要去接触雾露。
如果违反了这三个时间(早中晚)阳气变化的规律,人就会生病,使身体困乏憔悴。古人倡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是顺应天地之道的。现在我们晚上熬夜通宵,其实是在消耗自己的阳气,损减自己的寿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