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视界 | 走进国家水专项示范工程——锡东水厂
无锡地处江南水网地区,域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其中,“茫茫复茫茫”的太湖浩瀚辽阔、蔚为壮观,它拥有着44亿立方米的库容量,孕育了开放睿智的吴越文化。
锡东水厂(60万吨/日)就位于这烟波浩渺的太湖边上,它的取水头部像一只银白色水母漂浮在湖心,直径1.8米和1.6米的两根管道径直通向净水厂。
水厂处理工艺主要由预处理(预臭氧接触+曝气氧化)、常规处理(混凝+沉淀+砂滤)、深度处理(后臭氧+生物活性炭)、尾水处理(排水池+浓缩池+平衡池+脱水机房)组成。
依托“十二五”水专项“江苏太湖水源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课题下属子课题“无锡市太湖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太湖无锡原水中有机物水平高、藻类代谢产物多等特点,锡东水厂构建了“预处理+强化常规+深度处理”的多级屏障处理工艺,并开发出含氮、含碳消毒副产物控制技术。从减少加氯量和降低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生成等方面入手,对各项生产参数进行了调整优化,保障了优质供水。
01
工艺科学合理
预臭氧接触池:臭氧采用水射器投加,气水混合均匀高效,可灭活水中部分藻类,将部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改善有机物组成,利于后续工艺处理。
曝气氧化池:合理调整气水比,有效吹脱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同时可提高水中溶解氧。
沉淀池:根据水温、pH、浊度等实时调整加矾量,五级机械搅拌速度依次减小,保障混合和絮凝所需的水力条件,以确保混凝效果。出水端采用指型槽,较低的单位堰宽负荷利于水流的稳定,保证了沉淀池的出水效果。
砂滤池:砂滤池进行了加盖设计,选用钢结构顶棚,较传统敞开式减缓并阻止了池壁青苔和藻类的生长滋生。优化砂滤前加氯量,合理调整反冲洗(气冲+气水冲+水冲)周期,保障滤料安全干净,确保砂滤池运行稳定。
后臭氧接触池:后臭氧采用三级投加方式,根据进水水质优化调整投加量,降低臭氧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的同时增强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物活性炭滤池提供有利条件。
生物活性炭滤池:根据进水水质和炭滤池滤料性能及其上微生物附着情况,优化炭滤池运行工艺参数。一般,反冲洗周期夏季为3-4天,冬季约一周,能够确保炭滤池的生物膜的成熟稳定,可充分发挥微生物降解作用,有效减少代谢产物的产生。
排水池:主要收集沉淀池排泥水和砂滤池以及炭滤池的反冲洗水,为浓缩池提供浓度较为均匀、流量较为恒定的尾水。
浓缩池:采用中进周出辐流式,安装回转式刮泥机,其竖向栅条随刮泥机旋臂一起旋转,可破坏污泥间架桥现象,促进浓缩。
“平衡池:为圆筒型,底部配备水下推流搅拌机,可使污泥含固率保持相对稳定,并设有超声波液位仪实时监测池内污泥情况。”
脱水机房:采用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配备板框压滤机对污泥进行脱水,泥饼含固率在35%以上,滤液回流至排水池二次处理。
02
管理规范精细
采用多点加氯方式,即改传统单点投加为取水头部-沉淀前-砂滤前-碳滤后-清水池等处多点加氯,不仅有效减少加氯总量,而且大幅度降低出水中的消毒副产物风险。
根据小试、中试、生产性试验科学调控臭氧投加量、加氯量、加矾量等生产参数,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安全稳定优质供水。
在水源、生产过程和管网三大环节上,建立了水源地外围和水源地自动仪表连续监测、水源地人工检测、净水厂进水、中间过程水、出厂水和管网水7道监控防线。依托国家级监测站,对水源水质和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全项指标进行定期跟踪监测。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配备高锰酸钾投加和粉末活性炭投加应急装置,认真实施应急演练与总结评估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一指挥、分层实施,统一布置、分步联动,切实提高应急事故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对本岗位的隐患承担预控责任,在此基础上配套实施考核、监督、奖励、处罚等制度。体现权责一致的原则,真正把责任落到实处。
编辑:孙丽华
排版:西贝
校对: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