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非洲(29):死亡谷
纳米比亚的红沙漠中,藏着一个“死亡谷”。
“死亡谷”(The Dead Vlei),谁起的名字?听起来怪吓人的。
既然来了,总要探个究竟。
沙漠里地形复杂,“道路”崎岖。
于是,大客车换越野车,越野车也无路可开了。
下车徒步。
踩着红沙,翻山越岭。
死亡谷轻易不露面。
翻过一道高坡,终于得见真容。
广角镜头,来一张全景。
四面环山,中间一个盆地,白花花的一片,这不是盐沼吗?
是的,死亡谷就是干涸的沼泽。
“Vlei”在南非荷兰语中是“沼泽”的意思。
由于含盐量高,这里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中间不是有树吗?
那是900年前留下的标本。
白色的盐碱地,
曾经是绿波荡漾的湖底,
曾经是时干时湿的沼泽。
多少年来,沙丘和河流不断地争夺这片土地。
沙丘赢了。
沙丘阻断了河流。
这里成了无源之水。
没有后援。
红沙漠中,每年平均降雨量只有区区6厘米。
渐渐地,太阳将一潭死水烤干了。
死亡谷的命运和我国内蒙古的居延海何其相似?
好在居延海得到人们重视,注入活水,正在慢慢复苏。
百度上说这些干枯的树木是骆驼刺。
不要骗我喔!
骆驼刺我见过。草本植物,哪有这么高大?
这些枯树,造型奇特,与干枯的胡杨林有得一拼。
枯树被太阳烤得像焦炭似的墨黑。
没有水,因此也没有腐烂。
卧龙在地,
昂首向天。
900年了。
干凅的湖底在诉说着一切。
坐看沧海桑田,
我自巍然不动。
海枯石烂之地,
谈情说爱之处。
镜头横移一下,又有一对进入景框。
一对向阳,一对背光,互相映衬。
后面还零零落落、稀稀拉拉地站着几个“小人”,是摆拍吗?
我哪有那么大能耐?
随机而已。
两根枯树拗造型,
两个影子轧闹猛。
一个躺着,
一个站着。
双人舞?
广场舞。
走台步。
摆PS。
忙拍照。
拼颜色。
换布景。
走机位?
试镜头?
调色块。
别了,死亡谷!
高坡上金鸡独立者,是历史学家吗?
记录历史,有时需要离开一定的距离、站在一定的高度。
人生的旅途,
有很多岔道,
看你往哪儿走。
沙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的往回走,
有的向前走。
沙上遍布脚印,
有的大,有的小;
有的深,有的浅。
纵横交错。
沙漠里也有坑坑洼洼,
一路走去,
自己小心。
走在前面总是孤独的,
有时要停下来,
等一等同伴。
有了目标,
就大胆向前吧!
莫停步,向前走。
没有路?
茫茫沙海都是路,
只要不迷路。
沙坡百米,
豪情万丈。
走过不同的颜色,
走过不同的季节。
这绿色的植物,才是骆驼刺。
这大树,肯定不是骆驼刺。
向红沙漠道别!
向纳米比亚道别!
下一个目的地——赞比亚。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