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泉庄泉宗庙牌坊今何在


 辽宁抚顺雨亭公园的泉宗庙石牌坊

如今位于海淀区万泉河发源地万泉庄的泉宗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春天,次年春天建成,成为著名的皇家园林,专祀泉神。泉宗庙坐北朝南,庙门三楹,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泉宗庙”三个大字。乾隆皇帝认为万泉庄其实是海淀一带诸泉的发源地,有必要其正名、核其实,此为在万泉庄建造泉宗庙的原因。

泉宗庙占地约30亩,大门两侧和庙内白石桥东西均各竖立一座汉白玉石牌坊,石材浑然天成,造型美轮美奂,工艺巧夺天工。牌坊是明清两朝一种特有的建筑装饰,由台座、柱身、梁坊、楼匾、斗拱、楼顶等中国古代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构件组成。一般人认为,牌坊从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宋之乌头门和棂星门演变而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文化内涵丰厚。

万泉河是古代海淀镇西侧顺着地势南北流向的一条河流,其发源处因为有很多泉眼而被人们称作“万泉庄”。乾隆二十九年(1764)和三十一年,两次下诏挖河筑堤,疏导万泉河水,泉源所在就是“泉神”所在,乾隆帝便决定在万泉庄修建一座寺庙专门供奉泉神。

泉宗庙的园墙内有几十眼泉水,形成若干个湖塘与小溪,庙宇内供奉着龙王龙母神像,乾隆皇帝常常来这里礼佛祈雨,并赋诗以记,《泉宗庙祷雨》曰:“一夜阴无雨,惕然弗释胸。久曾赖神佑,遂以祷泉宗。”

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落,泉宗庙也逐渐衰败下去,根据史料记载,咸丰时期,泉宗庙有些建筑已经坍塌,一些木料被拆用于其他园林的修建。到了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泉宗庙只有残址了。泉宗庙石牌坊也被人运走了,那么,是什么人运走的?原因是什么?过程又是怎样的?这还需要从张学良为其父张作霖修建墓地谈起。

张作霖的墓地位于现在抚顺市区的大伙房水库东北岸。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生,辽宁海城人,贫苦出身,早年卖过包子。1927年6月,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的末代国家元首。1928年,这个“东北王”在国民革命北伐军的打击下,被迫退回东北,6月4日,在由北平退回东北的路上,被日本关东军预谋炸死在皇姑屯车站,灵柩暂时停放在沈阳东关的珠林寺。与此同时,张作霖的家里人开始为他寻找“风水吉地”作为陵墓。1928年秋天,风水先生受托来到今辽宁省抚顺东几十华里的高丽营子村,相中了村南的一处山冈,那里前照铁背山,后坐金龙湾,东有凤凰泊,西是金沙滩,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经张学良亲自考察,决定在此地为其父张作霖修建一座气势恢弘的陵园。1929年5月,张学良下令开始动工兴建,为此,专门成立了“大元帅葬仪筹备处”,负责建陵一切事宜,并且决定1931年11月24日作为张作霖下葬的日期。

当时,为了便于在北京筹集装饰陵园的石材,张学良特意设立了大元帅葬仪筹备处驻北平办事处。

为了建造张作霖的陵园(又称为元帅林或雨亭纪念公园),张学良命人从北京运走了不少文物,如元帅林神道两边的石像,均为明清时期的石雕工艺,它们大都来自北京西郊石景山的隆恩寺明代太监墓、清代王爷坟。据史料记载,元帅林的石刻,还有来自北京圆明园的若干汉白玉石件。泉宗庙的石牌坊也在民国二十年(1931),被运到抚顺雨亭纪念公园。

关于泉宗庙的石牌坊是怎样被运走的?民国时期三山五园的档案材料中有所记载。

根据《北平市政府关于拆迁泉宗庙石舫给颐和园事务所的训令》档案记载,1931年初,大元帅葬仪筹备处驻北平办事处向当时的北平市政府报告了泉宗庙附近居民请求把石牌坊运到雨亭纪念公园的事情,大致内容如下:

“大元帅葬仪筹备处驻北平办事处为了修建雨亭纪念公园,在北平和天津一带搜集修建公园需用的各种石料和公园点缀物品。不久之前,有北平西郊蓝靛厂村代表阮子平,到敝处声称,蓝靛厂村河东的泉宗庙寺院,在民国四年到八年期间,其建筑材料被提督衙门拆除已尽,昔日的泉宗庙已经面目全非,变成了一片废墟,现在仅存有两座石牌坊,由于常年的风吹雨打,看上去即将倾倒,路人途经其侧,胆战心惊,十分危险。今值修建雨亭公园之际,我等百姓追念张作霖大元帅造福民众的恩情,难以忘怀,请求将泉宗庙两座石坊移到辽宁抚顺,作为雨亭纪念公园的点缀物品。”

当时的泉宗庙归属颐和园事务所管理,北平市政府接到大元帅葬仪筹备处驻北平办事处的报告以后,便指令颐和园事务所“即日查明具覆”,也就是说立即调查了解此事原委,并将调查结果报告给市政府,作为市政府定夺的依据。

1931年2月1日,颐和园事务所就把调查泉宗庙石坊的情形报告给了北平市市长,颐和园事务所建议把泉宗庙两座石坊移到辽宁抚顺作为雨亭公园的点缀。与此同时,大元帅葬仪筹备处驻北平办事处郑天顺处长又广泛征询当地民间对迁移石坊的意见,当地百姓“率皆乐从”。不久,市政府即回复颐和园事务所,“允予拆移”,除下令市公安局对泉宗庙牌坊周密照看,保障牌坊安全运到抚顺外,还要求颐和园事务所把遵照办理情况具报市政府。

后经北平西郊区警署每日派警察照料,泉宗庙的石牌坊被拆散运到辽宁。如今,泉宗庙的石牌坊矗立在辽宁抚顺雨亭公园。

然而就在元帅林主体建筑即将完工之际,“九一八事变”突然爆发,张学良来不及将父亲灵柩安葬元帅林,便匆忙撤退到关内。1932年,侵华日军出动飞机,将元帅林宝顶炸塌。直到1937年,张作霖灵柩才被安葬至在锦县(凌海市)驿马坊张氏家族墓地。(赵连稳)

(0)

相关推荐

  • 寻宝记

    在沈阳市大东区工农路附近的一个场院子里面,曾经静静的躺着一架石牌坊的构件,这个"老家伙"已经在这里静静的呆了八十多年了,在这个院子里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巨大的石构件呢?        ...

  • 民国十七年张作霖像背双旗壹圆大元帅纪念银币

    民国十七年张作霖像背双旗壹圆大元帅纪念银币 民国十七年张作霖像背双旗壹圆大元帅纪念银币 民国十七年张作霖像背双旗壹圆大元帅纪念银币 pingpu

  • 民国十六年张作霖大元帅龙凤双花伍拾圆金币

    民国十六年张作霖大元帅龙凤双花伍拾圆金币 民国十六年张作霖大元帅龙凤双花伍拾圆金币 pingpu

  • 民国十七年张作霖头像大元帅纪念银币

    民国十七年张作霖头像大元帅纪念银币 民国十七年张作霖头像大元帅纪念银币 pingpu

  • 十大元帅中,有哪五位没有出国留过学

    十大元帅中,有哪五位没有出国留过学

  • 张作霖像大元帅纪念银币样币一枚

    民国十七年(1928年)张作霖像大元帅纪念银币样币一枚,镜面版底精铸,铸工精湛,PROOF

  • 北京石景山:双泉寺万善桥与石佛古树

    石景山区双泉寺村双泉寺下方,几十米外坡下的山涧沟壑有座古桥,称万善桥.古桥为拱形,桥面也为拱形,非平面,桥孔很大,桥面很薄,条石桥基,京城山区很漂亮的一座古桥. 桥型有点玉带桥的感受,有美感,但通往实 ...

  • 涉县杨庄有个马刨泉,泉流汩汩四季不歇,无人知道因何得名

    永远的"马刨泉"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风土人情",并且都有自己标志性物象成为当地人心灵之寄寓和游子的"乡愁". 拿我们杨庄村来说, ...

  • 北京石景山:双泉寺

    双泉寺位于石景山区双泉寺村,与慈善寺.法海寺隔山呼应.据说双泉寺历史悠久,长于慈善寺.法海寺等明.清建筑.寺庙不晚于金代,金代皇帝游览.休闲之地,因寺后当时有双泉,称双泉寺,是金代金章宗时期西山八大水 ...

  • 这个精品铜钱值112万、轩泉'永隆通宝背...

    这个精品铜钱值112万. 轩泉'永隆通宝背闽'铜钱,拍出112万元人民币!近期从天眷堂神册通宝,到嘉德乾隆金钱,再到此次铜永隆等高档钱币,联系各类钱币交易圈天价成交的极美普通钱币,更进一步证明:高档精 ...

  • 沂水泉庄,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东汉崮位于沂水县泉庄镇政府驻地西南3.5公里处,海拔561.9米,总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挺拔壁立,极为壮观.呈西北-东南走向,山体由寒武岩系石灰岩及页岩构成,植被以松槐为主.相传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所封, ...

  • 女作家王力丽在泉庄/李春晓

    6月19日至20日,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的"文化助力·振兴乡村"--山东省散文学会进百镇采风创作活动走进我的家乡沂水县泉庄镇. 据了解,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山东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王川 ...

  • 沂水泉庄有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郭庄位于山东沂水县泉庄镇驻地南约6.5公里,南麻至崔家峪公路西侧,马连河自西经村前东流,地处丘陵.传说北宋真宗至仁宗时期(998-1063年)郭姓建村,取名郭家庄. 传说这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宦 ...

  • 山西运城万荣旱泉塔

    运城万荣旱泉塔又称槛泉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高村乡孤山西麓.距万荣万泉文庙西6.8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万荣旱泉塔时,雨天,道路泥泞,村民提醒,山路湿滑,独自登山不安全.考虑再三,放弃 ...

  • 骑行探访:寒亭会泉庄汉徐干墓

    一直喜欢骑行,而且热爱地方历史文化,每次外出探寻古迹,总是骑行.查询史料记载是必要的,可以少跑很多弯路,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我更喜欢实地考察一番,以验证史料真伪性.很是倾佩明代徐霞客,游览山川归来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