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谱序

宗谱序

一续宗谱序

鹏,年逾六十矣。读书未就,空叹一事无成。抱病莫痊,窃幸余喘尚在,倘得留贻谋以饷子孙,鹏所不敢。若弗笃孝思,以报宗祖,老更何为?寸心所结,梦寐常萦。盖有志于宗谱久矣。鹏之少也,有五祖讳文炜者,与鹏同叙斯谱。本欲自始祖以下,凡属同宗,共为一谱。奈城东庄,以及林子、珩头诸处,皆从龙门分支,既无墓志可考,又无神主可查,故暂不入谱。惟有龙门始祖以及分支于东庄,自东庄始祖分支于窑上者,自为一谱。庶支分派别,可以相传不紊。不意缵叙未终,五祖仙逝。况鹏素有跛疾,难于步履,岁月蹉跎,奄忽已老。自五祖之逝也,知鹏之责备无容辞。自鹏之老且病也,知鹏之时势更无可待,于是,勉强之中,丞取少时所叙文草本,更番补续,更为重订。凡我东庄、新村、窑上三处,一一著明,彰之可考。此鹏之筋已竭,而责备可以暂谢者也。至于或书诸笺帛,或镌诸梨枣,则后昆之事,非鹏之所能及也。于是乎叙。

乾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孟冬十二世鹏祥序

一续宗谱后序

陶诗云:同源分派,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每读是诗,不禁怦然心动也。夫祖宗远,则子孙渐多,年岁遥,则世系难考,同父同母之后昆,且至相视为途人。此族谱之断不可无也。吾族始祖讳启明,自前明洪武初年,来郯居龙门村,今已数百年矣。生齿甚繁,素无族谱。传闻城东庄、林子、珩头皆出自龙门迁居者,然世系莫考,次第失传,虽属同源共本,已未如之何矣。唯我玉祖分居东庄,骥祖有墓志碑文记载,始祖以后世代甚悉,此以前之有可考者。自玉祖以至于今,又经数世,我从兄讳鹏祥,慨然于尊祖敬宗之意,追远睦族之谊,上自玉祖以后,居东庄、新村、窑上三支,续成一谱。于乾隆十四五年间,考前代之神主,访族中之老年,核姻戚之姓氏,问后昆之字名,劳心劳力,阅数年而稿始就。何期未及授梓,吾兄遽仙逝,寝阁蹉跎,又历数载。侄宗召欲继父志,不幸二目失明。因念盲疾莫愈,空怀笃本之心,父志未终,弥切思亲之痛,日夜忧劳于族谱一事,何敢忘也。今丁酉夏,商于予与宗愚、士醇,爰出吾兄所叙成稿。复将近岁二十余年,再为逐户增添,缮写数卷,付于各支。盖吾兄修谱之志,至是方终,云然,吾亦因之有感矣。自吾父幼时徙居西哨庄。今吾年逾五十,不得与族人常相聚首,尽其欢忻爱洽。至迁居他处者,不但过往已断,即欲识面亦难,情亲势违,何胜悼叹。今无斯谱,则数世而后,吾西哨一支,几何不与城东庄等处,同一不可考也。观斯谱之初,兄弟也。兄弟之初,一人也。故吾与二三兄弟,何忍一日稍离哉。苏氏云: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由然生矣。诚哉斯言。而今而后,凡在斯谱者,果人人敦孝弟之行,怀亲睦之意,庶可以上答祖宗之灵,而永不负前人作谱之意也。夫是为叙。

时乾隆四十二年岁次丁酉孟秋十二世叔谟序

一续宗谱又后序

愚,读骥祖墓志,洪武初年来郯邑,未尝不叹前明以上无考也。虽我祖若父及族中耄耋常云:来自山西喜鹊窠。然皆得之传闻,而无确据。要自洪武以迄于今,已称数百年人家。我鹏伯修谱之志实由斯起。与忆我鹏伯在日,愚尚稚齿,修谱事莫克与闻。越数年,鹏伯逝。稿虽就楷未誊也。嗣后,我从兄讳宗召,务欲大张父志。纠赀合族,将付梨枣,不期二目遽盲,事遂中阻。今又十余年,召兄已六旬有余。叹父志之未终,感年华之易逝,亟商于从叔讳叔谟,及愚与从弟士醇,爰出成稿,遍质族人,复得近年生齿,共续入谱。请善书者誊订数部,以给各支。愚捧揽一周,家事渊源,历历在目。慨然念数百年,如出一日,数百家,如共一堂也。恭惟鹏伯,其有功于吾族,岂浅鲜哉。然犹不能无遗憾者,自龙门始祖以及分支于东庄,自东庄以及分支新村、窑上,固已历叙详明。至于城东庄、林子、珩头同系一脉,失传未叙。兹数处者,倘念及水源木本,得勿衋然伤乎?然非我鹏伯首任其事,则东庄、新村、窑上将同一失传无考,我辈总欲叙而无从矣。今幸珩头一支,有族叔讳公治,厥叙入谱。自始祖以来,虽不能全记,然本身以上,犹知数辈,兹叙入谱,各例一册。自今以后,可以相传勿替也。倘城东庄、林子,亦厥入谱。忘者阙之,知者叙之,但求行辈不差,亦可相传勿替,何至久而愈沿乎?噫!祖宗虽遥,当念千枝一本,子孙日众,孰非异派同源。况斯谱既成,再叙亦易。咨尔后昆,当克勉,承前人尤当切属后人也。钦哉。

时乾隆四十二年岁次丁酉孟秋十三世宗愚序

二续宗谱序

考之,礼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不禁怦然心动也。而族谱之续,于是乎兴。自乾隆四十二年,吾兄叔谟,侄宗召、宗愚、士醇,因鹏兄稿修之于前。溯始祖,讳启明,前明洪武初,自山右来山左,家于古郯邑城之东,因命名曰:龙门庄。有意存焉。传至五世祖讳玉,析居沂西东庄,又有析居窑上、新村、围子、西哨数处者,记载分明,无容再述。至今五十余年,使不重修而注明之。倘世远年湮,增添人丁,欲考其支派,而无由一本也,而视为途人。同宗也而为秦越可慨也夫。今道光十二年,予年八十,穆然于追远睦族之谊,约族孙云焕、中寰、百宁、永龄、云还、赏芳,曾孙同志、重则、杰、际廷等,同心协力,后续宗谱。将近岁生齿人丁,逐户增添,不能付诸梨枣,爰命子弟誊写数本,遵旧式以接前谱。付与各支,永守勿替。而族谱于是乎一新矣。夫为人后者,第念朔望,对越俨乎。陟降庭止,春秋享祀。眷念明德,馨香孝思,不绝如缕。如剥果蒙泉之发生也。所可憾者,龙门、林子、珩头诸处,数世失传,支派难考。不得已,各另为一册,以附于后,以明同源共本无忘瓜瓞之绵绵也。自今以后,览斯谱者,典型尚在,慎无忘乎。高曾旧章,率由用以望于子孙,入耳耸听,勿视话言为虚文。触目惊心,如领嘏词与神保。盖谱具经纶之意焉。经以辨分,纶以联情。虽支分派别,莫非一祖一父所流传。人虽涣,而情可萃涣者,毕萃庶几,上妥先灵,亦不负作谱之意也夫。是为序。

时道光十二年岁次壬辰仲秋之月十二世缵谟叙

二续宗谱后序

壬辰春,还承六叔祖命,续叙曰:唯唯否否。盖谱之修,当以三十年为率。今已逾期,念有六年矣。及今续修,犹恐不逮,何得再为俄延。矧之初纂,吾父实与焉。每读叙文,咨尔后昆,相继纂成之语,未尝不瞿然兴废然返也。又重以六叔祖命,其何敢违。然族繁事琐,非十数人均任其事,鲜克有济。非某某者不为。己私不为旁挠,任怨任劳,慎终如始焉。其不垂成而败者,几希也。六叔祖于是命我兄弟侄孙辈,近考远稽,家喻户晓,驳群言,独执其咎理。庶务悉归,于当谱既竣。而六叔祖遽仙逝矣。光阴迅速,倏逾六载,乃于戊戌仲冬立碑于龙门始祖茔中,聚族于斯,演戏祭墓。凡我族人,孰不兴水源木本之思乎。咨尔后昆,果欲承先启后,再议重修,非必矜奇立异也,但能实心任事,如今日,自绰绰有余矣。勖哉。

时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仲冬之月十四世云还谨识

三续宗谱序

我李氏,自前明来郯,家龙门村。嗣又析居沂西东庄等处,迄今二十余世,称望族焉。其世系不紊,支派攸分者,赖有宗谱存焉,故也。忆自道光十二年,有十二世缵谟续修,今已三十年矣。因近岁迭遭兵燹,流离播迁,支派绝续不一,若不急为修明,窃恐世远而难稽。适旧岁春间,有东庄村叔祖族叔等,蕴平、泰龄、同标、士德、清杰、清平、开业、佩则、凤和、在汝、兆业、兆恒、兆同等,来龙门祭扫,相与话及谱事,群为之瞿然。惧勃然兴焉。遂命舒乾与叔兄弟并叔祖等,相彩、舒曾、舒然、舒淮,身任其事,协力纂修。乾等承命,不辞固陋,不避怨劳,将各处生齿支派,按谱稽查,逐一增添。并将龙门、珩头、林子诸处失传之世,前谱未及叙明者,亦复远稽近考,确查注明。更有实系一脉,旧谱遗漏未载者,亦按支续入,讹者证之,缺者补之,源源本本,无不了若指掌。虽曰率由旧章,当亦焕然维新矣。谱既竣,复于龙门始茔中,演戏致祭,阖族毕集,以慰先灵,以写同姓。诚不愧尊祖敬宗之雅意也。凡我族人,读斯谱者,念箕裘之遗绪勿替。夫俎豆馨香,念葛藟之庇根共敦。夫一本九族,子子孙孙,继继绳绳,永无忘乎前人作谱之心。斯即善继善述之盛事也夫。

时同治十一年岁次壬申仲春月寒食节前一日十七世舒乾谨识

四续宗谱序

家有谱,犹国有史,邑有志也。国无史,则无以考其废兴;邑无志,则无以知其沿革;家无谱,则无以溯其世系源流。谱,顾可不修乎哉。总然,谱之修,有数难焉。事赵巫者诬,记实难,谈杜固堪妒,收族难;栖北巢南,音容不识,延访难;求田问舍,意见各歧,同志难;家乘亡于兵燹,墓碑荡于风烟,考核尤难。而有为其难,而不惮其难。且有以使之不难,堪其唯邑之李氏乎。李氏之先,山右人,始迁祖讳启明,前明洪武初,著籍于郯,名所居曰:龙门村。东北数里而近,有禹王台。又东为禹凿山,以通沭流处,村之名,殆取禹凿龙门也。其地濒河,李与鲤同音,又取河鲤登龙门之意欤。抑或,登龙门为李膺事,李氏故取以名其里欤。城东数村,龙门为大。在昔为龙门社,今曰龙门保。龙门桃浪为郯八景之一。地灵则人杰。李氏实当之。明以来,名人蔚起,不尽覼缕。兹临与毓,均之父子拔萃,式尹永亭。大令云之,父子济美。太守骥,斋录邻比,部泰郡倅,撝谦之四世接武。尤大彰明,较著者也。于戏盛矣。辛丑岁,余读礼家居。李氏适有修谱之举。谱既成,因王子衡明经索余,数有弁其首,并示旧序三则,俾知其缘起。按序,李氏世居龙门,其后由龙门迁者,有东庄、珩头、林子。诸由东庄迁者,又有新村、围子、西哨诸村。其谱创修于乾隆四十二年,再修于道光十二年,又修于同治十一年,至此则四修矣。百余年来,修谱者四,其初修也,较难,继之者,近而可征,难者,于是乎不难矣。余喜李氏之为其难者,不惮其难。而后之人,继继承承,难者即以使之不难也。故为述其巅末如左。是役也,首事淑先,居东庄。襄之者十余人,详自序中。茲不赘。

光绪二十七年冬月  孙友萼谨序

注:孙友萼(1854—1924),字华楼。郯城县马头镇人。孙锡輅次子。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科举人,援例为内阁中书兼国史馆方略馆职。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历任江苏桃源、丕州、安东、阳湖、元和、金坛、江阴、丹阳、无锡等地地方官,颇有政声。任桃源县知县时,正值荒歉,他筹措赈抚捐资,疏浚程子河、洪泽湖,以工代赈,使该县历年昏垫之区变成膏腴之地,宿迁、泗州等县水灾亦大为减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解职回籍。1914年秋,郯城遇大水灾,沂沭河决口30处,孙友萼力请义赈,督办先后拨7000元修堵决口,又倡捐平粜,周济饥民,请除附捐,以减轻乡民负担,其为民请命,耿介直言,深得地方人士赞誉。后避居济南,年七十而终。

四续宗谱后序

李氏族谱,谱李氏之族也。李氏原籍山西。明洪武中,我始祖启明,始迁郯之龙门庄。其后瓞绵椒衍,散处于东庄、珩头、林子、城东东庄、新村、围子、西哨诸村者,不下千余家。而皆以龙门为老村。村之南,祖墓在焉。岁时致祭。族众偕来,长者先,少者后,秩然怡然。胥有同气之乐。村之父老,便要还家,具鸡黍以待。族中人,咸来问讯。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始去。居平,喜相庆,忧相吊,恩爱相凑者,十余世不衰。何吾族之敦睦,一至于此,则以常修族谱之故。初,吾族之修谱也,约以三十年为率,非惟取其近而易考,实屡示以敬宗收族之意,使其无至忽忘。而靳即当于苏氏所谓,观吾之谱,孝弟之心,油然而生者也。按谱之创修,在乾隆四十二年,道光十二年再修之,同治十一年又修之,今又三十年矣。先不敏,窃以续修为已任。乃约族人,挨次征核,详稽博访,必使无遗无误而后已。自夏徂秋,始竣事。缮写数册,分授于各村。是谱之成,先为之倡。襄斯役者,有十余人焉。其与先同里者,则十六世族叔在逸,十七世族兄淑明、淑保、淑义,与十八世族侄善思也。其不与先同里者,西哨十五世二叔祖若柏,十七世族弟淑芳,围子十六世族叔廷英,珩头族叔兆同,龙门十七世族兄淑堂,新村十六世族叔佩琚,林子十九世族孙锡玉,城东族孙锡玉也。吾族后世子孙日盛,有能兴起而复续者,是则吾之厚望也夫。

光绪二十七年岁在辛丑冬十一月既望十七世淑先谨识

五修宗谱序

先人既创始于前,子孙能承继于后,凡事不至于中道废弛,而可以永远无替也。我李氏族谱,始修于清代乾隆四十二年,再修于道光十二年,又修于同治十一年,四修于光绪二十七年。始修者,先人之创始也。再修又修四修者,岂非子孙之承继乎?此即韩子所谓: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者也。考之始修者,吾族中先人,十世文炜祖,十二世鹏祥、叔谟祖,十三世良翰、宗愚、士醇祖,以及我伯太高祖讳涵等人也。再修者,十二世缵谟祖,十四世百宁、云还祖,以及我高祖镜海(中寰)公,实与其事也。又修者,龙门我族伯淑乾、淑然、淑淮,以及族兄位思、善思、瑞思,我祖朝英公,又与其事而襄理之也。四修者,我父身任其事,倡导于前,而数庄族人同心协力,赞襄扶助而成也。初,吾族先人修谱之遗训,约以三十年为率。今已三十有一年矣。钦,每读吾父之序文,有云,吾族后世子孙,日盛有能兴起而复续者,是则吾之厚望也。数语未尝不悚然瞿然勃然兴焉,久矣。夫有缵修族谱之志也,奈有志未逮,适今岁春,有龙门族侄锡惠,城东东庄族孙汝真、汝楷、汝琮等,同来吾沂西东庄,与族兄善思、钧思等,话及叙谱之事,又同赴西哨请命于若栋族曾祖。栋曾祖曰:我李氏自明朝洪武初,始祖来于郯邑龙门村,迄于今,年有六百,世有廿余,其散处各村者,又不下数百家,所以能世系不紊,支派攸分者,赖有宗谱存焉也。若使无谱,一本也不免视为途人。同宗也何禁目为秦越。宗谱之所关,非同浅鲜,可不急急而缵叙乎?于是命钦修草谱勿惮烦。钦不揣固陋,遂应之曰:此钦之责也,敢不承命!钦若畏难,茍安而推诿,不惟有负于数世先人修谱之意,更有负于我父修谱之意良多也。不孝之罪孰大?于是,钦遂尽心竭力,不避艰难,协同西哨族兄纯思、族侄锡光,与李家圩族侄锡麟,以及我庄族弟汉思、玠思,族侄锡栋等,将新村与沂西各村之族人,家喻户晓,核姻戚之姓氏,问新增之生齿,按谱稽查,逐一增添。至于沂东数庄,族孙汝幹等负责。草稿初就,钦携回馆内,又考对老谱,伪者,再证之,缺者,再补之,草书者,遵旧式謄真之。复题明始祖之来历,列于谱首。又将各房之分支,题清世系与支派,列于各分支之首。庶几使览谱者,知某与某数世也,某与某亲疏也,若上溯渊源,始而兄弟也,始而一人也,虽支分派别,莫非一祖一父所流传。不禁敬宗睦族之意,油然而生矣。本本源源,无不了若指掌。自春徂冬,功方告竣。俟阖族再议,或授诸石印局印刷,或请工书人缮写。或印或写数册,颁授与各村族人保存,是继叙也。虽遵先人之典型,率由旧章,亦数庄族中操办诸人劳心劳力,而谱方能焕然一新也。今日之举,上可以慰答,先世祖宗修谱之幽灵,下可以启开,后昆践蹈之承继,我李氏子孙,瓞绵椒衍。后之缵续于今,亦能犹今之缵续于昔,庶子子孙孙继继绳绳,族谱可以永远而无替也夫,是为序。

时中华民国二十年仲冬朋上浣   十八世钦思谨序

五修宗谱后序

万物本乎天。天道之流行物类,莫不丕顺。而人本乎祖,祖训之遗嘱,子孙敢不懔尊。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宗谱者,乃敬宗收族之大典也,可不修乎?吾先祖有鉴于此心焉,慕之,遂以创修宗谱为已任。寻流溯源,户考家稽,上自始祖肇基,初来之年,下及列祖分迁卜居之地。支派分别,世系攸序,无不笔之于谱。而详微著明,欲使后世子孙观斯谱者,兴起其慕祖追远之心,敬宗睦族之意。不致视一本为吴越,目骨肉为路人。创斯谱者,诚光前裕后之贻谋也。厥后,诸祖克承丕绪,率先人之旧章,加因时之损益,讨论者,有人修饰者,有人润色者,又有人至再至三,凡经四序。义精法良,尽善尽美,至此无以复加矣。汉以鲁夯之质,际此宗谱大备之时,笔削无间,洵乎难赞一词也。虽然祖训之遗嘱,三十年为一续。兹届五续之时期,汉虽不肖,又安敢有违祖训,任箕裘之凌替乎?然而生齿日众,分迁日多,栖北巢南,道阻且长,非一人能负其责,必众人乃胜其任。正在徘徊未前之时,适有龙门族侄锡惠,城东东庄族孙汝真、汝琮等,同来吾村共议修谱之事。予不禁瞿然兴,废然起,斤斤自喜。深幸吾族人不约有同情耳。遂会族兄善思、钧思、钦思,并围子族侄锡麟等,同赴西哨,请命于族曾祖讳若栋者,共议修谱之策。栋祖命云:欲修宗谱,草创为先。欲创草谱,委人为要。于是偕相赞定,沂西诸村族兄钦思任之,沂东诸村族孙汝幹任之,汉特微参末议,补阙拾遗,与赞襄诸人同心协力,以期事克,有济云尔。自春徂冬,而稿已创就。虽无惊神泣鬼之笔,而支分派别之处,无不了若指掌。乔迁洛卜之地,无不明如冰鉴。家繁事琐,无或有漏,其所事难成。易者,皆吾先祖创有旧章之力也。事既竣,谨撰片言,以昭来兹。惟后之重修斯谱者,不必矜奇好异,但克恪守祖训,莫或陨越,庶子承孙继,而族谱可以亿万斯年不朽矣。是为叙。

时中华民国二十年岁次辛未仲冬之月上浣十八世汉思谨序

五续宗谱又后序

族之有谱,所以明百世本支。俾子孙慎终追远,德归于厚也。吾族之谱,吾九世祖讳建业,万历十一年癸未创之。后人述之。明清两世六七续矣。而家世之渊源,相传来自山西鹊里。余第弗深,考由光绪辛丑迄今三十年矣,子孙日增,支派日分,谱之续修,深有望于后人也。余非能续谱者,民国庚午奉父叔命,赴龙门祭扫,族众议续谱未定。辛未,族叔锡惠等复来相议。堂叔锡荣命余片言谱首,以为家藏。非敢列于族谱也。第念吾族来郯,始祖生秉祖,秉祖生端祖,端祖生三祖,长庆祖,次柰祖,三英祖,同居龙门。庆祖生玉祖,玉祖卜居西东庄。奈祖生富祖,富祖生珙祖,珙祖生社祖,社祖生四祖,长祖兴周,二祖东周,三祖歧周,四祖继周,亦同居龙门。歧祖生我祖建业,卜居东东庄。四祖子建猷,卜居珩头。英祖子粤祖,卜居林子。各处人文两盛。正当清查丁名,订为草谱,续于祖谱。待后之再修者,溯流穷源,知根深而后叶茂。其德同归于后也。干因之有感矣。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作善降祥,不善降殃。祖之盛衰,视德短长。愿我族众,各修厚德,以答上苍。勿忝厥祖,方不负创谱之望。

民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仲春二十世汝干季桢拜撰

六续宗谱序

我李氏宗谱,始修于清代乾隆四十二年,再修于道光十二年,三修于同治十一年,四修于光绪二十七年,五修于民国廿十年。始修再修以至五修者,此即所谓,先人既创始于前,子孙能继承于后,宗谱不致中道废驰,而可以永远兴替也。考之始修者,吾族中先人十世文炜祖,十二世鹏祥、叔谟祖,十三世良翰、宗愚、士醇、涵祖等人也。再修者十二世缵谟祖,十四世百宁、云还、镜海、公实(抄五修宗谱序错误)祖等人也。三修者龙门十七世淑乾、淑然、淑淮祖,以及族伯位思、善思、瑞思,十八世朝英祖等人也。四修者十七世淑先祖,和数村族人协力成之也。五修者西哨十六世子昂祖,十八世钦思、汉思,和龙门族兄锡惠,后东庄族侄汝干等人,共成之也。初,吾族先人云,遗训以三十年为一续。今届六续之期。春虽不肖,安敢有违先人之遗训乎?窃以续修宗谱为已任,驳群言,独执其咎。命锡盛哥襄理庶务,悉归于当约各村族人挨次征核,详稽博访,务必使之无讹无误而后已。命璠思叔,锡栋、锡任哥,担任起草謄清。又列始祖至十八世,各房分支世系表,冠于各分支之首,以醒眉目,而知木本水源。自春徂冬,期年始成。缮写数册,分授各村族人保存,是继续也。虽尊先人之典型,率由旧章,亦各村族人,同心协力之功也。上可以慰祖宗修谱之幽灵,下可以启开后昆践蹈之承继。我李氏子孙,瓞绵椒衍,可以永远无替也夫。是为序。

公元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十九世锡春谨序

七续宗谱序

吾李氏宗族,原籍山西,明洪武初年,迁徙郯邑,傍沭结居名之曰龙门。越数百年,族人繁衍,世系分支,析居苏、鲁、郯苍两省数县,为溯源流,别本末,吾叔谟祖于乾隆年间始修族谱历经两代二十四年始成,以见事难于初创。史记之作,而司马氏游江淮,控禹穴以质史实,而吾谱之始修,叔谟祖是几经搁笔几经核对,历多寒暑,首叙方竣,叙之维艰,显而可见。继之道光再叙,同治三叙,光绪四叙,民国五叙,一九六一年为之六叙。

六叙迄今二十八秋矣,其间以阶级斗争为纲之年月而被禁,文革十年再遭劫,致使族谱多有散失,已不成册,莫说七续迫在眉睫,旧谱亦极待抢救,应集全谱,借科学之复印以见全豹。

为遵祖训“三十年一续”。戊辰良月,沂西西哨舒伦祖、锡凯叔、西东庄璠思祖、锡宗叔、李圩子锡朝叔,先议倡起,通知各村,集会于沂西东庄,议商七续事宜,历时两天。

限于工程浩瀚,付印有难,而为方便,以分组进行,吾沂东以汝坤、怀文主持,怀琦、静川及东庄静明、静道、静昌,珩头汝聪,林子怀冬、静强,协助采集登册,吾亦襄理其间,采集资料,辑录草稿,操理付印,躬身待事,然是否完美,吾弗敢断言然虔诚于我族之心用也,言致此,顺愿吾阖族人众,能顺时应势效力于国家,贡献于人民,荣吾宗族,耀吾中华。

公元一九八九年涂月      二十世汝胜谨识

七补续宗谱序

七修宗谱至今已七年,我支未曾得续,事因早在外未得脱身,曾嘱祖爱思、族叔锡华、胞弟汝良参与修续,但三人对修谱事一窍不通,草底搞得混乱,当修谱人说无法入谱时,三人无奈而归就此七修宗谱失续。当我回家查悉后,新谱已成,无法挽回,因此终日徨徨,焦虑不安,食不甘味,寝不能寐,“一失足成后世怨”在脑海中浮荡不休,更深知年近古稀,病情日笃,有生之年完不成应尽责任实不瞑目。为此,我修七续宗谱,决心和意志已坚,族人劝待冬闲时再续,我婉言拒绝,恐暴病身亡,这千秋大业付诸东流。借寒食祭扫之际远奔各族,邀请圩子族叔锡潮、东庄祖番思、族叔锡宗、西哨曾祖淑伦、族叔锡凯、族弟汝彬、族侄怀玉、新村族叔锡忠、长城屯族叔锡奎、本房二支南哨祖振思、芳思、族叔锡伦、锡钢、族弟汝军、芙蓉汝廷、怀举。马场族弟汝田等,共同商榷辅续宗谱之道。我诉说七续宗谱的诚心和意志。当场族众,不约而同发内心的感慨,皆无异议,异口同声表示赞成拥护,因之决心倍增。清明节晚,集本支族众,祖洪思、开思、叔锡华、弟汝洪、孙靖国等在长子怀玉家开会布置按世口登记花名,群情激昂,三日即成。南哨支有族叔锡伦、锡钢,祖振思负责此项登记工作。结果两支同时顺利完成。后纂订草谱,并将本支原谱系“二十世上溯到十一世祖”,以使宗谱一脉相承。草谱顺利完竣,这是我族一大喜事,本房南哨支族叔锡珅慨然承担草谱校正刊印工作,这确又是我族的一大喜事。千秋大业既就,当代族人当贺之,后世族人亦当贺之!

二十世李汝早             一九九七年农历三月七

芦柞分支七续宗谱序

芦柞一支是东庄七世五房柏祖之后,考之老谱似与西哨一支同时迁出,但至今失传,未详何故,今幸有西哨汝斌怀珍等在謄抄老谱时,发现十一世昌年祖葬芦柞一节,即同锡凯等人去芦柞访查,确有昌年祖之后居于芦柞,当即取得联系,奈时值暮冬,忙于渡节事,未暇办理,至九一年春,再由东庄西宗、蒲坦西胜、西哨族长淑伦登记花名,数日后诸事就序,只待续入正谱,此吾族之一大喜事,至九一年十月芦柞族人来东庄祖茔行冬祭礼,并请回七续宗谱一部,在此仅以数语用记芦柞一支入谱之始未云。

一九九一年小阳月上浣          十八世璠思记

芦柞分支宗谱序

关于芦柞李氏家族失续情况,现作以下说明:主要因为旧社会貧穷、愚昧、落后,对家族文化认识不够。水有源,树有根,人类有族先。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越来越多,恐乱宗支,一九九0年元月,有人倡议追根溯源,续修家谱,邀请族人商榷,族人一致同意。

修谱的根据是老茔有一块清代乾隆年间的石碑,具体年代不清,当时只好擦去有色软物后显出的文字是文、思、强、宗,这几个字作为依据,以前老人传讲粱丘李氏是芦柞迁出的,来芦柞要求续谱,当时有人阻挡,原因是那边已有在朝为官的,平时没沾光,假如犯了法,可能连累这边,为此拒绝续谱,这不过是传说待查考。

一九九0年四月十八日西哨村西凯、汝斌来李庆同家,谈关于芦柞李氏家族之事,芦柞是东庄十一世昌年祖之后,东庄宗谱有记载,经过考查论证,虽然情况属实,因未见老谱存有怀疑思想,后经过西凯、汝斌提议,于当年十一月十四日有几位族长到东庄查考,请出老谱拜阅,东庄七世五房柏祖之后十一世昌年配徐氏,早卒,葬芦坐,子一锐,女一适磨山张。记述详细,去的人都认可,在这种情况下,怀着对祖先敬仰的心情到祖茔拜谒,以视孝敬。

在考证世系时,东庄有位族人态度强硬的说:你们的“强”字辈就按几几世,所有去的人都不能接受,既然是同宗共祖,世系应当考证准确,哪能算呢?去的人非常生气,只好回家商议。经过庆仁、庆友、庆合、开宝、开贞、凤乾、庆芳等人远考近稽,核族人、访姻亲,因无宗谱,往上只能考证到十五世班辈用字,名讳无法考证,正好接到昌年曾孙百龄祖,为使李氏宗谱一脉相承,于二00五年仲春宗谱续修竣工编入正谱,次乃吾族一大喜事也。

为使家族琐事有人料理,经全族各支选举家族理事会成员多人。

理事会成员:庆仁  庆友  庆国  庆祥  庆芳  庆田  开法  凤超  凤乾

二00五年三月三日      二十世  开贞   二十一世凤乾

芦柞分支七补续宗谱又序

一九九0年冬,西哨村族叔汝斌、族兄怀珍在誊抄老谱时发现,东庄七世五房柏祖之后,至十世文炜祖葬东庄,十一世昌年祖生于康熙丁酉年(1717年)配徐氏,早卒,葬芦坐,子一锐,女一适磨山张,记载详细,由此推测昌年祖迁居芦柞应为1750年左右,随后同族祖锡凯等去芦柞查考,确有昌年祖之后居芦柞,姑祖适磨山张,且世系吻合,只是十五世至十七世名讳失记,因时值暮冬,忙于春节,无暇办理,至九一年春才登记花名,数日后诸事就绪,只待续入正谱,芦柞族人去东庄祖莹祭祖并请回七续谱一部,但因论证观点不一致,芦柞族人退出续谱序列。然而此后十余年为使宗谱一脉相承,我们未有间断对芦柞一支的考证,根据老谱编修时间,核族中老人,追本溯源,考证出十二世至十四世祖大致出生年代,十五世至十七世祖名讳失记,但班辈用字芦柞族人尚记,自十四世祖至二十三世世系不差,芦柞族人均无异议。二00五年仲春我去芦柞找族叔庆民,族兄开贞商谈归宗入谱之事,不想他们也早有此意,遂着手办理祭祖请谱有关事宜,定于清明举行,此乃吾族之幸事也。谨记于此以表芦柞一支入谱来由。

二十一世   李怀晋         2005年4月2日

临沂孟家村分支宗谱序

前清初,我始祖李三公由郯城龙门村迁入临沂孟家村。始祖之子李贵,孙李成德,曾孙李琦,三代单传。先祖李琦方家庭兴旺。但因年代久远,历代均无记录,故无可查考,直到清光绪年间,李氏始有记录,历奉、文、光(广)三代。

据族人回忆,本埠族人为大约三百年前由郯城迁来,故组织部分族人于2004年、2005年两次去郯城龙门村查询。从始祖碑文和龙门长支族谱得到确认。因本部族人个别分支无法查询上几代名讳,因此从十七世开始记录族谱,以备后代查询与参考,并续写族谱的第二部、第三部……

十九世   李西成         2006年4月5日

(0)

相关推荐

  • 寻根:太湖赵氏是不是宋魏王九世孙

    常回家看看 太湖赵姓源远流长.<赵氏宗谱>谱序云:"我族自颛帝以来,历代为卿,赵之得姓自造夫功封赵城始赵".即赵姓渊源上可溯至三皇五帝.赵姓因造父得赵姓至今已越3000 ...

  • 家谱的内容中与修谱相关的内容之(四)

    来源:王大良的<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 谱论 谱论,又称谱说等,是与家族有关的"名人名言",主要收录古代经典和历代名人谈谱学的历史.修谱的意义.原理.方法等简短语录, ...

  • 第十一编:历代谱序原创篇

    一.原创肖像 东汉黄香公素描像       (原件复制) 鼻祖香公重孝德,千古共赞同评说.夏扇凉枕冬暖席,孝感天地皆称绝. 越过千年日与月,楷模依旧照史册.五洲四海久响彻,永存硕德照中国. 峭山公素描 ...

  • 黄冀||山阴豆庄李氏宗谱序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刁氏宗谱序

    刁氏宗谱序 苏轼 世家巨族之兴夫岂徒也哉.其始也必有敦固忠厚之本为之基,故种德累行而燕翼之业垂焉:其后也必有敷施藻润之度为之饰, 故席宠亢宗而门阅之泽宏焉.莫为之始则源浅易竭,莫为之后则炎微易泯.今夫 ...

  • 余自顺:续修余氏宗谱序一

    前有所稽,后有所鉴:鉴古知今,继往开来.从这个意义讲,修谱如同编史修志,是盛世中的盛事.众人拾柴火焰高,盛事要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办好.我愿新修族谱能剔除封建糟粕,适应时代大潮,有益今人后世. 桑梓情深, ...

  • 谱牒文化|翁飞:姑孰(当涂)尹氏三畏堂七修宗谱序

    姑孰(当涂)尹氏三畏堂 七修宗谱序 文| 翁  飞 中华尹氏,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上古时代.据唐代张九龄<姓源韵谱>记载:"少昊之子殷(亦作般),为工正,封尹城,后因氏 ...

  • 蒲阳余氏宗谱序

    蒲阳余氏宗谱序 尝稽启后光前,君子之有道者也.予始祖雄仁公以元进士,任行枢密副使,卜居应城县五龙河官家巷.长子道明,宅邑西河世为大宗,累登官阶;及叔祖随时公以道学为时明宦,其贤俊代发者辈出尤众.次子道 ...

  • 武威余氏八修宗谱序

    今夏某日,吾友朱子永根造访,言其师余君先俊有事相託.及晤面,始知余氏宗谱续修告竣,因张余两姓世姻好,原谱载吾族先祖序文,此修缘旧例,特问序于予.既而示之以谱牒,并概言其大略,情辞恳切.予既不获辞,乃弁 ...

  • 肥皂村《重修王氏宗谱序》

    肥皂村<重修王氏宗谱序> -1814年 王氏世系源流,前贤言之祥矣,今不复赘.考自雷廿四府君,卜居兰邑之长连其后 ,五世孙文五公择居周家坞,子孙繁衍瓜瓞绵绵,此肥皂树脚之所由来也.然族姓虽 ...

  • 王氏宗谱序

    王氏宗谱序 --叶梦鼎作(1275年) 宗法正,则人伦厚而风俗美:宗法废,则亲族离,而恩义疏.自谱谍不明,族属疏远,虽同宗之親,贫富贵贱不相赒,恤戚忻庆吊不相及者,在在有之,此宗谱不可以不备也.今丞相 ...

  • 白露杨氏宗谱序

    白露杨氏宗谱序 道统始自唐虞,盛于尼山,衍于南宋,而晦庵朱子集其真传,后世之务求理学,不至惑于异同是非者,必亲受业考亭,乃为有得. 杨氏,讳舆立,字子权,先生固与黄氏免斋诸儒同为及门高弟,经经纬史得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