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美学的海洋
徜徉于美学的海洋
—读《美学散步》部分有感
2.19 柳淏君
朱光潜先生曾言:“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偶尔放缓前进的脚步,让灵魂赶上身体的步伐,摆脱物质的金锁,沉浸于审美世界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幸福,不失为人生这一大幸事也。今日,我初读《美学散步》,于字里行里感受美学奥妙。
康德说:“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书中谈到,“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若放弃了美,艺术可以供给知识,宣扬道德,服务于实际的某一目的,但不是艺术了。”的确,美学的意旨在乎人的个性及意识取向,其根本在于人内心对生活之美、生命诗意的考量。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至一个精致的瓷碗,一副华丽的首饰;大到瑰丽宫殿,锦绣山河;都洋溢着美学的魅力。于你我而言,美学恰是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质量的升华,起到重要影响。
书中提及王摩诘这一美学代表,诗中有画,画中藏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叹对自然风光的感悟。忽而想起一名民间艺术家,执着于木雕艺术,历经数十年雕刻创作,探索人性深处的束缚与开放。他说:“现在我会选用最天然的木材,接受他残缺的状态,让它有二次生命的产生,认真生活就会反映到作品上面。”多么美的话语啊!多么诗意的生活态度啊!认真生活品味美学真谛,深远如海,味之不尽。
审美需移情,如实的深入反映到心里,再放射出来,则有了川端康成凌晨四点半看海棠花未眠,则有了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则有了汪曾祺的瓶瓶罐罐,则有了叶嘉莹的空谷幽兰。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而心的陶冶、修炼和锻炼更为重要。
司空图说:“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评价艺术人格的胸襟气象。唯有怀揣一颗空明的觉心,才可容纳万境,浸入生命,“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收获对美的感悟和思考,以及灵魂的洗礼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