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5|感激每一天

我的2015:感激每一天

岁末的心情总是与平日不同。有朋友问,刘校,你每年的12月31日都会写一篇文章,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今年还写不写啊,我们等着看呢。我答曰,我没想好要不要写,更没想好怎么写。

在我的内心,两种声音在斗争。

一种声音是,2015年的12月31 日就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不必刻意留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日子就这样流淌过去了,从哲学意义上说,每一天都是一样的。论语中说:孔子竭力戒除四种心态,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刻意如何如何,不要固执,更不要偏执,一切顺其自然,即是最好的心态。

佛教里讲究仁慈济物,博爱利生,普度众生,即使是罪孽深重的人在佛门里也可以得到宽恕。佛‍教教义与我们熟知的爱憎分明、违法必究、严惩不贷等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佛教一派的禅门里也有一个基本原则,即“不说破”,所谓“道不可告,告即不得。”照禅门所说,倘若说破了这一天的特殊含义,这一天也就没有意义了。(佛教禅门,我是外行,参考了谢云的《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一书中的内容)

另一种声音是,无论自己是否愿意,岁末的氛围就在那里。微信里不断传来朋友热切的问候与祝福;熟人见面,也总是感慨一番岁月如梭。恰如春节,你可以不看春晚,但鞭炮声响个不停,让你不能不想到:过年了!

说到过年,我想起了林语堂的一个趣事。

林语堂主张新派,抗拒旧历新年。不料自腊八开始,各种必须要办而又抗拒不了的习俗、事务便蜂拥而至,直至除夕夜晚,左右邻居的鞭炮把过节的气氛推向高潮,也把林先生固若金汤的防线彻底摧毁。他拿出钞票,让孩子去买炮仗,并交代“越大越好,越响越好”。在爆竹声中,林先生开始安然地吃年夜饭了。

这则趣事,让我看到了一个较真的林先生、书生气的林先生、性情中的林先生水乳交融了,倒也十分可爱。

从人文意义上说,有些日子就是与众不同。

我没有皈依佛门,不必拘泥于佛门的条规。索性我继续“人间烟火”下去,继续“性情”下去。于是就有了这篇文字。

回眸2015年,我只想说一个关键词:

感激

2015年的每一天,我都是怀着感激的心情度过的。

我感激我的家人。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写作94篇文章,共计 34万5千字;不可能出版第四本专著《聚焦与反思:近距离观察职业学校课堂》;不可能在年内发表24篇文章;不可能读完计划中的60本书。

电脑上有个软件,会自动统计一个人在全年输入电脑的字数。我点开一看,我输入的字数是2382132个字,电脑评论说,我超过了全国99%的朋友,并说我“一不小心,就完成了一部《天龙八部》”。

我感激我的学校。我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我所参与的一些社会工作,得到了学校的全力支持。我情系财校始终如一,财校对我的厚爱始终如一。

我感激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导、同行。正是你们的充分肯定与热情鼓励,给我提供了为职教事业发挥余热的机会和可能。江苏的职业教育如日中天,江苏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兴旺蓬勃,江苏的职业院校发展迅猛,我为之欣喜。同时我也为之欣慰,正像一只小小的蜜蜂回望硕大的蜂房时感慨地说:作为一只小蜜蜂,我是多么渺小啊,但让我感到满足的是,那硕大的蜂房里,肯定有一滴蜂蜜是我酿制的。

我感激我的学生。没有你们,何谈职业教育?没有你们,我的生命如何附着?我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心得感悟,几乎都是你们教给我的。是你们,让我知道了人生的悲情;是你们让我看到了教育功利的结果;是你们,让我坚信职业教育的无限可能和无量功德;也是你们,让我找到了职业价值和生命感动。

我感激支持我、激励我、理解我的人。我是个普通人,普通人是需要支持、激励和理解的。我不怕孤独,但我也渴望共鸣,这是我真实的心态。

我感激反对我、打击我、误解我的人。每一次的反对、打击和误解,都成为我冷静反思的契机。通过反思,我也的确发现了一些我本来不以为意的缺点和不足。闻过则喜,这也是我真实的心态。

我感激我的朋友。朋友犹如阳光,不可或缺。有能够交心的朋友,让我感激,更让我珍惜。我喜欢开玩笑,愿意交朋友,用同行戏谑我的话来说就是“每一所职业学校都有老刘的粉丝——特别是女教师、女学生粉丝”。其实,我交友极其慎重。要想走进我的内心,其难度也许仅次于环保和过去的计划生育。但对于学生,我的内心世界是敞开的。只要他们愿意,任何一位学生都可以触摸我的每一根神经。

我感激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被爱,是生命价值自我认同最美好的形式;爱,是超越本我、燃烧自己的最高境界。人间至味,非人力所能烹制。爱的含义应该是宽泛的:山盟海誓是爱,执手无言也是爱;日久生情是爱,一瞥惊鸿也是爱;相知相守,相濡以沫是爱,远在千里,心却被牵也是爱;卿卿我我,如胶似漆是爱,彼此敬重,珍藏心中也是爱。爱与被爱,都是上帝的赐予,可遇不可求。一旦遇到,务必轻拿轻放,掌心呵护。唯有如此,才能永葆爱的滋味,放大爱的美好。

我感激一年来我遇到的所有烦恼、苦恼、焦虑、忧虑。宇宙也好,人生也好,都没有完美这一说。完美是一个终极目标,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但却不能真正抵达。所以,生活中存在烦恼、苦恼、焦虑和忧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坦然接受,正确对待,善心处理,或许是我们唯一明智的选择。曾国藩三十六岁时,官居翰林院侍讲学士,从四品衔。此时,曾氏做了中级京官,可以说是福禄周全、门祚鼎盛。他深知月盈则缺、花盛则谢的道理,常以盈满为戒,故将书房取名“求阙斋”。阙者,空也,缺也。曾氏希望今后在别的事情上存有缺憾,以便“堂上重庆”的福气能多保留些日子。曾国藩的这种心态值得借鉴。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正是因为有了风雨雷电,才让我们感受到了风和日丽的美好;正是因为有了诸多的坎坷,才让我们把健康平安挂在嘴边;正是因为有了烦恼、苦恼、焦虑和忧虑,才时刻提醒我们,当孩子香甜地吃完早餐去上学的时候,当我们迎来又一天的朝阳开始工作时,当忙碌了一天的家人平安归来时,当我们还能感受到春草夏花秋菊冬梅的时候,这就是传说中的岁月静好啊!

多么简单的道理,又有几人能彻底参透?更多的人会像毕淑敏说的那样:当幸福的金马车驶过后,人们捡起地上的金棕毛说,哦,原来我也见过它!

2015年12月31日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