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胶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或许你经常看见桃树或紫叶李的树干上冒出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用手捏一捏,比较柔软、Q弹,时间久了或者遇雨就变黄、变黑。作为外行人看来感觉挺好玩的,而作为我们园林人知道这其实是树木的一种病害——流胶病。
流胶病是桃、杏、李、大樱桃等蔷薇科植物的最重要的枝干病害,一般从发病原因上看主要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两种。这两者中,前者在各地区均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后者为真菌侵染所致,此病轻者树势衰弱,重者枝干枯死。
下面小编就流胶病的发病原因、规律及治疗方法等给大家进行了总结,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症状:
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受害初期,病部稍肿胀,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从病部流出半透明黄色树胶,尤其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流出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褐色,呈胶冻状,干燥后变为红褐色至茶褐色的坚硬胶块。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使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烂,严重时枝干或全株枯死。叶片变黄、变小。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
发病规律及特点:
一般4-10月间,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早后偶降暴雨,流胶病严重。树龄大的桃树流胶严重。诱发流胶病的原因主要是霜害、冻害、病虫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各种原因造成的伤口多,修剪量过大,造成根冠失调都易发病;栽植过深、土壤板结、土壤偏酸、地势低洼、病虫为害重、施肥不当、结果过多、枝条不充实都易引发流胶病。
症状:
主要为害枝干。病菌侵染当年生枝条,多从伤口和侧芽处入侵,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2次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1次,8月下旬至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
发病规律及特点:
侵染性流胶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枝里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散发生分生孢子,随风而传播,主要经伤口侵入,也可从皮孔及侧芽侵入引起初侵染,可进行再侵染。特别是雨天从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顺枝干流下或溅附在新梢上,从皮孔、伤口侵入,成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干内潜伏病菌的活动与温度有关。当气温在15℃左右时,病部即可渗出胶液,随着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病情加重,且土壤粘重、酸性较大、排水不良易发病。
根据以上症状及发病规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防治此病应以人工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主要控制孢子的飞散及孢子的侵入发病的两个高峰期。具体措施如下。
综合防治措施:
1、栽植时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土壤黏重的要深翻加沙改土,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有机质含量。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
加强园区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能。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酸性土壤应适当施用石灰或过磷酸钙。改良土壤,盐碱地要注意排盐。合理修剪,减少枝干伤口,避免植物连作。
3、及时防治虫害,减少流胶病的发生。
4-5月份及时防治天牛、吉丁虫等害虫侵害根茎、主干、枝梢等部位发生流胶病,防治桃蛀螟幼虫、卷叶蛾幼虫、梨小食心虫、椿象等为害果实出现流胶病。
4、调节修剪时期,6月份以后至落叶前,不要疏枝,以免流胶。
树木生长旺盛时期,若修剪过重,遇中温高湿环境,伤口容易出现流胶现象。所以生长期应采取轻剪,及时摘心疏删部分过密枝条。主要的疏删、短截、回缩修剪,等到冬季落叶后进行。虽然冬季修剪同样有伤口,但因气温较低,空气干燥,很少出现伤口流胶现象。冬剪后对于大的伤口我们还要及时涂抹杀菌剂,进行杀菌处理。
5、生长季适时喷药。
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胶病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600倍液进行预防。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1次600—800倍液等,连喷2-3次,喷药次数根据病情而定。
6、冬夏季节进行两次主干刷白。
可以有效防止流胶病发生,防冻害和日灼。春季对于主干上的萌芽要及时掰除,防止修剪时造成的伤口引起流胶。
7、消灭越冬菌源。
在最冷的12月份至1月份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喷杀菌剂 +有机硅,消灭越冬菌源、虫卵,同时还可预防冻害、日烧发生。
8、涂抹防治:
对于发生流胶的部位先用刀将病部干胶和老翘皮刮除,再用刀纵横划几道(所画范围要求超出病斑病健交界处,横向1cm, 纵向3 厘米;深度达木质部),并将胶液挤出,然后使用园林专用杀菌剂“流胶清”+渗透剂如有机硅等,对清理后的患病部位进行涂抹,一般涂抹2次,间隔3-5天,必要时,在流胶高峰期再涂抹一次。
9、夏季全园覆盖,减少流胶病发生。
夏秋高温干旱季节全园覆盖10cm厚的杂草或稻草,不但能够提高园区土壤含水量,利于树木根系生长,强壮树体,而且能十分有效地防止地面辐射热导致的日灼病而发生流胶病。
联系我们