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版社的命案凶手

2013年10月25日,故宫发生命案。江湖潮涨潮落,发生过太多的离奇,发生便发生,一时热议,随后冷却,耳闻而已,与尔何干。不承想此后的某日,接到陌生电话,自报家门名叫郑治勇,是故宫命案当事人郑治标的弟弟。我正惊愕,其说明意图,原来其兄行凶前的最后一封电子邮件是给我发来的,遂几经周折,打探到我的联络方式,希望从这封邮件中,觅得一丝线索。其态度谦卑而诚恳,心切之切,溢于言表。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真就与己有关。郑治标之前曾供职于紫禁城出版社,《紫禁城》杂志为社办期刊,我则在此发表过文章,仅此交集而已。赶紧翻检这一时段邮寄,可惜俱已清除。那时微信尚未兴起,书信往还,多仰仗电邮,商家则借此顺行其道,遍投广告,每早开箱,信件滚滚而溢,几成灾害。多数不看,随手删除,且为永久删除,其中难免夹杂一些非广告文字。遂遗憾告知力不能助的实情,一再声称绝非有意为之,并请转告其一名作者对编辑所付出劳动的感谢,但还是能听出对方的失望。
随后,赶紧对此事进行了足够的关注。郑先生与我同庚,皆1964生人,且都是美术专业的艺考生,他上的是中央美院国画系,而我则名落孙山,一声叹息。资料称:“郑母杨女士是天津著名的工笔画大师,父亲应范曾之邀,曾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家庭熏陶下,其初中毕业即考入中央美院附中,此附中全国每年仅招八十人。1980年,美院附中毕业后,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那届国画系,一个班只有四名学生,老师则有七人,且个个大师级别。”我一个落榜生谋职出版社,那是高就,他一个专业生分配出版社,那是落魄。“在中央美院,看过他画作的人都说他基础扎实,有灵气。'可惜毕业后分到故宫,浪费了专业’”,郑母说。人生本该比作品更精彩,却往往做不到。
不管地方出版社,还是京城出版社,美编的边缘程度大抵相同,四梁八柱,一基一顶,似与之无关。把青春献给工作,也献给了另一个碌碌无为的自己,其工作无非是参与图册的编辑,局限而无施展才华的机会,“唯一一次公开作画是为出版社绘制一个广告牌。他画画停停,几天后一只唐三彩大骆驼才跳上广告牌。领导没有赞美,反而问:'这个很难画吗?’郑志标笑道:'小菜一碟儿,小菜一碟儿。’领导看着众人说:'美院的高材生,画画这个算什么呢。’这种事情多了,郑志标开始给上司留下恃才傲物、不合群的印象”。他的画画停停,绝非小菜一碟儿,与众不同,与己有别,人到一定阶段,会对自我创作有相当的要求。用户画像,未必在表,好画家写形不难,写心惟艰。然偏见但生,歧视随之,一旦被领导成见,卑微之人,连呼吸都是错的。
当年美院未开设计专业,一概国油版雕设置,由形而上跌落形而下,多数人心有不甘。昔时以为走的是大路,现在晃悟其实是小道。出版社美编,若想重拾专业,要么选择断然调离,要么选择业余状态。后者则十分尴尬,工作草草将就,专业也不能心无旁骛投入,于公于私均不利均无成。耗费大量时间做着不感兴趣之事,并与不感兴趣之人厮守一处,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废人。将喜欢的一切留在身边,大概就是努力的意义,努力过才知自己真的不逮,多数人如此。
恒久否定里,当然也有微不足道的肯定,之后郑治标的岗位自出版社转至展览部,同样做的是与美术关联、又不密切的营生。在外八字与内八字的走路缺陷间,让你选择喜欢哪一种,却仍不准说出第三种答案。2012年底,进行例行年终总结评比,郑的总结只有八字:“一年无事,无所事事。”失处便失宜,此话既为现状,也有不满。世间一切外在现象,皆内心的显现,有什么样的心思,便有什么样的命运。维特根斯坦说对于在生活中所遇问题,解决方法便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则是处理生活的风格。所谓情商高,就是秒懂别人的言外之意,但我行我素的艺术家多不具此般能力。性格偏执加之身患糖尿病的郑治标,对生活的鉴别力几近丧失。其与两位领导的关系,间隙日深,矛盾愈重,竟发展至手忍二人,随后自杀未遂。所谓人性,不是神性,是在动物性基础上培养出来的理智与情感,一旦失衡,动物性一面便会露出峥嵘。此事发生,异议蜂起,诟病者多,虽如此,在戾气遍布的世界,我依旧相信人的善良,相信编辑的善意。
2014年12月19日,北京二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郑志标死刑,逆行之旅,就此终结。之后,其弟郑治勇将他二十年来参与编辑的86册图书列表出来,打工打工,两手空空,这便是作为一位出版社编辑一生为人作嫁的所有成就。在人看来,“他一生中最大错误就是选择了故宫,这是郑志标人生悲剧的始发站和终点站”。曾遇到过该社熟人,均对此事讳莫如深,我知道,知情者与旁观者间,保有相当的信息距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