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师碎碎念 ,作者懒懒chong
想提意见结果只能吐几个槽……
因为是从公众的视角提意见。所以不关心咬文嚼字,按照公式文本顺序,只关心能关心的和该关心的。这公众版被吐槽“不能说什么都没说,但做到了说了等于没说”。规划一般就是这么虚,没有承诺只有口号,这样才能做到没有槽点而无敌吧。关注怎么说的不如关注怎么做的。因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原因,在很多细分领域招商引资,武汉可能拼不过上海、成都,甚至拼不过合肥、长沙等。在产业结构升级上和高收入岗位创造上武汉很难,区域协同上处于被嫌弃的位置。武汉强行在这里提钻石结构钻石芯什么的都很虚,长江经济带携手武汉共赢的共识的语境创造非常困难。所以与其整虚头巴脑的图和文,更重要的是想清楚怎么做到,以及具体怎么做,这其中需要太多的政治智慧,就怕智慧不往这处使,光内耗去了。自嗨意义不大。(2)城市圈武汉市怎么对整个城市圈的,历史包袱沉重
武汉市历史以来是怎么对待圈里的兄弟的,怎么对省里的姐妹的,是很一言难尽的。基础设施的普惠、交通便利起到的作用很难是一体化,而是加剧了要素集聚与不均衡。
风气上,当然跟武汉哥俩好的也有被带坏的,被嫌弃的也有挣扎出一条活路的。匪气和土围子气息,南边最为浓厚。这些坏风气积淀太多年了,只能用充分流动和换血来拯救,过去五年换血还比较厉害。真心的“店小二”风格换掉这种匪气。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年。
(3)生态环境
东湖从臭水沟变成优质景观其实才十多年,生态环境方面武汉不能说做得很好,但是一直有很大的进步。治理好这些环境之后,基本都靠地产把投入给赚回来了。只是赚的主体是地产还是政府存疑。
在别的城市住临湖临江的地方很难,在武汉相对容易。
碳市场在武汉,之前它很长一段时间管的就是国家电网,现在扩到了八大行业,未来碳配额有无可能演变成金融产品成迷,碳核算目前技术过于普通。
厚重的历史是沉重的蜗牛壳,武汉市的产业发展历程太过于厚重,主要落后于改革开放之后,可以说因开放而落后,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国企为主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体制豢养了国企,另一方面国企抢夺话语权不可避免的借很多手对民营经济造成严重的挤占和破坏。这种时代病在武汉体现得相对比较显著。武汉过往二十年来拼命地从全省吸纳和整合某些产业,看似增加了GDP,实则让未来发展的脚步更加被拖累,有利这些企业然而不利武汉的长远发展。好在疫情打脸足够重,政府治理能力现在很可能处于历史巅峰期,就怕后续会下滑。从政府审批效率来看,武汉市提质增效是有效果的,但买办色彩因为盘亘了这么多年所以还是存在非常浓重的阴影。规划行业也算是促成和参与这种买办色彩中的一部分吧。
长江新城强行发展,会间接牺牲上下游蓄洪区。然而这种牺牲已经是既成事实,随它去。车谷和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很重,新能源比重不太行。高新技术主要堆砌在光谷,但是光谷的公共服务水平比较拉垮。因为武汉市整体劳动力相对价格最便宜的事实短期无法改变,所以这些产业高收入劳动力对武汉的满意度很可能不会高,但是老板们很高兴——创业环境不好但是拿高运转和低成本来凑……另外新、旧的走势,学上海的话就必然只有主城才是心其它都心了个寂寞,学成都的话,新就可能会迸发出一定活力。从招商引资来看,武汉市想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来的企业从规模结构来看还是以制造为主,与武汉市大量优质高校对比,形成了矛盾尖锐的人才供需结构的反差。武汉所有的政策都是以补贴为主的,应用场景补贴、人才引进补贴、税收优惠补贴、廉价自然资源补贴等。补贴产生的结果历来最容易被搭便车……便车党形成环境的话,那会对未来能有自生能力的部分产生持续伤害buff。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是地产的噱头还是有能力搞真的,有待时间验证,就目前消息来看就是地产……可以搞地产但是不可以只搞地产。曾经吹的各种,都还没实现呢。武汉市原本商品房泡沫没有那么重的,现在有点严重了,所以住保轨怎么做十分重要。
武汉整体土地供应量是够了的,但是偏远且新,其它所有配套都滞后,配套以现在针对二手房的金融政策,有娃之家只能用钱堆或者出走。深圳被拉垮的公共服务挤走的人挺多的,虽然这也很方便深圳割最年轻的人的劳动力韭菜,但是也算前车之鉴。当然所有城市都把年轻人当做一座富矿,武汉也这么干似乎也很融入这个大环境。基础设施发展快是武汉的优点。但是还要看前期的高负债,能否被后期的高运转给接住,以及高补贴能不能真的养出来一星半点创新引领的东西。水一直是武汉反复经历考验的难题。考验得多了,能力也上去了。虽然前一阵子才下了个大暴雨差点都回不了家…
交通方面中规中矩,差不多以国家平均及格线为目标,考虑到武汉围起来的大院这么多,似乎以及格线为目标也很高了。港口、商贸、矿、重工,武汉历史上很多发展是时代赐予的。跟武汉无关。
(7)公共服务
武汉市公共服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高的质量和总量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内部不均衡。公共服务要想铺开是有办法的,但是公共服务私有化的问题是一个全国普遍性的问题,怎么公私结合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很容易出雷点。同时,武汉想吸引最好的人才,必然要以最好的教育来吸引,然而武汉基本上只能靠生源掐尖来提高教育服务水平。看完之后感觉,原来真的提不出意见,毕竟什么都没有。好在深圳的本子也差不多是这样。规划绝不属于“曾经吹的那些牛最后都要实现”的范畴,而是类似于“把梦织好,把承诺做好”。与其整这些虚头巴脑的,还不如直接看政府的治理水平。如果走一步看一步,每一步都当作是一场战役,必然不会差。虽然武汉不太行,但武汉至少没干出深圳那么多天怒人怨的事……未来的规划如果能在字缝里面窥见明确的政策保障承诺,可能才真的称得上是规划。
■ 来源: 国师碎碎念
■ 编辑: 规划师笔记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规划师笔记”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