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厥阴病,及其分型和治疗

千古疑难厥阴病,坑了无数的经方大家,已故大家李阳波,在《伤寒论坛讲记》一书中提到,他的经验,寒证易治,热病难治。但我想,他可能是遇到了厥阴病。在这瞎扯之前,首先要声明,李阳波的水平可比我高太多了。决定一个人水平的高低,是看他临证时候能不能开出正确的方子,而不是做我这种理论性的工作,而开方这件事情,练到一定程度是会有第六感帮忙的,例如已故的经方大师陈潮祖就到了这种境界,即便是用脏腑辨证也能开出正确的经方。咱们这样粗浅的功力,还得从最基本的招式开始练。结合现代西医学的认识,其实中医里一些说的比较玄的东西是可以具象化的。由于确实没看到谁给初学者把厥阴讲明白了,所以想起来杜撰一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厥阴,而不是去讲那些玄而又玄的。也许某天某位中医学院毕业的后辈看到了,就能把九阴真经第九重打通了。

先说说哪些证型不是厥阴病。很多人都以为寒热错杂就是厥阴病,这是不对的。举个例子,胃溃疡,胃部有炎症的时候,除了用一张经方,还需要加点黄连消炎,例如需要理中汤加黄连,又或者半夏泻心汤,寒热错杂,但跟厥阴没半毛钱关系。这种情况是同时得了伤寒和温病,需要一张伤寒的方子和一张温病的方子合方处理。温病的药物,无异于西医的抗生素,但抗微生物谱更广,靶向性更好,像贯众、虎杖这类药还能同时抗病毒。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候是很有用的,有些人需要石膏,有些人则需要连柏、犀角,一旦用错了层次,不仅没效果,还会打伤人。在慢病的领域,温病大多是伤寒的并发症,所以仍然离不开六经辨证。比如皮肤病,如果用皮肤的温病合并整体的伤寒,这样的思路来处理,效果会很好。无非就是一张伤寒的方子打底,加上控制皮肤炎症的治温病的药物,类似的方剂还有如黄连温胆汤。

胡老一派认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阳证,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这种分类也不能说它错了,只是这样的分类就导致了把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归入厥阴病的方证,那么是不是既治太阴少阴,又治阳经的方子就是厥阴病的方子呢?那么茵陈术附汤,肝胆湿热+脾肾阳虚,寒热错杂,是不是厥阴病呢?这个观点恐怕还是有点问题的。

个人比较赞同唐容川对厥阴病的认识,唐容川认为厥阴病的本质是阴阳分裂。下面试图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什么叫阴阳分裂。所谓阴阳分裂,也就是仲景说的阴阳气不相顺接,阴阳气被一定程度隔绝的情况。中医的身体观,除了解剖学身体,还有一个“阳”的身体,由无形的东西组成。首先,六经存在于这个无形的身体中;其次,处理六经优于处理解剖学身体。六经相当于一个骨架,骨架里填入的血肉,也就是解剖学身体,才是古方中医眼中的“阴”。在伤寒理论中,很清晰地可以看到这个脉络。宋本伤寒论第29条明确指出,阴阳两虚的时候先救阳再救阴也体现了这个思路。正常人体,阴阳气相顺接,指的是无形身体中的能量有形身体中的物质能够顺利地相互转化。从用药反应的角度观察,阴阳分裂会导致用热药就上火发炎,用寒凉润药就或腹泻,或肢冷,或尿频,或骨痛。这是物质能量转化障碍的表现,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小心遇到了厥阴病,有的厥阴病是非常隐匿的。这种厥阴病的状态,跟少阴病的上热下寒是非常不一样的。少阴病的上热是虚热,只需要补阳潜阳就可以解决,而厥阴的上热却是实热,是真正的温病那种发炎。厥阴病的阴阳分裂,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一类是疏泄太过的乌梅丸证,另一类是类似四逆散的当归四逆汤证,是疏泄不及。两种基本证型同在厥阴框架下,却表现为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治法也是互斥的,下文会继续深入讨论。

厥阴病中乌梅丸证少阴病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既表现出阴的一侧(解剖学身体)的实证,同时还表现出阳的一侧的亢进。这种亢进,你去补阴是没有效果的,镇肝息风也是无效的。它不像少阴病的上热下寒,用滋阴的方法也许上面的热就下来了。厥阴病,需要做的事情是“调节”,这个调节很大可能性调节的是免疫系统。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确能起到调节作用,但是它这个调节是通过调节少阳来完成的,少阳和厥阴是“枢”,调节少阳同样能调节阴阳,但是调节少阳和调节厥阴,作用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少阳大多是些功能性的问题,器质性的问题还需要调厥阴来解决,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做不到调节厥阴的。

顺便提一下,古方中医的“阴”是非常具体的,绝非现代中医黑话式的抽象化表达。肾的阴是用“猪肤汤”来补的,要吃猪油。还有另一种阴就是“津液”,是用人参来补的。还有一种,不明确是什么类型的阴,是用麦冬来补的,例如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

厥阴病除了阴阳分裂的乌梅丸证,还有厥阴经气被闭郁的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汤证手指头冷那一段,正好是经络阴阳相接的部分,阴阳相接正是厥阴经的功能,这种功能需要厥阴和少阳两个枢机的协同作用,所以当归四逆汤会厥,四逆散证也会厥。至此,四逆散的疑难可以解决了,疏肝解郁可以从少阳入手,也可以直接从厥阴入手,具体就看到底是哪条经被闭郁了。关于“厥”,伤寒中有一条经典条文“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这句话又难倒了无数经方家。之前有一篇文章叫六经互反模型,画了个图没做图注,其实图中的那个肝,我是想说是肉体的肝,连接无形的经络和肉体的,就是肝。阴气就是说来自阴一侧的“气”,显然阴的一侧是解剖学的身体,即肉身,阳的一侧是无形的能量形态的东西,所以阳气大概也可以理解为能量更高的无形的物质形态。那么,有形和无形的物质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通道就是肝,所以说肝藏魂,所以肝是那个阴阳气相顺接的“枢”。阴阳气,用现代语言表达,大概也就是有形和无形的东西,比如有形的铁原子和无形的静磁场。再从那张图中看五脏的关系,心肾肺脾有另一半是藏在肝里的,或者说肝是由另外四脏的另一半组成的。那么,维系另外四脏的完整性就是肝的功能之一。把心和肾拉在一起的是肝,也就是说肾里面的命门火是肝把半个心脏拉下去,拉到半个肾里面形成的,所以肝出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上热下寒。旋覆花,一味入肝的药,有一个药性叫“贯通五脏真元”,看了这张图就明白了,为什么旋复花能贯通五脏真元?很显然,旋复花贯通的是肝脏其他四脏的连接,不过我也没想明白贯通了有什么样的效应。下面来看看姜建国老师对厥阴的讲解,个人是非常推崇的:

“(3)证候分类:根据气化脏腑发病的特点,厥阴病的本证主要分为五种:一是上热下寒的厥阴提纲证:二是肝经湿热下注大肠的厥阴热利证;三是肝寒犯胃、寒浊上逆的厥阴寒呕证;四是肝阳虚衰无以温煦相火内闭不能外达的厥阴厥逆证,包括寒厥热厥两种;五是正邪交争枢机位置,阳气交替进退的厥热往来(胜复)证。 (4)治法方药:厥阴的病证比较复杂,因此治法和方药也比较多,以厥阴病的本证来说,上热下寒证,治疗当寒热并用,滋阴柔肝,方用乌梅丸加减;厥阴热利证,治疗当清肝解毒,燥湿止利,方用白头翁汤;厥阴寒呕证,治疗当温肝散寒,和胃降浊,方用吴茱萸汤;血虚寒厥,治疗当温肝养血,通利血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 (5)兼变类证:厥阴病篇主要是本证类似证组成的,其中类似证最多,围绕着厥阴本病的上热下寒、厥逆、下利、呕哕四大本证,分别列述了相对应的类似证,目的是类证以鉴别。唯独厥热往来(胜复)证,这是厥阴病所独有的,不需要鉴别,因此没有相应的类似证。”

厥阴病的主方只有三个,分别是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和吴茱萸汤。吴茱萸能破肝的阴实,当归四逆汤能疏导肝经,乌梅丸能解决阴阳分裂,但是从当归四逆汤的加减法看,吴茱萸汤跟当归四逆汤是厥阴中的“南极”,乌梅丸则是“北极”。其实还有3个主方,该如何归类和应用更是伤寒学中最疑难的,即同样是处理阴阳分裂的麻黄升麻汤、升麻鳖甲汤和贯通五脏真元的旋覆花汤。

旋覆花汤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子,本人用过一次,处理的症状就是胸口的地方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的感觉,按一按,捶一捶就感觉好些,疗效也非常好,一剂知二剂已。这个方子有可能是处理手厥阴经被痰和淤血塞住的时候最好的方子。

伤寒中几乎每条经都有方剂阴阳对,阴经部分的阴阳对我也画在六经互反模型的图里了。乌梅丸和当归四逆汤就是肝的阴阳对,代表着两类作用方向完全相反的方剂。理论上乌梅丸应该是那个属阴的方子,例如阑尾炎要把消炎药带到阑尾,要用乌梅带,当归带不到,而且得用丸剂,而打通阑尾的经络却需要当归四逆,也就是说阑尾炎的时候温病的部分要用乌梅,伤寒的部分要用当归四逆。顺便说一下,阑尾被痰堵了要用温胆汤才能把痰打掉。当归四逆汤这一类的厥阴病,可能是少阴传过去的,但扶阳必上火。这一类,除了脉细欲绝手足厥寒,还有一种是脉又沉又弦的,从脏腑辨证角度看,脾肾阳虚非常明显,有的又糖尿病,可是你要是按少阴治,吃了姜桂附就烧得很厉害。少阴病的脉不会是弦的,少阴病往往嗜睡,厥阴病则是很难睡,失眠的多见,跟少阴病的“但欲寐”是可以鉴别的。这种类型,如果用了乌梅剂,会导致肝经闭郁更为严重。有一路的治法是附子剂加羚羊角,那么当归四逆加萸姜附再加凉血药应该也是可以的。

乌梅丸证的类型,主证还是比较容易抓的,也就是厥阴的提纲证“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 蚘, 下之, 利不止”,但很多人不知道,但见一证便是。但见一证,是要其他几条经鉴别的,如果确认病位在厥阴,见上述任何一证就可以用乌梅丸。乌梅丸证,肝的连接阴阳的功能障碍,阴的一侧和阳的一侧进行性地被隔绝,所导致的结果,阴没有阳的温煦,身体产生寒象;阳没有阴的制约引导,形成无法被身体利用的能量,导致攻击自身肉体的现象,阴阳分裂。举个例子,厨房里煮汤,本来火从煤气灶里出来,烧锅底,如果发生火灾,是啥情况。正所谓阴平阳秘,可惜后世以为阴平阳秘就是用阳药补阳,阴药补阴,才会出现左归右归这样的方剂,调和阴阳绝非呆补,更重要的是调六经,协同调节五脏的阴阳虚实。

所以,厥阴病跟少阴病是完全不同的,少阴病表现为一派阴寒之象,而厥阴病表现为阴寒的同时到处发炎,也就是常说的寒热错杂。一个人分明有四逆症状,但又合并着温病的状态,没法用附子剂,大多中医都是按标热本虚来处理的,清热解毒为主,辅以补气血,但始终没有解决阴阳分裂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癌症经常表现为热毒,但清热解毒效果却不好,而纯扶阳的做法也无法收效。厥阴型的癌症按解决阴阳分裂的思路去处理,理论上可以被治愈。当归四逆汤证是肝经被闭郁,是一种功能性的病变,而要解决阴阳分裂,需要用乌梅剂。舌根一块黄苔也是乌梅丸证的典型特征,须用乌梅剂才能退掉。如果是舌根一块白苔,也是需要用乌梅做药引去祛湿消痰的。乌梅丸证的人,往往非常好辩,控制欲很强。乌梅丸证的糖尿病也不在少数,从脏腑辨证看,这一类糖尿病是肝阳上亢的,跟脾肾阳虚的类型很容易鉴别。当归四逆一类,反倒是很像少阴病的,有点抑郁、丧志。

下面要说的是升麻剂的,以麻黄升麻汤为代表,还包括了升麻鳖甲汤,这一类往往都是些很难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或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基础疾病,但是乌梅丸也能处理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两者的区别到底在哪并不明确。厥阴逆转顺序猜想:乌梅丸证-->或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或小柴胡证,或太阴、少阴病;当归四逆汤证-->或少阴病,或转出三阳。关于升麻剂和麻黄升麻汤,仍是有很多疑点,仍无法明确使用的指征、范围和禁忌,以及乌梅丸证的本质区别。麻黄升麻汤如果从方剂结构看,里面有一个当归、桂枝、甘草组合,这一组合也是当归四逆汤最核心的舒肝组合,可是升麻鳖甲汤就完全看不出来了。有一种可能,升麻其实可以跟任何一个厥阴方剂组合,用来升阳、升清降浊、解毒也许都是可能的,例如千金方中有一个治“脚弱”的麻黄升麻鳖甲乌梅羚羊角组合。

升麻具有解毒的功效,但是需要非常大的剂量(75g以上),从这个角度推测,在狭义伤寒的框架下,需要用到升麻的病,应该是一种体内毒素堆积非常严重的情况,阴阳毒的升麻鳖甲汤正是这种情形。这种毒素,应该是解剖学身体被破坏导致的。黄仕沛在《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中对比了麻黄升麻汤条文中的症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个人非常推崇,这可能是在“感冒”领域对麻黄升麻汤的最本质理解。从厥阴病的原理出发,厥阴病在免疫系统表现为免疫亢进和自身免疫攻击,升麻剂很可能具有阻断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从药物组合来推断,麻黄升麻汤属于当归四逆一类,还有一个桂林本桂枝当归汤的症状,比较像病毒性肝炎,用来处理肝脏的炎症反应,麻黄升麻汤也猜想SIRS有关,这在逻辑上是一致的。那么,麻黄升麻汤可能会是一个对症处理的方子先把炎症控制下来,后面的转归到底是当归四逆一类,还是乌梅丸一类,还要辨证处理,目前只是猜测而已。无论是狭义伤寒领域,还是慢病领域,升麻剂仍有非常大的开发空间。

最后,注意看姜老师讲的兼变证,再翻翻桂林古本的伤寒杂病论,桂林本把呕哕下利全放在厥阴篇里,说明什么?说明厥阴病有很多并发症,呕哕下利厥逆关格全都有,还有的有白虎汤证,这些并发症都是兼变证,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方剂都是治标的,治本还得那几个主方。但厥阴的难点恰恰在兼变证,厥阴病的人不仅兼变证多,而且变化多端,光是处理兼变证就会让医生头大。其次,厥阴病往往隐藏在其兼变证之下,难以被发现,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以及全面的伤寒功底,具备其他5经相鉴别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反复出现白虎汤证,用白虎时热退,停药又复发,这个热是不是很难治?白虎不可以长期服用,是不是会出现“热病难治”的情况?这种热,很可能就是隐藏在兼变证之下的厥阴病,最终还是需要主方剂处理才能根治,这就是厥阴病难搞的地方。一个白虎汤证的糖尿病来了,你以为白虎汤就解决了,殊不知那根本不是阳明病,而是厥阴病。

(202000703修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