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生羽翼
偶然看到几段十几年前的文化访谈,王朔和韩寒的,还挺有触动的。
个人的成长变化倒在其次,就是很明显的是媒体越来越不真诚,各种表演,迎合,误导,除了硬件确实是在提升,从记者到主编到出品人,真的是审美、格局、品德都日益沦丧。是,说沦丧一点都不为过...
另外我觉得韩寒无论是年少傲气的状态还是成熟自嘲的状态,总能做到让人感觉很真诚,这也是个本领。
这段访谈也让我想起来2014年韩寒出轨的那个丑闻。应该说那时候我也还年轻和绝对,一棍子打死。如今再看来,对错的立场我依然不变,却多了一份理解。
一个具备尤其是天生自带(修炼来的文艺气息与天生的还是有深度与质地的不同,回头再论)文艺相关才华的人(所有艺术必然触及情绪和感受,这是根源),就注定比普通人更加感性以及对美的感受有更高要求,如果这个人恰巧还在外表(年少时候我把这看作浅薄,现在觉得这是必须正视的本能)或经济上有些优势,就更是会产生致命的吸引力,吸引力又必然伴生更多诱惑,因此在自身具备巨大能量的吸引力的背后想坚持不践踏也必定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超高度自律来约束。
保持干净和美好,是更高级的持戒。
任何人的人生,都是浅层整理时候,看起来失败和挫折,穷苦与疼痛是考验。相反,成功和满足,富贵与甜腻似乎是成功是奖励。但你真的静心来看深层,后者才是更大的考验吧。
物质极大丰富是得吗?看起来是吧,如同,看起来得总比失幸运。但你因此付出的更多打理的精力有没有让你心力透支和关注力下降...那这是“失”吗,也未必,这种“得”带来的人心测试可能比“失”还准确。
所以,得与失、甜和苦都只是一个瞬间感受,且随时互相转化,稍微拉长一点时间这种认知会更明显。究竟是得还是失?这必须是一个静态评估,而绝对静态是根本不存在的。不是用失换来的得,也不是用得补偿了失,而是任何瞬间内这两个方向其实都是共生的。所以老祖宗最聪明,“未央”,就是最美好的状态,找到那个“临界点”,还未乐极生悲,还未盛极而衰,还未由福转祸...
当然,到底这个点又是否存在,是否能始终做到,我觉得就进入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的阶段了...
以上这些看得头疼吗,来,扯拖一下~
今天是久久的四岁生日了呢,这个小人儿又长大一岁也朝着“皮得没边”又进一步...
“久久,陪你过完生日我就要出差了。”
“出差?几天呀?”
“五天。”
“不行,我不同意!”
“为什么?”
“五天也太长了,那我肯定想你呀,怎么办...”
“这已经是我尽力缩短后起早贪黑的赶出来时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