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妈祖故乡的年俗【征文】
妈祖故乡的年俗
陈红姐||福建
兴化是湄洲妈祖的故乡,妈祖的故乡也是我的家乡莆田。在莆田过了腊月十六,大街小巷上就会看到很多身在外地的游子回来过年了。其中有在全国各地做生意的,有旅居海外的侨胞,也有在异地他乡定居的上班族。
在兴化,流传着“初八、十四、二十三,神仙做事没人担。”意思是在腊月的这几天时间里不要随便说错话或做错事,否则遇到麻烦神仙都救不了你,现在细想应该大人吓唬小孩的话。而初一和十五好走路,听大人说这两天各宫殿都有人烧香进贡。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个神仙也知道 。
到了腊月的中下旬,便进入到年货的采购期。现今的兴化人过年必须准备丰富的年货,在地域特色方面,兴化人有过年做“红团”“番薯起”的习俗。做“红团”时,擀团皮的要厚薄适度,不能太厚或太薄,捏团馅要比乒乓球形状大一点,馅料有绿豆、地瓜和糯米等种类。做“红团”底要衬“桂叶”,然后剪去多余的边角,整整齐齐地入炊具,扣紧炊盖,约蒸一支香功夫出炊,就可以食用了。“红团”所用的木印模中刻有“富”“贵”“寿”“喜”等字样,四周还刻有花鸟图案,红团象征着“团团圆圆”之意。过年不管家庭条件差异如何,除夕前一夜拜天地,家家都会用到红团的。
“番薯起”是以“番薯”为主料,先把鲜“番薯”削皮、洗净、切块、剁成纯柔的“番薯泥”,放入瓷缸内,加入“米祭”和酵面,发酵后再以适量红糖及碱拌和,然后做成像月饼的形状后,上蒸笼蒸熟后即成食品。“起”(方言),有发达、兴旺之意。“番薯起”的特点是地瓜味浓,软香可口,是时令、经济的农家食物。“红团”和“番薯起”是莆田人家“过年”时的独特美食文化。
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当地风俗是太阳最大,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这一天不能吵架,不能催账,也不能打骂孩子的。听大人说如果谁家这天吵架,一整年运气都会不好的。所以谁家有小孩在这天出来惹是生非,大人是不敢打的,要打也是说:“等过完年 找你算账。”到了腊月二十六还有一些人家也会把积满灰尘的家具和厨具都搬到井边或路边的水渠去洗刷,而各家洗好的被套晒在荔枝树之间的绳子上,就像不同国家的旗布一样迎风飘扬。到了晚上,母亲会把新织的草薪(用稻草做的床垫)铺在洗干净的床上后,越发感到过年的味道越浓了。
到了除夕早上零点,家家户户都开始把炸好的肉、鱼、豆腐,杀好的鸡鸭,还有五种水果和一年收成的各种粮食装盘后放在吃饭的桌子上供拜天地,到了下半夜把桌子转个方向再供拜列代祖宗。然后等到除夕夜就可以用这些供过的食品做年夜饭了。吃年夜饭,有钱人家会买海蛎做汤吃,海蛎在莆田的谐音长寿的意思。吃完年夜饭大人会让小孩吃一节甘蔗,以示来年嘴巴都是甜甜的不说粗话或脏话,奶奶说我们小孩会乱说话当是擦“屁股”。
到了初一早各家开始拜神明祖先,祀以线面、烛、炮,礼毕,全家每人要吃一碗妈祖面,装面的碗用青菜垫底(来年万物发青),碗面放入花生、紫菜和炸肉等最好吃的食品。大人还说面汤是不能先喝的,否则出门容易遇上雷阵雨。吃好长寿面后,上街游春时女的大多是要穿上红衣服的,如果结婚后的女人不穿红衣服回娘家是对老人的不敬,穿红衣象征夫妻恩爱和睦,如果少了伴就不能穿红衣的。
到了初二,要入乡随俗的是这天家人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走访亲朋好友。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带家人出去爬山或步入宫殿进香,莆田民间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因为这一天也是出嫁的女儿要带女婿回来团圆的日子。
初八日相传是“玉皇至尊”神诞,各户于当日的夜半,点烛烧香,向天空顶礼,预祝全年吉利。初九日,莆田各地信男、信女成群结队至壶公山凌云殿祀玉皇或到莆田石室岩玉皇殿进香,这两处于当日都雇演莆仙戏,非常热闹。
元宵节在莆田相当热闹,虽然莆仙各地闹元宵的时间、内容、形式不完全一致,但均体现“以神为主,神民同乐”的基调,农村尤为突出。各村(过去叫“境”)各宗族围绕各自的村社闹元宵,为期一般3天,有的还联合闹元宵。农村中庆祝元宵,普遍演戏酬神,并在“行傩”之外,穿插放焰火。庆祝元宵,各里社已婚男子都要按年轮流担任“福首”,负责是年向社神烧香、清扫、祭祀、收藏社神袍服、祭器等,元宵时捧社炉随神座绕境,让各户进香。在庆祝元宵中,各地还流行各种习俗,各里社在前一年结婚和生育男孩的人家,每户须于元宵夜向神献礼,或燃点巨烛一对,称为“喜烛”,较特殊的习俗,前一年新婚的妇女,在元宵夜都盛装打扮,排坐在各自里社的庙前,让人们晤识新妇风姿。
这一天,祭完财神土地公,又开始一年的忙碌了。至此,兴化莆田的年暝才算落幕。
插图/作者
作家简介
陈凤姐(陈红姐),网名迷恋军港,女,福建莆田人,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军到浙江舟山,现在从事财务工作。爱好文学,曾在《人民海军》报《舟山日报》《湄洲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随笔。莆田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